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州区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字体:

 

开州府办发〔202036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开州区2020年度地质灾害

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相关部门,有关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开州区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417


开州区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区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依据《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重庆市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2020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据区气象局趋势预测:2020年,我区降水量总体较常年和去年偏多。35月,降水量200400毫米,偏多12, 68月,降水量400700毫米,偏多12成。911月,降水量约150340毫米,偏少12成。预计区域性大雨从4月上旬前后开始,全年有911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

综合我区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诱发因素,结合全年降雨预测情况分析,预计2020年全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总体较常年及2019年偏高。其中,从区域看,中南部区域,包括江里片区大部分区域和东里片区的丰乐、白鹤和郭家等区域地质灾害发生频率略高于常年;正坝片区,包括麻柳、紫水、高桥、敦好等区域地质灾害发生频率略高于常年;浦里片区与常年接近。从时间看,68月,全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常年略偏高;911月,全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与常年接近。

2020年,68月,局部区域的强降雨可能诱发多起地质灾害,同时要防范910月连续阴雨天气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以及工程建设活动中的边坡、隧道等不规范工程作业诱发的边坡失稳、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二、重点防范区及重点防范期

(一)重点防范区。

1.镇乡街道地质灾害隐患点重点防范区。所有纳入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的区级地灾隐患点均为重点防范区。

2.中南部滑坡崩塌重点防范区。主要分布于江里片区的中和三汇口段,镇安临江巫山段,东里片区的丰乐白鹤郭家段,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危岩崩塌为主。

3.正坝片区滑坡崩塌重点防范区。主要分布于高桥麻柳段,敦好紫水段,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危岩崩塌为主。

4.浦里片区滑坡崩塌重点防范区。主要分布于长沙镇和岳溪镇,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危岩崩塌为主。

5.东里片区危岩崩塌重点防范区。主要分布于温泉大进白泉段,地质灾害类型以危岩崩塌为主。

6.重点行业地质灾害防范区。主要包括开州至城口高速公路建设、浦里新区工程建设、四好农村路建设区的高切坡、农村自建房切坡等建设项目。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受降雨影响明显,因此汛期是全区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时期。镇乡街道地质灾害隐患点防范区的重点防范期为59月,工程建设活动所诱发的地质灾害应以整个工程建设期为重点防范期。

三、地质灾害防治任务

(一)强化基础工作、深入开展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及调查。各镇乡街道、区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辖区内地质灾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工作,重点加强人员密集区、重要基础设施周边、重要交通干线、山区公路、农房周边、旅游景区等区域排查、尤其要加强有软弱夹层、形成切坡或临空面的顺向岩质斜坡的全面排查。开展全区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重点区域110000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工作;按市级地灾防治综合体系建设规划,继续开展20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控制性勘查后续工作,启动1—2处重点集镇勘查工作。

(二)强化群专结合,实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进一步夯实群专结合的四重网格监测预警体系,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片区负责人、驻守地质队员、区地质环境监测站四重网格责任。严防死守排查出来的55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继续做好新生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预警工程建设和已有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点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逐步实现全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智能化全覆盖。启动建设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二级专业监测预警、516处地质灾害三级监测预警;开展地质灾害智能化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从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预警发布等全过程信息化、智能化和标准化管理。

(三)加强综合防治,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落实镇乡街道和区级有关部门责任,加大对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力度,一是按照市级要求,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加快推进三峡库区后续规划及市级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实施。完成麻柳初级中学危岩和大进镇脱贫攻坚石缸屋基治理工程项目。完成5处三峡库区后续规划群测群防工程治理危岩的勘查设计工作。二是加大零星应急治理力度,对地质灾害灾险情实施应急降险排危,拟完成10处中小型地质灾害工程治理。三是结合土地整治、易地搬迁、危旧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和资金,实施地质灾害金土工程避险移民搬迁工作,搬迁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约212人,相关镇乡街道按要求完善搬迁资料,认真组织验收。

