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开州区培育建设万开云同城化发展
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开州府发〔2023〕7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开州区培育建设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已经十八届区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此件公开发布)
开州区培育建设万开云同城化发展
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拉动消费,提振消费信心,稳定消费预期,推动消费恢复性增长,促进消费提质扩容,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21〕33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发展“巴渝新消费”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21〕42号)、《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消费中心城市试点培育建设工作的通知》(渝国际消费发〔2022〕3号),结合开州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部署,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优化消费供给,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吸引消费回流,加快将我区建设成为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和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城市。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遵循现代城市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聚集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活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统筹协调、规划布局、制度保障、政策供给、公共服务等方面引导,营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坚持立足实际、彰显特色。立足“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新开州的战略定位,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借鉴高品质消费先进经验,融合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现代潮流,培优固特、补短强弱,不断提升“开州消费”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坚持创新驱动、联动发展。实施高水平开放引领,加强万开云、万达开、一区两群区域协作联动,推动体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促进商文旅体、线上线下、内贸外贸融合,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引领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更好服务于发展大局。
(三)工作目标。
经过3至5年的努力,促进消费结构更加优化升级、消费环境更加安全放心,消费新增长点循环动力持续增强,消费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显著提高。积极争创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城市,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渝东北川东北重要物流节点和渝东北对外开放门户的战略支撑地。
到202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0亿元;建成汉丰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雪宝山市级旅游度假区1个,达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5个,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消费载体提质行动。
1.打造高品质商圈。推动开州金街核心商圈提档升级,全面提升建筑品质、城市景观和夜景灯饰艺术效果,优化配套功能和商业业态,建成区域高品质核心地标商圈。培育提升东西部区域商圈,以假日国际商业广场、西部金科片区商业中心为重点,突出“城市秀场、年轻时尚、网红打卡”主题,提高购物体验,形成风貌鲜明、主题功能完善的特色型商圈。提速建设北部商圈,加快引进知名商业综合体,打造与周边商圈差异化、特色化的区域商圈,提升城市商圈活力。高品质规划建设浦里新区商圈,完善高端购物、商务休闲等功能,实现更好的产城融合和更优的职住平衡,与汉丰湖城区形成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牵头单位:区商务委;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市场监管局、区城管局、浦里新区管委会、开乾投资集团、有关街道等)
2.做大做强专业市场。加快建设冷链物流市场,鼓励市场引进知名品牌总代理、总经销企业,推动场内经营户向公司化发展,提高专业化、组织化水平。引导市场经营管理单位制定完善市场经营规范、服务标准,以知名的品牌、优质的服务、高效的管理、具有竞争力和市场引导作用的价格来进一步扩大辐射范围,提升市场辐射能级。(牵头单位:区商务委;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浦里新区管委会)
3.建设商文旅特色示范街区。围绕举子文化、非遗文化、民俗节庆、自然遗迹、生态资源等,升级打造一批商文旅融合发展示范街。引进国内外知名美食,融合开州美食文化,打造药食同源特色美食街区。融合特色文化、山水资源、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打造滨湖美食街、温泉历史街区、诗吃美食街、老城老街、地一国际商业街等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开州故城文化创意示范基地。(牵头单位:区商务委;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委、区市场监管局、区城管局、湖山投资集团)
