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州区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开州府办发〔2017〕90号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开州区2017年度地质灾害
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相关部门,有关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开州区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 5月18日
开州区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区2017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2017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根据预测,我区2017年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总体与2016年持平。其中,在区域方面,江里片区大部分区域、东里片区的白鹤、温泉部分区域全年的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将高于正常年,浦里片区与常年接近;在时段方面,5月份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低,与常年相当,6~9月全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和数量与2016年及常年持平,9~12月全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与常年同期相当;在灾害规模类型方面,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以小型滑坡、危岩崩塌为主,局部强降雨也可能诱发中型地质灾害;采矿、道路建设等人为工程建设活动形成的边坡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同时,居民点建设、集镇建设等其它工程建设活动的部分不合理切坡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和重点防范区
(一)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受降雨影响明显,因此汛期是全区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时期,其中可能发生强降雨的主汛期(6~8)为重中之重。
三峡水库开州区库区1~5月为水位消落期,5~9月为汛期,9~12月为175米试验性蓄水期,全年均为重点防范期。其他的鲤鱼塘水库、三汇水库以及龙安水库等应以库水位下调期间和高水位运行期间两个时段为重点防范期;其他工程建设活动所诱发的地质灾害应以整个工程建设期为重点防范期。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
1.镇乡街道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我区镇安镇、竹溪镇、临江镇、铁桥镇、中和镇、义和镇、大德镇、九龙山镇、高桥镇、大进镇、麻柳乡、紫水乡、三汇口乡等镇乡街道有重要保护对象或人口密集的区域,为重点防范区。铁桥镇、中和镇、义和镇等为低山丘陵地区,易滑地层(J2S)广泛分布,且坡残积层厚度较大,受降雨影响极易形成滑坡。白鹤街道、镇安镇、竹溪镇、麻柳乡、临江镇、中和镇、义和镇、九龙山镇、大德镇等为中山地貌,受地形地貌影响,危岩崩塌发生的频率较高。
2.城镇规划建设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镇东街道、白鹤街道、丰乐街道、赵家街道、渠口镇、镇安镇、麻柳乡等区域内人类工程建设活动频繁,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人工边坡、高填方、库岸等诱发地质灾害或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其他镇乡街道要特别注意防范在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
3.小江及支流沿岸、鲤鱼塘水库周边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三峡水库蓄降水,可能会对小江及支流沿岸的渠口镇、赵家街道、厚坝镇、金峰镇、汉丰街道、文峰街道、云枫街道、丰乐街道、白鹤街道、镇东街道、镇安镇、竹溪镇等镇乡街道的沿河崩滑体及库岸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可能诱发地质灾害。鲤鱼塘水库水位的升降将影响紫水乡、高桥镇、麻柳乡涉水岸坡的稳定性,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4.重要交通干线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临宣路中和至三汇口段、渝巫路大进至满月段等重要交通干线沿线,地质条件复杂,高边坡、高填方分布多,在降雨等因素的诱发下,发生滑坡、崩塌、边坡垮塌等地质灾害的概率较大。正在建设的浦里至周家坝隧道建设工程的边坡施工区域、隧洞施工区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5.矿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我区虽然大部分煤矿矿井已关闭,但非煤矿仍在开采,在降雨和其他因素综合作用下,发生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在上述各重点防范区外的其他地质灾害易发区以及破坏地质环境强烈的人为工程活动区,同样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各镇乡街道要加强防范,并纳入本级地质灾害年度防治方案。
三、2017年地质灾害防治主要目标任务
