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扎实推进“党建扎桩•治理结网”改革“141”基层智治体系 绘就善治锦绣图
某天傍晚,暴雨如注。文峰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的大屏上突然弹出警报——辖区低洼区域水位已逼近警戒线,有独居老人被困屋内。
接到指令,网格员冒雨上门转移老人,应急分队携带抽水设备火速赶往现场,社区食堂同步亮起灯火并熬制热姜汤。1小时后,当老人被安全背出房屋时,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递到了他的手中。这场与暴雨赛跑的生命救援,正是我区“141”基层智治体系在极端天气中的一次精准而温暖的实战检验,织就了基层治理的崭新画卷。
近年来,我区将“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化清单化落实、闭环式管理、集成性创新,扎实推进“党建扎桩·治理结网”改革,以“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为经纬,不断健全完善基层智治体系,致力打造“全科型、服务型、共治型、数智型”新型网格,构建起“党建统领、权责清晰、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治理新格局。
我区“141”基层智治体系工作在全市获评五星等次,位居全市第1。文峰街道、临江镇打造的特色场景作为示范样板在全市推介。
【 党建主轴激活“末梢神经”】
“141”基层智治体系中的前一个“1”是基层治理指挥中心。我区以党建统领为强劲主轴,以基层治理指挥中心为核心,着力激活治理体系的“末梢神经”,推动组织根系深扎基层,让治理成效如枝叶般自然繁茂。
文峰街道明镜石社区曾深受井盖治理难题困扰。传统模式下,从发现破损井盖到完成修复往往需要数日。接入“141”基层智治平台后,AI摄像头一旦敏锐捕捉到井盖异常,告警信息即刻直传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并智能分拨至社区。社区迅速启动“红色应急响应链”,专职网格员第一时间到现场设置警示标识,通过平台一键下单维修,同时在网格群实时通报进展,井盖治理难题迎刃而解。
近年来,我区深入开展党建统领网格治理专项行动,科学划分村社区网格1541个、微网格6695个,全覆盖组建网格党组织1531个,将党组织深度嵌入“141”基层智治全流程,让“党员在身边,服务零距离”的承诺转化为生动实践,推动治理根基坚如磐石。
【 数据赋能实现精准治理 】
“141”基层智治体系中的“4”是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四大板块,其核心在于数据赋能的精准治理。当数字神经延伸至基层末梢,治理便拥有了洞察秋毫的“千里眼”与闻声辨向的“顺风耳”。
临江镇七星村曾长期受季节性缺水问题困扰。网格长在收集民情后精准研判并上报,临江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迅速组织力量送水解燃眉之急。与此同时,“里长”“邻长”们高效组织村民议事,群策群力共商长效解决方案。临江镇还依托“邻聚力·零距离”特色场景,将“居民有事大家议、难题大家解”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了“邻里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乡镇”。
临江镇七星村基层智治的实践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依托人房产、水电气、经济生态等丰富数据资源下沉基层,同步强化本级数据归集,动态更新完善网格内重点人员、场所、企业数据39.5万条,通过推动“数据多跑路”,切实实现“风险少发生”,为乡镇街道优化岗位配置、精准调配力量、高效服务群众与企业提供了坚实决策支撑,引领基层治理从经验判断迈向精准导航的新阶段。
【 多元共治迸发内生动力 】
“141”基层智治体系中后一个“1”是网格。其核心在于激活多元主体参与,推动治理从政府“独奏”转向全社会“合唱”。当邻里细胞的活力被充分唤醒,治理便迸发出生生不息的内生动力,温暖流淌于网格之间。
前不久,当“141”基层智治平台监测到文峰街道南郊社区某小区电动车主投诉率月增300%时,系统自动生成议事邀请函。社区工作者、物业代表、小区居民、电力人员齐聚线上议事厅,经过五轮深入协商,最终形成解决方案:巧妙利用绿化带边缘空间安装下沉式充电桩,费用由业主众筹与政府补贴共同承担。从方案公示到建成投入使用仅用28天,居民感慨:“自己参与设计的方案,用着格外舒心!”
在基层智治中,我区高效落实网格走访巡查、应急响应、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等机制,明确网格员“6+1”任务清单,推动网格员照单履职、对单考核。同时有序推动核心业务“上跑道”,依托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每日派发任务,督促干部习惯在“网”上走、在“网”上办,让治理“神经末梢”的每一次联动都充满效能。
当基层的每一处“神经末梢”都被尊重、激活与赋能,治理现代化的壮阔图景便拥有了最坚实、最温暖的支撑。我区以“党建扎桩·治理结网”改革的扎实实践,巧用“141”基层智治体系这根“针”,串起基层治理千条线,绘就出善治为民的生动实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