4.打造社区便民商圈。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整合便利店、菜市场、早餐店、维修点等服务功能,完善社区婴幼儿照护设施、卫生服务中心、体育运动空间、养老服务设施、共享停车位、无接触配送站点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服务民生、功能完善、彰显活力的高品质新型社区生活场景。(牵头单位:区商务委;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民政局、区城管局)
(二)实施消费资源集聚行动。
5.集聚优质市场主体。大力引进国际贸易品牌企业、中高端消费品牌企业、大型商贸企业、优质服务企业在开设立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采购结算中心、仓储物流中心、运营管理中心等功能总部。着力招引具有国际品牌运转能力的国内外投资商、运营商在开投资、建设、运营优质商文旅体综合项目。支持大型企业通过增资扩股、合资经营、兼并重组、技术引进等方式加快转型升级,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形成一批综合实力优、发展质态好、带动作用强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单位:区商务委;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经济信息委、区文化旅游委、区招商投资局)
6.培育知名品牌优选地。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开设立万开云区域品牌首店、旗舰店、连锁店,集聚高端知名品牌、原创设计师品牌、高级定制品牌等在开首发首秀新品。丰富休闲娱乐、体育运动、文创时尚、新零售等首店业态供给,满足国际化、品质化、时尚性、便捷性消费需求。做靓做响“开味开州”区域公共品牌,积极组织一批特色产品、文创产品、非遗产品等参加西洽会、西旅会、西农会、智博会等展示推介活动,扩大开州品牌影响力。加快建设进口商品展示展销中心。(牵头单位:区商务委;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委、区农业农村委、区经济信息委、湖山投资集团)
7.建设优质资源服务引领地。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契机,大力培育发展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教育、文化、体育、旅游等服务业,引进研发设计、培训咨询等领域知名专业服务机构,推进楼宇经济提质发展,提升服务业竞争力和整体发展水平。加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宣传贯彻培训,组织开展企业服务质量达标创建活动,引领带动行业服务质量水平提升。(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教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民政局、区文化旅游委)
(三)实施特色品牌培育壮大行动。
8.振兴开州老字号。鼓励“重庆老字号”企业深挖开州文化内涵,传承精湛传统技艺,创新生产经营管理,推动老字号产业品牌化、个性化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推动老字号企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强文化创意和营销推广,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推动龙珠茶、富友冰薄月饼等老字号传统店铺向旗舰店、体验店、定制中心转型。鼓励老字号进车站、进商圈、进社区、进景区、进宾馆,支持设立老字号集合店,引导建设老字号集聚区。(牵头单位:区商务委;责任单位:区交通局、区文化旅游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大数据发展局等)
9.挖掘文创新内涵。依托刘帅纪念馆、汉丰湖等特色资源和创意设计产业基础,推动本土原创品牌与国际一流设计大师、工艺大师、策划大师合作,加快释放品牌市场活力。鼓励本地原创品牌与景区景点、美术空间、创意空间和演艺节目、赛事活动等融合发展,构建本土原创文化生态。支持开州汉绣、水竹凉席、香绸扇、秋沙鸭、开物堂等特色文创产品、工艺品创意化、大众化、精品化发展,打造精品级的“开州手信”“开州礼物”,开发10款以上独具特色的“开味开州”伴手礼。(牵头单位:区文化旅游委;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区农业农村委、刘帅纪念馆管理处等)
10.彰显“开州造”影响力。以建设全市重要绿色工业集聚区为引领,培育壮大能源建材、电子信息、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等优势消费品工业。实施消费品品牌建设专项行动,持续推动消费品工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实施农业品牌提升工程、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发展壮大“开县春橙”“开州香肠”“开州木香”等特色品牌,提高“开味开州”品牌影响力,大力支持推动开州产品走出开州。对成功创建国家级美食地标、绿色饭店、钻级酒家以及市级美食街(城)、星级农家乐、等级民宿、农家乐特色村落的市场主体或单位,给予适当补贴。(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农业农村委;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供销联社、浦里新区管委会等)
(四)实施特色消费促进行动。
11.做靓“不夜开州”城市名片。以汉丰湖为核心,“汉丰印秀”、开州故城、滨湖美食街区等为载体,依托汉丰湖资源优势和城市商圈商街体系,突出开州人文元素,丰富“夜味”“夜养”“夜赏”“夜玩”“夜购”等夜间生活业态,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重点培育餐饮、旅游、购物等夜间消费新兴业态和消费场景,实施开州金街商圈夜间经济集中示范街区、滨湖美食街区等载体提升工程,开发提升汉丰湖夜游线路,建设市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实施城市灯光亮化工程,提升环汉丰湖区域和重点商圈、特色街区、旅游景点、滨湖休闲带等消费场所照明档次,打造主题鲜明、个性彰显、特色突出的都市夜景。(牵头单位:区商务委;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城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汉丰湖管委会、湖山投资集团、开乾投资集团等)