2017年,我区地质灾害防治以巡查排查、监测预警、专家驻守、应急处置、督查督办“五道防线”为保障,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体系,做好汛期地质灾害安全监测与防范工作,提高监测预警水平,最大限度减小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通过实施地灾防治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等措施,减少受地质灾害威胁人数;强化各类巡查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尽最大努力减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强化监管,最大限度防止人为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继续保持地质灾害“零伤亡”目标。主要工作任务是:
(一)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四重”网格化管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员、镇乡街道片区负责人(即分管领导和群测群防管理员)、驻守地质队员、区地环站“四重”网格化管理,明确“四重”网格员的防灾工作职责,加强指导和监管。一是全区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落实群测群防员,在区地环站、镇乡街道片区负责人和驻守专业地质队员指导下,开展地质灾害监测、巡查排查等防治工作。二是落实镇乡街道地质灾害分管领导、群测群防管理员担任地质灾害防治片区负责人,负责组织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管理、指导和监督群测群防监测员做好巡查、排查和群测群防等各项工作。三是派驻我区的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和重庆南江地质队12名驻守地质队员,从5月1日开始驻守40个镇乡街道,指导所驻守镇乡街道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和地质灾害专业调查、核查排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四是区地环站落实人员专门负责本区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专业监测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好群测群防员、片区负责人和驻守地质队员的监督管理。
(二)全力做好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工作。一是加强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工作。各镇乡街道要对原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有可能成为地质灾害点的地方进行隐患再排查、问题再梳理、措施再落实。对所辖区域进行全方位、全覆盖、拉网式、滚动式排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死面。对已知隐患点,要逐一落实防治措施。对还没有治理的隐患点,要以避让为主,不要抱侥幸心理、不要大意麻痹、不要怕麻烦,要无事当作有事防,小事当作大事管。凡是对已经发现的地灾隐患,在汛期达到预警等级的,要立马启动预案进行避让。在这之前,避让措施、避让地点必须落实,一旦险情出现,要果断有序处置。尤其是夜间降雨时要采取道路封闭等管制措施,防止人员伤亡。对重大工程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进行重点排查,对开挖量大的工地、大型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诱发的地质灾害要进行一次大梳理、大排查,对发现的隐患点,要落实责任、落实人员、落实措施,及时进行防范和治理。二是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要督促监测员对地灾隐患点开展定期巡查监测,遇连续降雨、强降雨等极端天气,要督促监测员加密巡查监测。发现变形加剧要果断组织群众撤离并报告。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督促群测群防员采用具有GPS定位功能的群测群防手持终端,及时采集、上报、分析监测数据;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积极开展集自动化雨量监测、预报预警于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大喇叭”工程建设。三是加强应急处置工作力度。凡发生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各镇乡街道、相关部门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应急处置,要根据现场实际作出快速科学的判断,该临时避让的要坚决撤离。对不愿撤离的群众,要采取强制措施组织撤离。遇到可撤离可不撤离的情况,也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必须树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想,果断组织撤离,待专业机构准确鉴定后,才能解除撤离。四是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各镇乡街道要组织村社干部、监测责任人、监测员进行再动员、再培训、再强调、再落实。同时,要借助应急演练、应急处置、院坝会等机会,加强对隐患区群众防灾、识灾知识的普及宣传,提高群众的防灾、识灾意识和能力。