(四)强化能力建设,提升防灾意识和水平。加强镇乡街道地质灾害应急保障建设,大力推进乡村地质灾害巡查预警、避险转移和应急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地质灾害识灾、防灾、避险自救等知识的宣讲培训,全面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灾意识和防灾水平。对全区所有排查出55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至少开展1次避险演练,使广大群众通过亲身参与避险疏散、自救互救,提升防灾意识和应变求生逃生能力。统筹安排好驻守镇乡街道地质队员,集中力量做好服务镇乡街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各镇乡街道、区级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在严格落实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决做到疫情防控和地质灾害防治两手抓、两手硬。全面落实属地管理防治责任,进一步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把手负责和一岗双责制度,坚持政府主导、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牵头、地勘单位支撑、相关部门协作、基层组织、群众参与的地质灾害共同防治责任机制,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镇乡街道。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区应急局负责指导协调相关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全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区经济信息委负责指导安全监管职责范围内工业企业生产活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住房城乡建委负责统筹全区在建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因施工诱发的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区交通局负责监管职责范围内公路、航道沿线边坡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城管局负责投入使用的城市道路及相应市政设施规划红线范围内的地质安全隐患防治工作;区水利局负责水利实施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和因洪水引发地质灾害的预防、三峡库区移民迁建高切坡地质灾害工作;区文化旅游委负责指导旅游景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财政局负责筹集突发性地质灾害救灾应急资金,及时拨付并监督检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各镇乡街道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承担主体责任。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各项工作落实和群测群防监测体系建设,落实防灾、避灾、救灾的组织机构和各项工作措施。明确责任,落实人员,扎实做好辖区内地质灾害预防、应急处置和避险移民搬迁工作。

(二)科学制定年度地灾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各镇乡街道、区级有关部门要编制和落实好年度防治方案和专项应急预案,针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发育分布特征,坚持防重点、重点防,制订具体的防灾措施,落实防灾任务和责任,作为指导本辖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依据,共同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三)加大监管力度,严密防范不当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各镇乡街道、区级有关部门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贯穿到项目规划、立项、设计、施工许可、项目验收全过程,依照规划组织开展区域整体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禁止有关单位在地质灾害危险区、极易发区和直接威胁区域从事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活动;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业主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规划自然资源局要加强与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联动,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防治措施建议落实情况抽查检测工作机制,督促相关部门和项目业主落实防治措施建议,严密防范不当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

(四)严格督查考核,确保措施落实。区政府继续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按照注重实效的要求,重点从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工作开展、防灾避灾知识宣传培训和简易避险演练,应急处置等方面进行考核。各镇乡街道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各项措施。同时,要针对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从管理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附件: 1.开州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值班电话

           2.开州区镇乡街道值班电话

3.驻守地质队员驻守镇乡街道一览表


附件1

开州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值班电话

序号

区级部门

值班电话

1

区值班中心

5201234552255655(传真)

2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5229900052299065

3

区应急局

52999332

4

区经济信息委

85876793

5

区住房城乡建委

87403331

6

区交通局

52222176

7

区城管局

52688003

8

区水利局

52222196

9

区文化旅游委

52225366

10

区气象局

52651009

附件2

开州区镇乡街道值班电话

序号

镇乡

街道

值班

电话

序号

镇乡

街道

值班

电话

序号

镇乡

街道

值班  

电话

序号

镇乡

街道

值班

电话

1

汉丰

街道

52222223

11

金峰镇

52175258

21

雪宝山镇

52417769

31

临江镇

52812100

2

文峰

街道

52661307

12

温泉镇

52412001

22

敦好镇

52466001

32

竹溪镇

81750306

3

云枫

街道

52666901

13

郭家镇

52350002

23

高桥镇

52489001

33

铁桥镇

52700100

4

镇东

街道

52271103

14

白桥镇

52359128

24

麻柳乡

52488001

34

南雅镇

52730440

5

丰乐

街道

52291925

15

和谦镇

52380001

25

紫水乡

52468001

35

巫山镇

52869001

6

白鹤

街道

52205988

16

河堰镇

52482010

26

九龙山镇

52241001

36

岳溪镇

52670100

7

赵家

街道

52600107

17

大进镇

52440035

27

天和镇

52745139

37

五通乡

52679000

8

大德镇

52170099

18

谭家镇

52449001

28

中和镇

52740000

38

长沙镇

52532001

9

镇安镇

52242000

19

满月镇

52445513

29

义和镇

52790305

39

南门镇

52650002

10

厚坝镇

52201011

20

关面乡

52444516

30

三汇口乡

52707988

40

渠口镇

5220822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