12.建设知名旅游目的地。围绕建设大三峡大秦巴结合部国际旅游度假区,打好“红色牌”“三峡牌”“生态牌”“乡愁牌”,全力建设以帅乡红色研学、汉丰湖蓝色度假、雪宝山绿色康养、乡村金色体验为主体的“四色旅游胜地”,打造“一帅一湖一山一村”精品景点景区和线路,升级“四季歌”旅游活动。加快开州故城三期、重庆雨青博物馆、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汉丰印秀、智慧跑道等项目建设,建设一批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一批星级农家乐、旅游民宿、主题酒店,培育农事体验、避暑养生、赏花休闲等四季旅游产品。统筹推进满月马扎营创建市级旅游度假区和赵家周都村创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全面提升开州旅游业核心竞争力,让“不墨湖山画·无声开卷诗”的“开心开州”成为“行千里·致广大”的国际旅游度假区。(牵头单位:区文化旅游委;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刘帅纪念馆管理处、湖山投资集团)
13.打造美食之都。深入挖掘开州传统餐饮文化,打造开州特色美食,深入挖掘整理推广“乡村美食”,评选一批“开味开州”餐饮名店、名厨、名菜、名小吃,推动“开味开州”美食菜系提升。充分发挥餐饮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行业自律与创新,培育餐饮行业高层次职业经理人、经营管理和服务人员等美食人才。促进开州香肠、紫水豆干、南门红糖、椒麻牛肉等特色美食传统技艺传承和保护。推动餐饮载体建设,培育打造“药食同源”特色美食街区、乡村旅游美食地标、“开味开州”区域公共品牌形象店,推动餐饮产业融合联动发展,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美食营销推广,打造一批品质可信、品味独特、品牌响亮的“开味开州”美食新名片。(牵头单位:区商务委;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委、区市场监管局、区城管局、区人力社保局)
14.建设生态康养胜地。依托雪宝山、南山优质生态资源、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提升一批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特色康养小镇。加强满月、关面、温泉、紫水等康养基地规划,加快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雪宝山满月度假区等康养胜地标准化建设,完善康养中心、生态露营基地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森林康养、湖泊康养、避暑康养、文化康养、田园康养、体育康养、温泉康养等特色康养目的地。〔牵头单位:区文化旅游委;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林业局、区市场监管局、湖山投资集团、有关乡镇(街道)〕
15.打造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大力发展水上运动、山地户外运动,适时布局建设自驾游营地和野外露营地,推出徒步、马拉松、自行车、登山等一批特色化、品质化体育休闲旅游产品。完善体育消费设施,提速体育场馆规划建设,升级大型体育场馆综合服务功能。打造体育健身、体育旅游、体育培训等特色消费场景,积极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打造渝东北川东北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牵头单位:区文化旅游委;责任单位:湖山投资集团、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有关乡镇(街道)〕
(五)实施数字消费融合创新行动。
16.推动实物消费数字化转型。推动实体商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智慧商场、智慧超市、智慧菜市场。鼓励在商圈、社区、车站、写字楼、旅游景区等布局无人便利店、智能售货机、自提柜等“无接触”零售服务终端,建设沉浸式超级体验店。推广视频技术,积极稳妥发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围绕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发展垂直电商,支持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提升本地网络消费服务支撑能力。(牵头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交通局)
17.推动服务消费数字化提升。鼓励发展网上餐厅、智慧旅游、在线文娱、智能体育、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提升服务消费智能化、便利化水平。鼓励引导餐饮、家政等行业推进线上接单、线下服务,提升产品营销、客户管理等数字化水平。加快推进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提升全方位线上线下精准营销服务水平。鼓励支持创意设计企业开发一批历史遗迹、文化古迹、著名景区虚拟再现产品。(牵头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
18.推动消费平台数字化赋能。鼓励支持消费平台利用智能技术,强化营销管理、产品质量等监测。依托消费大数据,探索发展C2M(用户直连制造)反向定制等多元化、个性化网货生产方式,建设一批重点网货生产基地和产地直播基地。健全“互联网+服务”公共平台,加快社会服务在线对接、融合发展。鼓励跨境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金融服务类平台企业发展。(牵头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区金融事务中心)
(六)实施绿色健康行动。
19.推动绿色发展。开展绿色饭店、绿色商场示范创建工作,积极推广绿色采购、绿色建材、绿色居住、绿色包装、绿色物流。探索开展绿色产品消费积分制度。推进绿色交通体系和绿色邮政发展,规范发展汽车、家电、电子产品回收行业。倡导绿色消费理念,鼓励商超开设绿色产品销售专区,扩大绿色、生态、有机鲜活农产品消费。(牵头单位:区商务委;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交通局、区机关事务中心)
