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
开州府办发〔2022〕26号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2022年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
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相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区政府同意,现将《2022年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4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2年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点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产出来”“管出来”和“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等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要求,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守底线”“拉高线”同步推,“保安全”“提品质”一起抓,以深化“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行动为重要抓手,持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强化监管执法,不断提升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发展水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稳中向好,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深入开展“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行动
(一)持续严打禁限用药物使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巩固禁限用药物违法使用问题持续减少的良好势头。增加重点监管对象检查频次,常态化、全覆盖开展对生产经营主体的监督抽查、飞行检查和暗查暗访,规范开展日常巡查,切实增强问题发现能力,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风险隐患。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及时处理监督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加大执法查处力度,强化检打联动,严厉查处禁限用药物违法使用和常规药物残留超标等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广泛开展禁限用药物违法警示教育。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投诉举报受理核查机制,鼓励社会监督。
(二)严控常规农兽药残留超标。坚持强化监管与指导服务并举,深入推进常规药物残留超标问题治理。坚持“产”“管”结合,加强科学用药宣传指导和技术服务,推动种养殖业主落实11个重点品种的质量安全管控技术性指导意见。
(三)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要立足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专项治理,整顿农资市场秩序,依法严打农资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农资准入管理,完善农资信用监管,扩大农资追溯应用,加大农资质量监督抽查。针对网络销售假劣农资问题,责任单位对涉及农药兽药经营和宣传情况开展自查整改,打击互联网违法销售假劣农资行为。举办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畅通农资供应渠道,强化农资购买使用宣传引导。
(四)大力推进执法办案。强化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以执法办案为主业主责的意识,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办案作为重要任务,加快补齐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办案工作短板。全区查办涉及违法违规使用禁限用药物和常规药物残留超标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3件以上。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做到有案必移。
二、持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五)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实施生猪全产业链标准综合体建设和有机农业全产业链标准综合体建设,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典型。助推国家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选树企业标准“领跑者”,带动中小规模种养殖业主按标生产。推进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建设,扩大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规模。继续推进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组织开展标准宣贯培训。实施绿色食品标准应用示范与推广,建设示范推广点。
(六)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加大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力度,强化产品质量控制和特色品质保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讲好地标历史故事,叫响区域特色品牌,强化质量标识和追溯管理,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身份标识化、全程数字化,打造地理标志农产品引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样板,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七)加强绿色优质农产品认证管理。绿色优质农产品认证和登记要坚持从严审核,数质并重。开展生产操作规程“进企入户”,督促获证企业严格按标生产,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开展“春风万里,绿食有你”绿色食品宣传月活动,推选具有开州特色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参加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强化证后监管,继续加大获证农产品抽检力度,对农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零容忍”,确保绿色优质农产品真正优质。
三、强化风险防范
(八)持续有效实施监测。实施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2022年全区农产品定量监测仍按照1.5批次/千人的任务总量实施,共完成1005个监测任务。继续将蔬菜、水果、茶叶、饲料和水产品中重金属残留纳入监测项目。严格落实随机抽样要求,增加产地、“三前”环节和禁限用药物抽检比例,将小农户纳入抽样范围。监测结果实时上报,强化监测结果分析会商,为执法办案提供有力线索。进一步加强情况通报和跟踪督办。
(九)强化监督抽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力度,对风险监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时跟进监督抽查。全区按照风险监测任务量的20%安排监督抽查规模,共完成201个督查抽查任务。
(十)深入开展风险评估。继续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产地协同监测。围绕隐患大、问题多、社会关注高的农产品品种、危害因子和关键环节开展风险隐患摸底调查及监测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落实管控措施。继续加强对未知风险的危害识别和分析,围绕区域特色产品开展风险评估,强化风险评估与标准制定相衔接,推动农业标准制修订。
(十一)加强舆情监测和应急处置。加强舆情监测,对负面舆情和突发事件做到快报、快核、快处置,上下联动、协同应对,最大限度降低负面影响。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收集研判、处置联动、应急培训、“群测群防”机制。加强对重要敏感时间节点和11个重点品种舆情重点监测、风险预估和研判,防患于未然。
(十二)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进校园、进社区等系列宣传活动,借助报刊、电视、电台、政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广泛宣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知识,提升公众消费信心。
四、创新监管制度机制
(十三)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实施承诺达标合格证试行主体名录库动态管理,压实种养殖业主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推动落实自控自检要求,将质量安全贯通种植养殖全过程,规范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区农业农村委要加强与区市场监管局的协同,开展承诺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管理衔接机制试点,推动合格证制度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把承诺达标合格证与参加展示展销,参评各类品牌、奖项和项目支持等相挂钩,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开尽开。全区承诺达标合格证试行主体合格证开具覆盖率达到100%。加快承诺达标合格证推广应用,积极与电商平台、学校食堂、大型商超、集团采购对接,推动产地直销农产品带证销售,探索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新模式。加强对开证主体的监督管理,确保承诺达标合格证真实开具、有效使用,严厉打击虚假开具行为。
(十四)推进农产品全程追溯。加强部门协作、政企协同,探索在学校食堂、农贸批发市场、大型商超率先开展追溯试点。推动落实追溯“四挂钩”意见,加快追溯平台推广应用,树立一批追溯示范标杆,推荐一批追溯典型案例。
(十五)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开展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严格落实各项考核指标任务,积极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2022年底前完成创建。
(十六)加强农安信用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加强日常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推动信用信息“应归尽归”。深入推进“红黑名单”制度,强化“应查必查”“先查后办”。严格落实农资领域“黑名单”制度,积极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监测和动态评价,推广应用“信用+监管”等服务,提高生产经营主体立信、守信、用信的积极性。
五、夯实监管基础
(十七)强化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监管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协管员队伍。全面推进“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快推进监管对象清单化、监管人员职责明晰化,实施乡镇(街道)监管机构全员培训计划。扩大“阳光农安”试点,强化大数据管理和应用,创新探索新型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模式,加快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
(十八)落实区级质检机构管理整改。按照《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运行管理督促整改工作方案》要求,对标对表抓整改,以整改促提升,督促指导专项审计调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地,扎实推动区农业发展中心农产品质量服务站补短板、强弱项,确保检验检测体系稳定、运行高效、作用突出、支撑有力。
(十九)加强区级质检机构能力建设。稳定区、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队伍,做好检测人员轮训工作,着力提高抽样和上机操作能力。结合我区实际,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分批实施帮扶。鼓励检测人员参加全国及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职业技能竞赛。
(二十)强化责任落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重庆市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督促落实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地方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属事责任。强化工作通报、督办、约谈机制,严格逗硬实施考核,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二十一)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深入推进队伍作风转变,打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抗压、特别能战斗、特别有作为”的监管干部队伍。牢固树立“发现问题是业绩,解决问题是政绩”的理念,敢于较真碰硬,勇于担当作为,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整改作风不扎实问题。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守廉洁自律底线,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各个环节,以优良作风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向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