(三)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各镇乡街道要进一步落实群测群防管理员、村社干部、隐患点监测责任人和监测员的防灾责任。隐患点监测员选择有素质、必须是受威胁的对象、还要居住隐患区域内的群众或村社干部担任,要熟知隐患点的位置、监测方法、威胁对象、撤离路线、避灾场所等基本情况,按要求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其周边的巡查和监测工作、熟练运用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手持终端,做好监测记录和监测信息上报。镇乡街道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过问安排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指导、管理和监督群测群防管理员和监测员做好巡查和监测预警等各项工作,组织做好地质灾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工作,协调做好地质灾害专项核查和排查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并与驻守地质队员共同研判地质灾害灾险情形势,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等。
(四)充分利用地灾应急指挥中心发挥防灾作用。进一步完善地灾应急指挥中心基础信息录入,充分发挥其信息管理、应急会商、视频指挥的综合功能,提高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五)加快推进地灾治理项目建设。为确保安全,彻底消除地灾隐患,区国土房管局要按照市级要求,加快对天和镇滑坡群及危岩带应急抢险治理项目、临江三星寨滑坡应急抢险治理项目、丰乐街道黄陵滑坡治理项目、剩余的4个“8·31”洪灾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的治理工作,做好9个三峡后续规划工程治理剩余项目的前期勘查设计工作。镇乡街道要做好群众工作和施工环境保障工作。
(六)加快推进地灾搬迁避让项目工作。相关镇乡街道要对已申报实施搬迁避让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实施搬迁避让,按要求进行验收,并兑现补助资金,绝不允许虚报乱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国土房管局主要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各镇乡街道、相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完善和明确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认真履行职责,严格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抓,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真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分工合作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实行“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共同防灾责任机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分级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各级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开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开县府办发〔2012〕160号)要求,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隐患监测与防治职责。区政府应急办负责统筹协调全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区国土房管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区城乡建委负责开展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监测,组织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制定应急抢险方案并组织实施。区交委负责各类交通设施建设项目(包括改扩建项目)周边的地质灾害防治;组织公路、航道沿线边坡及周边地质安全隐患的巡查、排查和监测工作。区市政园林局负责对各类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市政设施的巡查、排查和监测,将影响市政设施的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市政设施日常管理和维护;负责各类垃圾处理场监测,防止垃圾场垮塌引发灾害;当地质灾害威胁到市政设施及周边人民群众安全时,有关负责人应立即到现场组织抢险救灾,负责制定应急抢险方案并组织实施,迅速恢复市政设施功能。区水务局负责水利设施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和因洪水引发地质灾害的预防。区移民局负责做好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区、迁建设施及其周边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经济信息委负责管理职责范围内工业企业生产活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安监局负责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等企业生产活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财政局负责筹集突发性地质灾害救灾应急资金,及时拨付并监督检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各镇乡街道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承担主体责任,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负有监测及防治的责任,要在区政府的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建立和完善责任机制,认真履行职责,负责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各项工作落实和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建设,落实防灾、避灾、