20.促进绿色智能消费。通过政府支持、企业促销等方式,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下乡等活动。引导家电、汽车等经销企业加大绿色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品的投放力度,满足市民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消费需求。推动政府实行绿色采购,优先采购或使用环保产品。(牵头单位:区商务委;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市场监管局、区机关事务中心)
(七)实施深化区域协作行动。
21.建设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协同举办好不夜开州生活节、龙舟邀请赛、“天生云阳”金秋节、万州烤鱼节等活动。合力引导三峡天城、开味开州、天生云阳等特色品牌变革求新,线上线下互动消费,实现万开云消费品牌创新“出圈”。大力支持优质商业项目运营商、开发商、首店品牌、特色小店等跨区域发展。推动老字号品牌联动发展,持续释放特色品牌文化、品牌魅力。(牵头单位:区商务委;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委)
22.推进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整合特色文旅资源,推动巴文化、三峡文化和红色文化等文旅资源整体策划、包装和开发,充分利用大三峡、大巴山片区高山、峡谷、瀑布和湖泊等自然景观多样,森林覆盖率高,动植物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养心的特点,全力推动形成“大三峡大秦巴”旅游度假品牌。全力抓好景区创建和品质提升,打造拳头旅游产品,推动旅游品牌化、产业化、集群化发展,升级完善餐饮、住宿、娱乐等配套设施,联合建设以生态康养为主题的“大三峡大秦巴”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牵头单位:区文化旅游委;责任单位:湖山投资集团、有关乡镇(街道)等〕
(八)实施消费拓展升级行动。
23.培育引进展会赛事。完善会展设施,规划建设集商务会议、星级酒店、现代购物、高端住宅于一体具有国内高水准的大型会展中心。支持引进国际、国内高端赛事,重点办好龙舟邀请赛、汉丰湖国际马拉松、全国桨板锦标赛等赛事,积极培育体育消费新业态。依托万开云国际户外运动基地、汉丰湖国际旅游度假区、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汉丰湖户外极限运动中心、汉丰湖航空营地,打造摩托艇、水上飞人、帆船、帆板等赛事品牌,开展游客龙舟、皮划艇、桨板、水上游乐船等体验活动。依托南山、铁峰山、雪宝山,立足开州山地特色,推广登山、攀岩、冰雪等山地运动项目,培育野营露宿、拓展训练、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研学基地等项目。〔牵头单位:区文化旅游委;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商务委、湖山投资集团、区教委、有关乡镇(街道)〕
24.开展消费会展节庆活动。以“帅乡帅湖、开心开州”“三峡中药材、根植原生态”等为主题,打造文创产品、中药材等消费节庆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消费内容、消费模式、消费场景创新升级,打造开州消费的响亮名片。举办三峡道地中药材交易博览会、三峡药膳大赛、不夜开州生活节、啤酒美食节、汉丰湖电音节、香肠美食节、“消费帮扶直通车、网上网下爱心购”等特色消费主题活动。支持开展汽车、房产建材、家居家电等各类会展促销活动,利用西洽会、西农会、西旅会、智博会推介我区特色产品消费。支持举办具有影响力的音乐节、艺术节。(牵头单位:区商务委;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委、区农业农村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市场监管局、区城管局、湖山投资集团)
(九)实施物流便捷行动。
25.提升物流枢纽能级。支持物流企业积极拓展国际业务,培育一批网络体系健全、资源整合高效、运营服务规范、产业支撑明显的物流服务品牌。鼓励邮政、快递、商贸等企业推进市场化运营合作,持续推进站点、仓配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配送网络,加快建设货运基地,拓展客货中转业务。引导邮政、快递企业“走出去”,加快建设国际寄递物流体系。(牵头单位:区商务委;责任单位:区交通局、中邮开州分公司)
26.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商物流节点与铁路、公路、水运运输网络统筹布局,布局建设现代生活物流仓储产业园、综合物流园、水陆联运物流园等一批综合物流中心。完善城市物流配送设施,支持大型商贸企业设立仓储配送中心、前置仓。完善城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物流体系,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邮快合作等方式,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渠道。优化农村商贸流通设施布局,适时新建和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配送中心、仓储设施,提升农村日用便利店服务功能。(牵头单位:区商务委;责任单位:区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委、浦里新区管委会、浦发投资集团、中邮开州分公司)
(十)实施消费环境优化行动。
27.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简政放权,提升企业开办、注销便利度,优化商业建设项目审批流程,适当放宽展销活动、商品促销临时户外广告的限制。鼓励旅游景区、商业设施、娱乐场所、博物馆、图书馆等消费场所延长夜间开放时间。优化静态交通组织,在各大商圈周边道路合理增加分时段、分区域停车区。优化公交线路,加强夜间重点区域出租车、网约车辆调配。深化消费便利化改革。(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区公安局、区交通局、区城管局、区文化旅游委、区商务委)
