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7年开州区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字体:

开州府办发201736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2017年开州区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2017年开州区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310

2017年开州区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2017年,开州区应急管理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区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坚持贯彻“1365”战略部署,以加强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强化基层队伍装备建设、提升监测预警精准度、畅通信息接报渠道、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为目标,为构建全市应急GIS一张图添砖加瓦,为加快建设美丽富饶生态开州保驾护航。

坚持以预防与控制为基础,全面构建风险防控体系

(一)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共重庆市开州区委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的意见》(开州委发〔201620号)《开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县加强突发事件风险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开县府办发〔2015158号)文件精神,对已建成的风险管理体系,要做好风险隐患动态排查和风险更新。严格镇乡(街道)填报数据、区级行业主管部门评估审核、区政府备案审查三级审查制度,建立风险管理成果运用长效机制,将风险管理成果充分运用到完善预案、监测预警、资源整合等方面,全面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对已识别、登记的6256个风险点分类建立台帐,其中一般风险点由镇乡(街道)负责防控,较大及以上由区行业主管部门牵头、镇乡(街道)配合做好防控、整改、消除,特别是重大及以上风险点要制定“一对一”专项应急预案,一时不能整改消除的,要做好监测预警和应急演练等准备工作。

(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按照《开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开县府办发〔2011110号)要求,启动《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综合预案》修编前期调研工作,指导相关部门修编《开州区突发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开州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等10个专项应急预案,突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不断推动应急预案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三)开展常态化应急演练。按照市政府应急办要求,组织开展1次水上交通事故综合应急演练和2次专项应急演练。区级有关单位要根据本行业、本系统应急管理工作实际,组织开展12次专项演练。努力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消防安全、防灾避险等演练活动,组织群众观摩,科普应急知识,增强社会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四)加强宣教培训体系建设。强化依法应急,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重庆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开展“5·12”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进一步强化应急知识“五进”体制,推动企业、学校、医院、社区定期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活动,不断完善应急宣传工作体系。利用党校干部轮训平台和应急平台视频系统对镇乡(街道)、区级有关单位分管领导和应急管理骨干工作人员开展专题培训。各镇乡(街道)、区级有关单位至少开展1次内部应急管理培训。

坚持以应急与准备为重点,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五)全面完成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按照《开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县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开县府办发〔2013110号)要求,区政府应急办要指导各镇乡(街道)、村(社区)在12月底前完成目标任务并做好巩固提升,扎实开展“回头看”,做好总结、验收工作。

(六)加强应急队伍能力建设。建立科学的队伍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统筹管理协调作用,新建区反恐应急救援队伍。加强日常队伍训练,对我区易发、多发的突发事件,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联合训练演练,提高队伍协作能力,并做好装备跟踪配套。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应急志愿者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应急管理专家的决策辅助作用。要定期开展应急救援队伍、专家与志愿者共同参与的综合联动训练。

(七)加大应急物资装备储备力度。完善政府储备和企业储备相结合的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探索与相关企业签订应急救援大型装备代储存协议。加强基层应急物资装备储备,完善应急物资装备补偿机制和管理制度,针对突发事件易发、多发的镇乡(街道),区级有关部门应在物资装备储备上予以倾斜;强化个人携行应急装备储备,采购一批实用性、耐用性和功能性强的通讯装备、照明装置及防护装备等。

(八)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严格按照《重庆市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试行)》(渝府办发〔201688号)文件要求,聘请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完成开州区城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编制,并及时开展建设工作。同时在周边镇乡和中心镇乡新建4—6个区级应急避难场所,并组织开展宣传和演练活动。

坚持以监测与响应为核心,全面畅通信息接收最后一公里

(九)纵深推进值班标准化建设。根据《中共开县县委办公室 开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县值班工作标准化建设方案的通知》(开委办〔201679号)文件要求,总结前期开展试点的成功经验,纵深推进全区值班标准化建设。2017年底,实现镇乡(街道)、区级有关部门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区政府应急办要指导、督促有关单位把建设任务做好、做实,同时组织开展全区值班骨干人员培训,提升业务素质能力,提高公开电话办理质量。

(十)提升应急值守信息化水平。进一步规范紧急信息报送机制,建好、管好、用好应急信息员队伍,构建“四点一线”信息网。探索建立新闻媒体、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多渠道直报机制,实现图片、音频、视频多形式报送,提高信息报送的质量、时效性和准确性。

(十一)拓展应急平台科技功能。坚持视频点名制度,完成市政府应急平台视频会议系统和图像接入系统升级改造。全面接入公安、市政、水务、安监等部门视频系统,实现应急处突时调用监控画面。推进全市“应急GIS一张图”建设,配合建成万州区区域性应急中心,与渝东北其他区县互联互通,整合相关应急资源,建立应急物资装备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入库资源动态管理。

(十二)完善预警响应机制。完成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趋势分析会商,根据各类突发事件趋势特点,在适当时段重点对气象、地质、森林、洪涝等灾害开展临灾专项趋势分析会商,做好监测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落实应急准备措施,指导镇乡(街道)、村(社区)落实预警响应措施。建立基层信息员微信群或微信公众号,及时、广泛发布预警信息并反馈响应情况。拓宽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带宽,实现可控发布区域性预警信息,提高预警信息的精准率和覆盖率,进一步畅通预警信息接收“最后一公里”。

坚持以抢险与救援为抓手,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十三)提高基层先期处置能力。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进一步压实各镇乡(街道)、区级有关单位的先期处置责任,充实基层应急小分队救援力量,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体能训练,确保基层先期处置有力有序有效,不断提高基层先期处置能力。

(十四)全面规范现场处置工作。总结全区典型突发事件处置经验,编印《开州区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工作手册》,组织应急骨干开展学习。进一步完善较大以上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机制,从信息接报、指挥部建立、工作组划分、工作组协调衔接、现场秩序控制、指挥救援等各个环节规范现场处置流程,强化物资、装备、通讯、交通、后勤等保障工作,确保快速、高效处置各类较大以上突发事件。

(十五)完善事后评估体系建设。分类建立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事后调查评估联席会议制度,抽调各行业素质高的人才成立综合性的调查评估专家组,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在开展调查的同时,总结经验教训,结合市级相关评估标准,建立我区灾害评估体系,推动我区应急管理不断制度化、科学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