救灾的组织机构和各项工作措施,明确责任,落实人员,扎实做好辖区内地质灾害预防、应急处置和搬迁避让工作,将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本级政府地质灾害防治组织、村社和具体监测人员,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落实到引发地质灾害的责任人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建(构)筑物所有人、管护人、使用人、建(构)筑物主管部门,务必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三)科学制定年度地灾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各镇乡街道、相关部门要编制和落实好年度防治方案和专项应急预案,针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发育分布特征,确定防灾重点,制订具体的防灾措施,落实防灾任务和责任,作为指导本辖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依据,共同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四)逐点开展应急演练。简易应急演练是增强群众防灾意识、检验应急预案、锻炼应急反应能力、增强协调配合的重要举措,各镇乡街道要对本辖区内的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逐点组织开展简易应急避险演练,依据单点防灾预案进行,由监测员模拟险情发生时,通过敲锣、鸣哨、喊话等方式发出警报,组织群众按预定路线撤离等。
(五)做好人为工程活动监管工作。各镇乡街道要加强本辖区集镇建房和农民建房选址及建设过程的指导监管,防止因选址不当、施工措施不当诱发新的地质灾害或遭受地质灾害的损失。要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并制止辖区内不合理的人为工程建设活动。区级相关部门要按照《开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工作的通知》(开县府办发〔2015〕4号)要求,严格工程建设的审批程序,建设项目未按规定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或未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配套设计地灾治理工程的,相关部门不得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因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一律按照“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诱发单位负责治理和赔偿。
(六)严格考核,建立长效机制。区政府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综合目标考核,按照注重实效的要求,重点从群测群防监测预警、隐患排查核查、简易应急演练、“两卡发放”以及手持终端监测信息上报等方面进行考核评分。各镇乡街道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各项措施。同时,针对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从管理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附件: 1.开州区区级部门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值班电话
2.开州区镇乡街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急值班电话
3.开州区驻守镇乡街道专业技术单位一览表
4.开州区2017年度重点防治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附件1
开州区区级部门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值班电话
序号 |
区级部门 |
值班电话 |
1 |
区委区政府值班室 |
52012345、52255655(传真) |
2 |
区国土房管局 |
52299065、85871555(传真) |
3 |
区安监局 |
52288020 |
4 |
区城乡建委 |
87403000 |
5 |
区交委 |
52232686 |
6 |
区经济信息委 |
86615024 |
7 |
区市政园林局 |
87403500 |
8 |
区民政局 |
52222619 |
9 |
区水务局 |
85926000 |
10 |
区移民局(区三峡水库管理局) |
52288555 |
11 |
区气象局 |
85875260 |
附件2
开州区镇乡街道地质灾害防治
工作应急值班电话
序号 |
镇乡街道 |
值班 电话 |
序号 |
镇乡街道 |
值班 电话 |
序号 |
镇乡街道 |
值班 电话 |
序号 |
镇乡街道 |
值班 电话 |
1 |
汉丰街道 |
52222223 |
11 |
金峰镇 |
52175258 |
21 |
白泉乡 |
52417769 |
31 |
临江镇 |
52812100 |
2 |
文峰街道 |
52743999 |
12 |
温泉镇 |
52412001 |
22 |
敦好镇 |
52466001 |
32 |
竹溪镇 |
52890070 |
3 |
云枫街道 |
52666900 |
13 |
郭家镇 |
52350002 |
23 |
高桥镇 |
52489001 |
33 |
铁桥镇 |
52700100 |
4 |
镇东街道 |
52271103 |
14 |
白桥镇 |
52359128 |
24 |
麻柳乡 |
52488001 |
34 |
南雅镇 |
52730440 |
5 |
丰乐街道 |
52291925 |
15 |
和谦镇 |
52380001 |
25 |
紫水乡 |
52468001 |
35 |
巫山镇 |
52869001 |
6 |
白鹤街道 |
52205988 |
16 |
河堰镇 |
52482010 |
26 |
九龙山镇 |
52241001 |
36 |
岳溪镇 |
52670100 |
7 |
赵家街道 |
52600107 |
17 |
大进镇 |
52440035 |
27 |
天和镇 |