28.不断美化城市环境。加快推动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公园保护建设,打造“山水公园”特色品牌。利用城市边角地,建设一批体育文化公园。实施绿色社区、绿色建筑等绿色创建专项行动。推进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主要消费场所光纤宽带、无线网络全覆盖。完善公共场所引导标识和便利化服务设施。(牵头单位:区城管局;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文化旅游委、区经济信息委、区林业局)
29.强化人才支撑。提升人才服务质量,加强产教商融合,化人才“流量”为人才“留量”。培育复合型商业运营、活动策划、品牌传播等领域专业人才。鼓励支持消费服务人才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和全市、全国、世界技能大赛。鼓励有条件的协会、企业成立大师工作室、专家工作室,建立服务行业人才培训基地。多层次开展服务技能、服务礼仪、国际语言培训,提高消费新职业人群涉外综合服务能力。(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农业农村委、区经济信息委)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区发展改革委、区教委、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公安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管局、区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管局、区乡村振兴局、区林业局、区招商投资局、区大数据发展局、刘帅纪念馆管理处、区供销联社、浦里新区管委会、汉丰湖管委会、区机关事务中心、区融媒体中心、区金融事务中心、开乾投资集团、湖山投资集团、浦发投资集团、中邮开州分公司等区级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商务委,由区商务委主要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协调日常工作。
(二)强化政策扶持。统筹用好商务、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工业和信息化等专项资金,研究出台消费促进支持政策,加大对培育建设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商贸、文化和旅游行业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居民绿色智能产品和家装消费等大宗消费、新型消费的信贷支持。
(三)强化宣传引导。运用门户网站、新兴媒体等传播平台,多渠道、多层次加强宣传推广。分阶段、分层次梳理总结培育建设工作典型案例和有效模式,适时组织开展宣传交流活动。大力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持续做好宣传造势工作,为培育建设工作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附件:开州区培育建设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任务分解表
附件
开州区培育建设万开云同城化发展
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任务分解表
序号 |
重点任务 |
任务内容 |
牵头单位 |
责任单位 |
(一)实施消费载体提质行动。 | ||||
1 |
打造高品质商圈 |
推动开州金街核心商圈提档升级,全面提升建筑品质、城市景观和夜景灯饰艺术效果,优化配套功能和商业业态,建成区域高品质核心地标商圈。 |
区商务委 |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区住房城乡建委 区文化旅游委 区市场监管局 区城管局 开乾投资集团 汉丰街道 |
培育提升东西部区域商圈,以假日国际商业广场、西部金科片区商业中心为重点,突出“城市秀场、年轻时尚、网红打卡”主题,提高购物体验,形成风貌鲜明、主题功能完善的特色型商圈。 |
区商务委 |
区文化旅游委 区市场监管局 区城管局 文峰街道 云枫街道 | ||
提速建设北部商圈,加快引进知名商业综合体,打造与周边商圈差异化、特色化的区域商圈,提升城市商圈活力。 |
区商务委 |
区文化旅游委 区市场监管局 区城管局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正安街道 | ||
高品质规划建设浦里新区商圈,完善高端购物、商务休闲等功能,实现更好的产城融合和更优的职住平衡,与汉丰湖城区形成良性互动、协同发展。 |
区商务委 浦里新区管委会 |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区文化旅游委 区市场监管局 区城管局 | ||
2 |
做大做强专业市场 |
加快建设冷链物流市场,鼓励市场引进知名品牌总代理、总经销企业,推动场内经营户向公司化发展,提高专业化、组织化水平。 |
区商务委 |
浦里新区管委会 区农业农村委 |
引导市场经营管理单位制定完善市场经营规范、服务标准等规范、标准,以知名的品牌、优质的服务、高效的管理、具有竞争力和市场引导作用的价格来进一步扩大辐射范围,提升市场辐射能级。 |
区商务委 |
区市场监管局 | ||
3 |
建设商文旅特色示范街区 |
围绕举子文化、非遗文化、民俗节庆、自然遗迹、生态资源等,升级打造一批商文旅融合发展示范街。 |
区文化旅游委 |
区商务委 区市场监管局 区城管局 |
引进国内外知名美食,融合开州美食文化,打造药食同源特色美食街区。 |
区商务委 |
区文化旅游委 区市场监管局 区城管局 | ||
融合特色文化、山水资源、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打造滨湖美食街、温泉历史街区、诗吃美食街、老城老街、地一国际商业街等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开州故城文化创意示范基地。 |
区商务委 |
区文化旅游委 区市场监管局 区城管局 湖山投资集团 | ||
4 |
打造社区便民商圈 |
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整合便利店、菜市场、早餐店、维修点等服务功能,完善社区婴幼儿照护设施、卫生服务中心、体育运动空间、养老服务设施、共享停车位、无接触配送站点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服务民生、功能完善、彰显活力的高品质新型社区生活场景。 |
区商务委 |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区住房城乡建委 区民政局 区城管局 |
(二)实施消费资源集聚行动 | ||||
5 |
集聚优质市场主体 |
