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234733949598X/2020-01584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 开州区教委 | [ 有效性 ] | |
[ 成文日期 ] | 2020-04-21 | [ 发布日期 ] | 2020-04-21 |
关于加快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通知
开县教育委员会
关于加快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通知
各均衡中心、中小学、幼儿园:
2015年我县启动“全国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其中 “健康促进学校”是“全国健康促进县”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 “全国健康促进县” 创建工作统一时间进度安排,我县已进入最后冲刺的关键时期,时间紧,任务重,各校务必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创建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快创建工作进程
各校要把“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做为本期学校重点工作之一,主要领导亲自抓,创建领导小组主要抓,联络员、工作人员具体抓。根据“健康促进学校”指标体系,结合县创建办督导意见认真整改,及时完善“健康促进学校”相关资料。
二、把握工作重点,提升创建工作质量
(一)抓好“健康促进学校”创建的主要工作
1.学校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梳理与健康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情况,制定配套实施方案,出台有利于健康的新措施。
2.创建无烟学校,按照我委与县爱卫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无烟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开教办〔2015〕38号)要求,全面开展无烟学校申报工作。
3.严防集体性食物中毒等安全事故发生。提供安全合理的营养膳食。学生食堂三证齐全,有洗刷、消毒池等清洗设施,生熟分开,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4.开设健康教育课。学校每学期《体育与健康》等健康教育类课程中,要安排6学时用于健康教育。
5.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宣传活动。通过氛围营造,提高师生的参与程度,提升师生健康行为形成率。
6.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认真组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学生肥胖率不超过8%, 40%以上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良好以上等级, 9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以上等级,并逐年增长。每年规范开展学生健康体检,认真分析并充分运用体检结果。
7.推广健康促进综合干预模式,探索健康促进工作发展的长效推进机制。
8.规范整理健康档案资料。按照“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指标体系”,规范收集各种资料,包括文件、简报、总结、报表等,要求准确、及时、无误。
(二)弥补健康校园创建的主要不足
县健康促进办于2015年12月3日至12月25日对部分中小学开展工作督查,发现以下务必整改的问题。请各校对照问题,认真整改并查漏补缺,全面落实创建工作。
1.重视不够。个别学校没将健康促进学校建设工作纳入学校重点工作,联络员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2.指标不熟。少数学校对相关评价指标体系不熟悉,对内容理解不透彻,工作无章程、无秩序、无细节,流于形式。
3.责任不清。部分学校未将健康促进学校相关指标进行任务分解、细化。任务安排不合理,创建办工作人员没有履职尽责。
4.整改不力。少数学校办公室桌面仍然摆放烟灰缸,公共场所无明显的禁烟标识。
6.档案不全。部分学校开展健康促进相关活动资料收集不齐全、归档不规范。极少数学校存在资料造假现象。
三、明确时间节点,全面做好迎检准备
(一)自查阶段(3月底)。对照工作要求和差距,学校自查形成报告,并落实整改。
(二)县、市级督查验收阶段(4月至6月)。4月至5月,迎接县创建办验收;6月,迎接重庆专家组验收。
(三)国家级验收阶段(7月初)。
附件:1.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指标体系
2.学校“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指标体系”解读和工作任务分解参考模板
开县教育委员会
2016年3月29日
附件1
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分 值 |
指标内容 |
一、制订学校健康政策 (15分) |
1.建立长效机制 |
4 |
将健康促进学校工作纳入学校重点工作,所需经费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 成立健康促进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明确相关职能部门职责;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 |
2.承诺和动员 |
2 |
学校公开承诺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建设,宣传健康促进理念。动员全体师生广泛参加健康促进学校建设,主动促进自身健康。给师生提供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定期听取意见和建议。 | |
3.制度建设 |
