• 读者持有的原一卡通读者卡还能用吗?需要换成新的卡吗?

    《重庆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管理办法》规定“各馆原则上不再新办原有读者卡类型,已办出的原读者卡可继续使用。”“持有各成员馆原读者卡的读者,可申请免费更换通借通还读者卡。”根据管理办法,读者持有的原一卡通读者卡可以继续使用,享受的服务与原服务一致;也可以向原开户管申请免费更换为新的通借通还读者卡。
  • 重庆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品质明显提升,“一区两群”公共文化服务协调发展,涌现一批有影响力的公共文化场馆和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成一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打造一批国家级和市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群众文艺创作更加繁荣,全民阅读和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品牌深入人心;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跨领域、跨区域融合发展更具深度广度;社会力量参与率、人民群众满意率达到新水平,公共文化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在凝聚人民精神力量、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形成西部领先、全国前列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 重庆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包含哪些方面?

    按照《实施意见》,包括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体系、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新型空间、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创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健全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做大做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促进文化志愿服务特色化发展、加大乡村公共文化供给力度、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成渝地区文化共建共享等十三项具体工作。
  • 公共文化服务新型空间会有哪些拓展?

    《实施意见》指出,要立足城乡特点,打造外在形式美、功能服务好、理念模式新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的新型文化业态;鼓励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对功能布局进行创意性改造,营造有特色、有品位、小而美、舒适化的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因地制宜建设文化礼堂、乡村戏台、文化广场、非遗传承体验场所、乡情陈列馆、农家书屋、农村发行网点等主题功能空间。结合老旧小区、老旧厂区、城中村等改造,积极推进社区文化“嵌入式”服务,提高环境的美观性和服务的便捷性。“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建“城市书房”“乡村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空间500个以上。
  • 市民将可享受到哪些智慧化公共文化服务?

    《实施意见》指出,要持续建设智慧图书馆和公共文化云项目,进一步健全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功能。围绕图书馆馆藏特色资源、古籍文献等开展数字资源建设,全市图书馆100%接入阅读一卡通网络,探索从数字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的转型发展。开展全市性全民艺术普及核心功能服务和资源库建设,提供看直播、享活动、学才艺、订场馆、读好书等服务,建设全市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资源、活动、服务汇聚的基础服务平台。推进广电网络高清化、IP化、智能化升级,加快构建泛在、互动、智能的广播电视协同覆盖体系,不断满足人民对跨屏、跨域、跨网、跨终端的收视和信息需求,力争实现智慧广电人人通。加强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信息的集成和发布。鼓励各级公共文化机构与数字文化企业对接合作,大力发展基于5G等新技术应用的数字服务类型。
  • 到2025年,重庆市要建成多少家三级精神卫生中心,多少家二级精神卫生中心?

    到2025年底,重庆市要建成9家三级精神卫生中心,目前已建成7家;全市所有公立精神卫生中心均达到二级以上。
  • 辖区精神科床位配置的要求是什么?

    辖区内常住人口大于50万人的,精神科编制床位不少于300张;辖区内常住人口不足50万人的,精神科编制床位不少于150张。
  • 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哪些主要职责,需具备哪些岗位角色?

    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辖区内精神卫生防治技术指导、人员培训、业务督导和质控考核等工作。根据《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要求,需配备业务管理员、数据质控员、医疗质控员等。
  • 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建设目标是什么?

    到2025年,市、区县两级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建设率达到100%;80%以上的乡镇(街道)建立社会心理服务站(不含医疗卫生机构设置的心理服务科室);60%以上的村(社区)设立心理辅导室;100%的高等院校和95%的中小学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含心理辅导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比例达到60%;全市建成五星级社会心理咨询机构5—10个,考核合格的心理咨询师达到200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普遍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公安、司法系统在监管场所普遍设立心理辅导室。
  • 重庆市的心理援助热线号码是多少?服务时间是多久?

    重庆市统一的心理健康服务热线是96320-1,为居民提供“7×24小时”心理咨询服务。
  • 微博

    微信

    部门街镇

    无障碍

    安全生产举报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开州区部门镇街网站

    新闻媒体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