大力引进国际贸易品牌企业、中高端消费品牌企业、大型商贸企业、优质服务企业在开设立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采购结算中心、仓储物流中心、运营管理中心等功能总部。 |
区商务委 |
区招商投资局 |
着力招引具有国际品牌运转能力的国内外投资商、运营商在开投资、建设、运营优质商文旅体综合项目。 |
区商务委 |
区招商投资局 | ||
支持大型企业通过增资扩股、合资经营、兼并重组、技术引进等方式加快转型升级,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形成一批综合实力优、发展质态好、带动作用强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 |
区发展改革委 |
区农业农村委 区经济信息委 区文化旅游委 | ||
6 |
培育知名品牌优选地 |
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开设立万开云区域品牌首店、旗舰店、连锁店,集聚高端知名品牌、原创设计师品牌、高级定制品牌等在开首发首秀新品。 |
区商务委 |
区文化旅游委 区农业农村委 湖山投资集团 |
丰富休闲娱乐、体育运动、文创时尚、新零售等首店业态供给,满足国际化、品质化、时尚性、便捷性消费需求。 |
区商务委 |
区文化旅游委 区农业农村委 湖山投资集团 | ||
做靓做响“开味开州”区域公共品牌,积极组织一批特色产品、文创产品、非遗产品等参加西洽会、西旅会、西农会、智博会等展示推介活动,扩大开州品牌影响力。 |
区商务委 |
区文化旅游委 区农业农村委 区经济信息委 湖山投资集团 | ||
加快建设进口商品展示展销中心。 |
区商务委 |
区文化旅游委 区农业农村委 | ||
7 |
建设优质资源服务引领地 |
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契机,大力培育发展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教育、文化、体育、旅游等服务业,引进研发设计、培训咨询等领域知名专业服务机构,推进楼宇经济提质发展,提升服务业竞争力和整体发展水平。 |
区发展改革委 |
区商务委 区教委 区卫生健康委 区民政局 区文化旅游委 |
加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宣传贯彻培训,组织开展企业服务质量达标创建活动,引领带动行业服务质量水平提升。 |
区商务委 |
区发展改革委 区教委 区卫生健康委 区民政局 区文化旅游委 | ||
(三)实施特色品牌培育壮大行动。 | ||||
8 |
振兴开州老字号 |
鼓励“重庆老字号”企业深挖开州文化内涵,传承精湛传统技艺,创新生产经营管理,推动老字号产业品牌化、个性化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 |
区商务委 |
区文化旅游委 区农业农村委 |
推动龙珠茶、富友冰薄月饼等老字号传统店铺向旗舰店、体验店、定制中心转型。 |
区商务委 |
区文化旅游委 区农业农村委 | ||
鼓励老字号进车站、进商圈、进社区、进景区、进宾馆,支持设立老字号集合店,引导建设老字号集聚区。 |
区商务委 |
区交通局 区文化旅游委 区农业农村委 | ||
推动老字号企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强文化创意和营销推广,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 |
区商务委 |
区大数据发展局 区文化旅游委 区农业农村委 | ||
9 |
挖掘文创新内涵 |
依托刘帅纪念馆、汉丰湖等特色资源和创意设计产业基础,推动本土原创品牌与国际一流设计大师、工艺大师、策划大师合作,加快释放品牌市场活力。 |
区文化旅游委 |
区经济信息委 区商务委 区农业农村委 刘帅纪念馆管理处 |
鼓励本地原创品牌与景区景点、美术空间、创意空间和演艺节目、赛事活动等融合发展,构建本土原创文化生态。 |
区文化旅游委 |
区经济信息委 区商务委 区农业农村委 | ||
支持开州汉绣、水竹凉席、香绸扇、秋沙鸭、开物堂等特色文创产品、工艺品创意化、大众化、精品化发展,打造精品级的“开州手信”“开州礼物”,开发10款以上独具特色的“开味开州”伴手礼。 |
区文化旅游委 |
区经济信息委 区商务委 区农业农村委 | ||
10 |
彰显“开州造”影响力 |
以建设全市重要绿色工业集聚区为引领,培育壮大能源建材、电子信息、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等优势消费品工业。 |
区经济信息委 |
区文化旅游委 浦里新区管委会 |
实施消费品品牌建设专项行动,持续推动消费品工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 |
区市场监管局 |
区文化旅游委 区经济信息委 | ||
实施农业品牌提升工程、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发展壮大“开县春橙”“开州香肠”“开州木香”等特色品牌,提高“开味开州”品牌影响力,大力支持推动开州产品走出开州。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商务委 区文化旅游委 区供销联社 | ||
对成功创建国家级美食地标、绿色饭店、钻级酒家以及市级美食街(城)、星级农家乐、等级民宿、农家乐特色村落的市场主体或单位,给予适当补贴。 |
区商务委 |
区文化旅游委 有关乡镇(街道) | ||
(四)实施特色消费促进行动。 | ||||
11 |
做靓“不夜开州”城市名片 |
以汉丰湖为核心,“汉丰印秀”、开州故城、滨湖美食街区等为载体,依托汉丰湖资源优势和城市商圈商街体系,突出开州人文元素,丰富“夜味”“夜养”“夜赏”“夜玩”“夜购”等夜间生活业态,大力发展“夜间经济”。 |
区商务委 |
区文化旅游委 区发展改革委 汉丰湖管委会 湖山投资集团 开乾投资集团 汉丰街道 文峰街道 云枫街道 |
11 |
做靓“不夜开州”城市名片 |
重点培育餐饮、旅游、购物等夜间消费新兴业态和消费场景,实施开州金街商圈夜间经济集中示范街区、滨湖美食街区等载体提升工程,开发提升汉丰湖夜游线路,建设市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
区商务委 |
区文化旅游委 区发展改革委 湖山投资集团 开乾投资集团 汉丰街道 文峰街道 云枫街道 |
实施城市灯光亮化工程,提升环汉丰湖区域和重点商圈、特色街区、旅游景点、滨湖休闲带等消费场所照明档次,打造主题鲜明、个性彰显、特色突出的都市夜景。 |
区城管局 |
区住房城乡建委 区文化旅游委 湖山投资集团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 ||
12 |
建设知名旅游目的地 |
围绕建设大三峡大秦巴结合部国际旅游度假区,打好“红色牌”“三峡牌”“生态牌”“乡愁牌”,全力建设以帅乡红色研学、汉丰湖蓝色度假、雪宝山绿色康养、乡村金色体验为主体的“四色旅游胜地”,打造“一帅一湖一山一村”精品景点景区和线路,升级“四季歌”旅游活动。 |