5 |
学校充分考虑健康因素,制定一系列促进师生健康的政策、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包括校内全面禁烟;食品安全;饮水和环境设施;合理安排课时,保障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开设健康教育课;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查验预防接种证;禁用违禁药物;确保学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困难学生帮扶等内容。 | |
4.专人负责 |
2 |
确定专人负责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根据学校特点和学生主要健康问题,选择合适的健康问题作为切入点。制定健康促进学校工作计划,定期收集相关工作记录,每年完成年度工作总结。 | |
5.能力建设 |
2 |
定期邀请健康促进等专业机构开展健康促进学校相关培训,提高师生建设健康促进学校的能力。 | |
二、提供良好学习和生活环境 (15分) |
1.环境和教学生活设施 |
4 |
学校教学建筑、环境噪声、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等环境质量以及黑板、课桌椅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有厕所和洗手设施。 A.教室人均使用面积小学不低于1.15平方米,中学不低于1.12 平方米;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不低于2 米;桌椅每人一席;教室应配备9盏以上40瓦荧光灯。学生宿舍(如有)人均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 B.使用卫生厕所并保持清洁;新建教学楼每层设厕所;女生15人一蹲位,男生30人一蹲位,有洗手设施。 |
2.校园环境 |
3 |
符合无烟学校参考标准;学校环境整洁优美,无卫生死角;无安全隐患。 | |
3.安全饮水 |
4 |
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充足卫生的饮水以及相关设施。 | |
4.健康饮食 |
4 |
提供安全合理的营养膳食。学生食堂(如有)三证齐全,有洗刷、消毒池等清洗设施,生熟分开。 | |
三、营造良好的学校社会人文环境(10分) |
1.尊重互爱 |
3 |
展示良好的校训校风,尊重民族习惯。 A.教师不体罚辱骂学生; B.学生无打骂、斗殴行为,相互关心、信任和友好。 C.对困难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如减免学费、捐款、心理支持等。 |
2.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 |
4 |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导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开展特定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为有心理需求学生提供心理信箱、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帮助。 | |
3.潜能发展 |
3 |
成立兴趣小组,开设艺术课程,为学生提供发挥个人潜能的机会,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 |
四、提供学校健康服务(20分) |
1.卫生室、保健室 |
8 |
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非寄宿制学校可视学校规模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 根据学生数量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或保健教师,定期接受专业培训,为学生提供健康教育、医疗服务和心理辅导。 |
2.健康管理 |
6 |
建立学生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机制。 A.新生入学建立健康档案。 B.每年组织一次学生健康体检,学生健康评价结果告知学生和家长。 C.提醒学生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机构接种常规疫苗和应急疫苗;儿童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和接种记录。 | |
3.疾病防控 |
6 |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学生常见病与多发病管理机制。 A.无集体性食物中毒和安全事故发生,无传染病暴发流行。 B.配合有关单位,开展传染病监测和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 C.营养不良、视力不良、肥胖、龋齿、贫血等学生常见疾病发病率在原有基础上有所下降。 | |
五、提高师生健康技能(30分) |
1.健康教育课 |
5 |
开设高质量的健康教育课程。 A.每学期《体育与健康》等健康教育类课程中有6学时用于健康教育。 B.采用国家或省级统一的规范教材。 C.授课教师定期接受健康教育技能培训。 D.教学过程中需配合使用有针对性的课件和健康传播材料。 |
2.体育锻炼 |
5 |
保障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和强度,提高身体素质。 A.体育课课时应达到小学1-2年级每周4学时,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 B.体育锻炼时间和运动负荷应达到《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标准(WS/T101-1998)》要求。 C.40%以上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良好以上等级,并逐年增长。 D. 9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以上等级。 | |