52745139 |
37 |
五通乡 |
52679000 |
8 |
大德镇 |
52170099 |
18 |
谭家镇 |
52449001 |
28 |
中和镇 |
52740000 |
38 |
长沙镇 |
52532001 |
9 |
镇安镇 |
52242000 |
19 |
满月乡 |
52445513 |
29 |
义和镇 |
52790305 |
39 |
南门镇 |
52650002 |
10 |
厚坝镇 |
52201011 |
20 |
关面乡 |
52444516 |
30 |
三汇口乡 |
52707555 |
40 |
渠口镇 |
52208220 |
附件3
开州区驻守镇乡街道专业技术单位一览表
序号 |
镇乡街道 |
负责人 |
手机 |
驻守 地质队 |
驻守 镇乡街道 |
驻守 人员 |
本人 手机 |
专用手机 |
1 |
中和镇 |
唐 飞 |
13983551235 |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
竹溪镇 |
杨富军 |
18723183760 |
15702330752 |
2 |
临江镇 |
张 胜 |
13452613588 |
大德镇 |
||||
3 |
镇安镇 |
陈 义 |
15223579866 |
镇安镇 |
||||
4 |
白鹤街道 |
唐帅华 |
13638290331 |
镇东街道 |
张志伟 |
18716473176 |
15702330753 |
|
5 |
赵家街道 |
刘 羽 |
15310721111 |
和谦镇 |
||||
6 |
长沙镇 |
王本权 |
15826439699 |
温泉镇 |
||||
7 |
铁桥镇 |
陈章木 |
13509435215 |
九龙山镇 |
张 明 |
13272721293 |
15702330754 |
|
8 |
厚坝镇 |
陈明伟 |
13452669066 |
天和镇 |
||||
9 |
紫水乡 |
黄金旺 |
13635392618 |
三汇口乡 |
||||
10 |
岳溪镇 |
刘 杨 |
18996583001 |
中和镇 |
耍强强 |
13436129530 |
15702330755 |
|
11 |
南雅镇 |
刘 兵 |
15223715678 |
临江镇 |
||||
12 |
金峰镇 |
肖 伟 |
18883537333 |
义和镇 |
||||
13 |
义和镇 |
黎吉喜 |
13996620016 |
铁桥镇 |
梁振兴 |
18602333832 |
15702330756 |
|
14 |
南门镇 |
谭其树 |
13996647668 |
南雅镇 |
||||
15 |
九龙山镇 |
王 淳 |
13635313609 |
巫山镇 |
||||
16 |
大德镇 |
邹小友 |
13983524515 |
紫水乡 |
柏凯红 |
13637978873 |
15702330757 |
|
17 |
三汇口乡 |
罗 富 |
18716795966 |
敦好镇 |
||||
18 |
镇东街道 |
赵远明 |
18083055199 |
白鹤街道 |
||||
19 |
丰乐街道 |
袁 林 |
18996623888 |
岳溪镇 |
王 悦 |
18375951713 |
15702330758 |
|
20 |
渠口镇 |
曾 宇 |
15213509999 |
五通乡 |
||||
21 |
和谦镇 |
邓 鹏 |
13452725718 |
重庆南江地质队 |
丰乐街道 |
粟思淋 |
13320249738 |
15702330747 |
22 |
高桥镇 |
黄开平 |
13436216188 |
高桥镇 |
||||
23 |
郭家镇 |
尹 毅 |
13896354326 |
大进镇 |
||||
24 |
敦好镇 |
张 明 |
13896345398 |
河堰镇 |
||||
25 |
温泉镇 |
彭焕登 |
15223748433 |
赵家街道 |
吕 萌 |
13594119156 |
15702330748 |
|
26 |
竹溪镇 |
李智勇 |
13896922345 |
白桥镇 |
||||
27 |
巫山镇 |
龙 腾 |
13637868595 |
满月乡 |
||||
28 |
大进镇 |
刘 波 |
13101037899 |
谭家镇 |
||||
29 |
麻柳乡 |
万陆祥 |
13996546708 |
云枫街道 |
熊启辉 |
13677614537 |
15702330749 |
|
30 |
河堰镇 |
潘本国 |
13635383941 |
厚坝镇 |
||||
31 |
五通乡 |
梁金兵 |
13983296217 |
南门镇 |
||||
32 |
汉丰街道 |
邹品生 |
13896232617 |
白泉乡 |
||||
33 |
白桥镇 |
肖开登 |
13896362637 |
汉丰街道 |
宋 宇 |
13527591886 |
15702330750 |
|
34 |
天和镇 |
李建和 |
13896332802 |
金峰镇 |
||||
35 |
满月乡 |
王圣甫 |
18290503366 |
郭家镇 |
||||
36 |
文峰街道 |
刘兴伟 |
13896922950 |
麻柳乡 |
||||
37 |
谭家镇 |
张升林 |
13896985118 |
文峰街道 |
韦 松 |
18723135922 |
15702330751 |
|
38 |
云枫街道 |
陈显彬 |
13996513199 |
渠口镇 |
||||
39 |
关面乡 |
黄天才 |
15123524091 |
长沙镇 |
||||
40 |
白泉乡 |
何 杰 |
15978908977 |
关面乡 |
附件4
开州区2017年度重点防治地质灾害
隐患点一览表
序 号 |
地质灾害 隐患点名称 |
灾害位置 |
规模 (万立方米) |
主要影响 对象 |
威胁 人数 |
诱发 因素 |
责任单位 |
防治方式建议 |
1 |
三星寨滑坡 |
开州区临江镇七星村5组 |
338.4 |
住户、村级公路 |
273 |
降雨 |
临江镇人民政府 |
工程治理 |
2 |
黄陵滑坡 |
开州区丰乐街道黄陵村11组 |
264 |
住户、村级公路 |
446 |
降雨 |
丰乐街道办事处 |
工程治理 |
3 |
磨槽树湾滑坡 |
开州区竹溪镇灵泉村1组 |
29 |
住户、村级公路 |
322 |
降雨 |
竹溪镇人民政府 |
工程治理 |
4 |
堰塘湾滑坡 |
开州区竹溪镇石湾村10组 |
20 |
住户、公路 |
90 |
降雨 |
竹溪镇人民政府 |
搬迁避让 |
5 |
石湾滑坡 |
开州区竹溪镇石湾村2组 |
284 |
住户、村级公路 |
116 |
降雨 |
竹溪镇人民政府 |
搬迁避让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