区文化旅游委 |
区农业农村委 刘帅纪念馆管理处 湖山投资集团 有关乡镇(街道) |
加快开州故城三期、重庆雨青博物馆、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汉丰印秀、智慧跑道等项目建设,建设一批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一批星级农家乐、旅游民宿、主题酒店,培育农事体验、避暑养生、赏花休闲等四季旅游产品。 |
区文化旅游委 |
区农业农村委 湖山投资集团 有关乡镇(街道) | ||
统筹推进满月马扎营创建市级旅游度假区和赵家周都村创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全面提升开州旅游业核心竞争力,让“不墨湖山画,无声开卷诗”的“开心开州”成为“行千里·致广大”的国际旅游度假区。 |
区文化旅游委 |
区农业农村委 有关乡镇(街道) | ||
13 |
打造美食之都 |
深入挖掘开州传统餐饮文化,打造开州特色美食,深入挖掘整理推广“乡村美食”,评选一批“开味开州”餐饮名店、名厨、名菜、名小吃,推动“开味开州”美食菜系提升。 |
区商务委 |
区文化旅游委 区市场监管局 |
充分发挥餐饮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行业自律与创新,培育餐饮行业高层次职业经理人、经营管理和服务人员等美食人才。 |
区商务委 |
区人力社保局 | ||
促进开州香肠、紫水豆干、南门红糖、椒麻牛肉等特色美食传统技艺传承和保护。 |
区商务委 |
区文化旅游委 区市场监管局 | ||
推动餐饮载体建设,培育打造“药食同源”特色美食街区、乡村旅游美食地标、“开味开州”区域公共品牌形象店,推动餐饮产业融合联动发展,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美食营销推广,打造一批品质可信、品味独特、品牌响亮的“开味开州”美食新名片。 |
区商务委 |
区文化旅游委 区市场监管局 区城管局 | ||
14 |
建设生态康养胜地 |
依托雪宝山、南山优质生态资源、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提升一批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特色康养小镇。 |
区文化旅游委 |
区卫生健康委 区林业局 湖山投资集团 有关乡镇(街道) |
加强满月、关面、温泉、紫水等康养基地规划,加快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雪宝山满月度假区等康养胜地标准化建设,完善康养中心、生态露营基地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森林康养、湖泊康养、避暑康养、文化康养、田园康养、体育康养、温泉康养等特色康养目的地。 |
区文化旅游委 |
区卫生健康委 区林业局 区市场监管局 湖山投资集团 有关乡镇(街道) | ||
15 |
打造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 |
大力发展水上运动、山地户外运动,适时布局建设自驾游营地和野外露营地,推出徒步、马拉松、自行车、登山等一批特色化、品质化体育休闲旅游产品。 |
区文化旅游委 |
湖山投资集团 有关乡镇(街道) |
完善体育消费设施,提速体育场馆规划建设,升级大型体育场馆综合服务功能。 |
区文化旅游委 |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湖山投资集团 有关乡镇(街道) | ||
打造体育健身、体育旅游、体育培训等特色消费场景,积极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打造渝东北川东北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 |
区文化旅游委 |
湖山投资集团 有关乡镇(街道) | ||
(五)实施数字消费融合创新行动。 | ||||
16 |
推动实物消费数字化转型 |
推动实体商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智慧商场、智慧超市、智慧菜市场。 |
区商务委 |
区大数据发展局 |
鼓励在商圈、社区、车站、写字楼、旅游景区等布局无人便利店、智能售货机、自提柜等“无接触”零售服务终端,建设沉浸式超级体验店。 |
区大数据发展局 |
区商务委 区文化旅游委 区交通局 | ||
推广视频技术,积极稳妥发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 |
区商务委 |
区大数据发展局 | ||
围绕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发展垂直电商,支持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提升本地网络消费服务支撑能力。 |
区商务委 |
区大数据发展局 | ||
17 |
推动服务消费数字化提升 |
鼓励发展网上餐厅、智慧旅游、在线文娱、智能体育、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提升服务消费智能化、便利化水平。 |
区大数据发展局 |
区卫生健康委 区商务委 区文化旅游委 |
鼓励引导餐饮、家政等行业推进线上接单、线下服务,提升产品营销、客户管理等数字化水平。 |
区商务委 |
区大数据发展局 | ||
加快推进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提升全方位线上线下精准营销服务水平。 |
区文化旅游委 |
区大数据发展局 | ||
鼓励支持创意设计企业开发一批历史遗迹、文化古迹、著名景区虚拟再现产品。 |
区文化旅游委 |
区大数据发展局 | ||
18 |
推动消费平台数字化赋能 |
鼓励支持消费平台利用智能技术,强化营销管理、产品质量等监测。 |
区大数据发展局 |
区经济信息委 区商务委 |
依托消费大数据,探索发展C2M(用户直连制造)反向定制等多元化、个性化网货生产方式,建设一批重点网货生产基地和产地直播基地。 |
区商务委 |
区大数据发展局 区经济信息委 | ||
健全“互联网+服务”公共平台,加快社会服务在线对接、融合发展。 |
区大数据发展局 |
区商务委 | ||
鼓励跨境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金融服务类平台企业发展。 |
区金融事务中心 |
区大数据发展局 区经济信息委 区商务委 | ||
(六)实施绿色健康行动。 | ||||
19 |
推动绿色发展 |
开展绿色饭店、绿色商场创建工作,积极推广绿色采购、绿色建材、绿色居住、绿色包装、绿色物流。 |
区商务委 |