五、提高师生健康技能(30分) |
3.健康教育主题活动 |
10 |
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导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特定主题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中小学生在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等5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健康素养。 |
4.学生健康行为 |
5 |
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指甲清洁、饭前便后洗手;读写姿势正确、正确做眼保健操;早晚刷牙、睡眠充足、不吸烟、不饮酒等。 | |
5.健康素质 |
5 |
A.教师、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提高20%。 B.学生肥胖率不超过8%。 | |
六、加强学校与社会健康互动 (10分) |
1.家长健康互动 |
5 |
与家长共同促进学生健康。 A.定期召开健康教育主题家长会,开设健康讲座,宣传健康促进学校理念,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 B.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健康教育活动。 C.家长主动为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提供家庭支持,如家庭饮食结构合理、一人一巾、家庭体育锻炼等。 |
2.社区健康支持 |
5 |
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社区支持。 A.共享体育文化场地、设施等资源。 B.学校周围环境清洁安静,交通和治安安全。 C.与社区联合开展健康相关活动,每年至少组织学生参加两次社区健康实践。 |
说明:开设健康教育课、符合无烟学校标准、无集体性食物中毒和安全事故发生是健康促进学校建设的前提条件。
附件2
开县XXXX学校
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指标解读和任务分解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分值 |
指标内容及解读 |
对应指标提供档案目录内容名称 |
任务分解 |
一、制订学校健康政策(15分) |
1.建立长效机制 |
4 |
将健康促进学校工作纳入学校重点工作,所需经费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中有健康促进学校建设相关内容;有经费记录凭证且使用记录齐全) |
1. 年度计划 2. 领导小组文 件 3. 例会签到 、照片、会标、记录。 4.创建经费凭证。 |
后勤及创建办 |
2.承诺和动员 |
2 |
学校公开承诺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建设,宣传健康促进理念。(通过责任书签订、校园网页、方案制定等形式公开承诺,有相关佐证资料) 动员全体师生广泛参加健康促进学校建设,主动促进自身健康。给师生提供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定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召开全体师生动员大会﹤签到册、领导讲话稿、带横幅的照片、简报、会议记录﹥;有师生意见反馈途径及记录) |
1. 领导蹲年级 创建责任书。 2. 健康促进班 级责任书 3. 动员大会﹤ 签到册、领导讲话稿、带横幅的照片、简报。 |
创 建 办 | |
3.制度建设 |
5 |
学校充分考虑健康因素,制定一系列促进师生健康的政策、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包括校内全面禁烟;食品安全;饮水和环境设施;合理安排课时,保障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开设健康教育课;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查验预防接种证;禁用违禁药物;确保学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困难学生帮扶等内容。(有相关制度文件,不用每个点都作为单独的一个制度,可以在一个总制度里面分类列出。) |
系列健康促进制度 |
创 建 办 | |
4.专人负责 |
2 |
确定专人负责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根据学校特点和学生主要健康问题,选择合适的健康问题作为切入点。制定健康促进学校工作计划,定期收集相关工作记录,每年完成年度工作总结。(有相关资料,有工作计划、总结) |
计划、总结 |
创 建 办 | |
5.能力建设 |
2 |
定期邀请健康促进等专业机构开展健康促进学校相关培训,提高师生建设健康促进学校的能力。(此次培训可作为资料存档,有培训通知、照片、培训记录) |
1.安全知识讲座、传染病知识讲座,食品、卫生健康知识讲座。2.因病请假登记报告及返校证明材料。 |
安 稳 办 | |
二、提供良好学习和生活环境(15分) |
1.环境和教学生活设施 |
4 |
学校教学建筑、环境噪声、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等环境质量以及黑板、课桌椅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有厕所和洗手设施。 B.使用卫生厕所并保持清洁;新建教学楼每层设厕所;女生15人一蹲位,男生30人一蹲位,有洗手设施。 |
实地查看,提供A4纸打印的图片。配有文字说明。 |
后勤 |
2.校园环境 |
3 |
符合无烟学校参考标准;学校环境整洁优美,无卫生死角;无安全隐患。(有控烟巡察员拒绝外来人员吸烟,在校职工严禁吸烟,会议室、办公室无烟具、烟灰,学校大门前和主要建筑物入口处、各楼层、电梯、公共厕所、会议室等区域有明显的禁烟标识,校内无烟草广告和促销;有学校环境影像资料。) |
实地布置,提供A4纸打印的图片。配有文字说明。 |
后勤及政教处 | |
3.安全饮水 |
4 |
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充足卫生的饮水以及相关设施。 |
实地布置,提供A4纸打印的图片。配有文字说明。 |
后勤 | |
4.健康饮食 |
4 |
提供安全合理的营养膳食。学生食堂(如有)三证齐全,有洗刷、消毒池等清洗设施,生熟分开。(相关设施符合要求) |
证件复印件 |
后勤 | |
三、营造良好的学校社会人文环境(10分) |
1.尊重互爱 |
3 |
展示良好的校训校风,尊重民族习惯。 |
1.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及评价 2.救助学生花名册、心理辅导记录 |
政 教 处 |
2.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 |
4 |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导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开展特定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为有心理需求学生提供心理信箱、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帮助。(有相关活动资料) |
1.心理辅导方案。 2.学校集中心理辅导稿。 3.班级心理辅导记录 |
政 教 处 | |
3.潜能发展 |
3 |
成立兴趣小组,开设艺术课程,为学生提供发挥个人潜能的机会,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有相关文件及活动记录) |
1.快乐“1+5”或“2+2”课程实施方案。 2.快乐“1+5” 或“2+2”课程设置安排。 3.快乐“1+5” 或“2+2”学生报名信息。 4.快乐“1+5” 或“2+2”课程教师教学计划。 5.快乐“1+5” 或“2+2”课程检查记录表。 |
教 务 处 | |
四、提供学校健康服务(20分) |
1.卫生室、保健室 |
8 |
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非寄宿制学校可视学校规模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 |
健康教育教案,开展心理辅导等活动图片 |
政 教 处 |
2.健康管理 |
6 |
建立学生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机制。 |
1.学生体检报告2.预防接种查验和接种记录 |
安 稳 办 | |
3.疾病防控 |
6 |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学生常见病与多发病管理机制。 |
1.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应急预案及管理制度。2.开展传染病知识讲座3、印发流行性疾病告家长书 |
安 稳 办 | |
五、提高师生健康技能(30分) |
1.健康教育课 |
5 |
开设高质量的健康教育课程。 |
1.快乐“1+5” 或“2+2”课程实施方案。 2.卫生工作计划总结。 3.德育工作计划总结。 4.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 5.防“四害”工作计划。 6.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7.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 8.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图片。 9.学生疫情情况统计表。 |
教 务 处 |
2.体育锻炼 |
5 |
保障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和强度,提高身体素质。 D. 9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以上等级 |
1.课表。 2.运动会秩序册 |
教 务 处 | |
五、提高师生健康技能(30分) |
3.健康教育主题活动 |
10 |
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导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特定主题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中小学生在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等5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有相关活动记录) |
1.开展传染病预防、流行性疾病预防知识讲座2.安全演练3.心理健康讲座,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讲座,开展健康教育课(有计划、教案) |
安 稳 办 |
4.学生健康行为 |
5 |
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指甲清洁、饭前便后洗手;读写姿势正确、正确做眼保健操;早晚刷牙、睡眠充足、不吸烟、不饮酒等。 |
1.行为习惯之星评价 2.学生自主管理 |
政 教 处 | |
5.健康素质 |
5 |
A.教师、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提高20%。 B.学生肥胖率不超过8%。 |
体检报告 |
安 稳 办 | |
六、加强学校与社会健康互动(10分) |
1.家长健康互动 |
5 |
与家长共同促进学生健康。 |
健康教育专题家长会方案、记录、图片 |
政 教 处 |
2.社区健康支持 |
5 |
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社区支持。 |
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定期打扫卫生 |
政 教 处 |
开县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6年3月2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