区财政局 区住房城乡建委 区发展改革委 区经济信息委 区交通局 区机关事务中心 |
探索开展绿色产品消费积分制度。 |
区商务委 |
区发展改革委 区经济信息委 | ||
推进绿色交通体系和绿色邮政发展,规范发展汽车、家电、电子产品回收行业。 |
区商务委 |
区交通局 区发展改革委 区经济信息委 | ||
倡导绿色消费理念,鼓励商超开设绿色产品销售专区,扩大绿色、生态、有机鲜活农产品消费。 |
区商务委 |
区发展改革委 区农业农村委 | ||
20 |
促进绿色智能消费 |
通过政府支持、企业促销等方式,开展家电“以旧换新”、 汽车下乡等活动。 |
区商务委 |
区发展改革委 区财政局 |
引导家电、汽车等经销企业加大绿色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品的投放力度,满足市民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消费需求。 |
区商务委 |
区发展改革委 区市场监管局 区经济信息委 | ||
推动政府实行绿色采购,优先采购或使用环保产品。 |
区机关事务中心 |
区发展改革委 区财政局 | ||
(七)实施深化区域协作行动。 | ||||
21 |
建设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
协同举办好不夜开州生活节、龙舟邀请赛、“天生云阳”金秋节、万州烤鱼节等活动。 |
区商务委 |
区文化旅游委 |
合力引导三峡天城、开味开州、天生云阳等特色品牌变革求新,线上线下互动消费,实现万开云消费品牌创新“出圈”。 |
区商务委 |
区文化旅游委 | ||
大力支持优质商业项目运营商、开发商、首店品牌、特色小店等跨区域发展。 |
区商务委 |
区文化旅游委 | ||
推动老字号品牌联动发展,持续释放特色品牌文化、品牌魅力。 |
区商务委 |
区文化旅游委 | ||
22 |
推进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 |
整合特色文旅资源,推动巴文化、三峡文化和红色文化等文旅资源整体策划、包装和开发,充分利用大三峡、大巴山片区高山、峡谷、瀑布和湖泊等自然景观多样,森林覆盖率高,动植物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养心的特点,全力推动形成“大三峡大秦巴”旅游度假品牌。 |
区文化旅游委 |
区商务委 湖山投资集团 有关乡镇(街道) |
全力抓好景区创建和品质提升,打造拳头旅游产品,推动旅游品牌化、产业化、集群化发展,升级完善餐饮、住宿、娱乐等配套设施,联合建设以生态康养为主题的“大三峡大秦巴”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 |
区文化旅游委 |
区商务委 湖山投资集团 有关乡镇(街道) | ||
(八)实施消费拓展升级行动。 | ||||
23 |
培育引进展会赛事 |
完善会展设施,规划建设集商务会议、星级酒店、现代购物、高端住宅于一体具有国内高水准的大型会展中心。 |
区商务委 |
区文化旅游委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湖山投资集团 |
支持引进国际、国内高端赛事,重点办好龙舟邀请赛、汉丰湖国际马拉松、全国桨板锦标赛等赛事,积极培育体育消费新业态。 |
区文化旅游委 |
湖山投资集团 区商务委 | ||
依托万开云国际户外运动基地、汉丰湖国际旅游度假区、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汉丰湖户外极限运动中心、汉丰湖航空营地,打造摩托艇、水上飞人、帆船、帆板等赛事品牌,开展游客龙舟、皮划艇、桨板、水上游乐船等体验活动。 |
区文化旅游委 |
区商务委 湖山投资集团 | ||
依托南山、铁峰山、雪宝山,立足开州山地特色,推广登山、攀岩、冰雪等山地运动项目,培育野营露宿、拓展训练、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研学基地等项目。 |
区文化旅游委 |
湖山投资集团 区教委 有关乡镇(街道) | ||
24 |
开展消费会展节庆活动 |
以“帅乡帅湖、开心开州”“三峡中药材、根植原生态”等为主题,打造文创产品、中药材等消费节庆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消费内容、消费模式、消费场景创新升级,打造开州消费的响亮名片。 |
区商务委 |
区文化旅游委 区农业农村委 区市场监管局 区城管局 湖山投资集团 |
举办三峡道地中药材交易博览会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商务委 区文化旅游委 区市场监管局 区城管局 | ||
举办三峡药膳大赛、不夜开州生活节、啤酒美食节、汉丰湖电音节、香肠美食节、“消费帮扶直通车、网上网下爱心购”等特色消费主题活动。 |
区商务委 |
区文化旅游委 区农业农村委 区市场监管局 区城管局 湖山投资集团 | ||
支持开展汽车、房产建材、家居家电等各类会展促销活动,利用西洽会、西农会、西旅会、智博会推介我区特色产品消费。 |
区商务委 |
区文化旅游委 区农业农村委 区住房城乡建委 区市场监管局 区城管局 | ||
支持举办具有影响力的音乐节、艺术节。 |
区文化旅游委 |
区商务委 区城管局 | ||
(九)实施物流便捷行动。 | ||||
25 |
提升物流枢纽能级 |
支持物流企业积极拓展国际业务,培育一批网络体系健全、资源整合高效、运营服务规范、产业支撑明显的物流服务品牌。 |
区商务委 |
区交通局 |
鼓励邮政、快递、商贸等企业推进市场化运营合作,持续推进站点、仓配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配送网络,加快建设货运基地,拓展客货中转业务。 |
区商务委 |
区交通局 中邮开州分公司 | ||
鼓励邮政、快递、商贸等企业推进市场化运营合作,持续推进站点、仓配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配送网络,加快建设货运基地,拓展客货中转业务。 |
区商务委 |
区交通局 中邮开州分公司 | ||
26 |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
推动电商物流节点与铁路、公路、水运运输网络统筹布局,布局建设现代生活物流仓储产业园、综合物流园、水陆联运物流园等一批综合物流中心。 |
区商务委 |
区交通局 区农业农村委 浦里新区管委会 中邮开州分公司 |
完善城市物流配送设施,支持大型商贸企业设立仓储配送中心、前置仓。 |
区商务委 |
区交通局 中邮开州分公司 | ||
完善城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物流体系,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邮快合作等方式,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渠道。 |
区商务委 |
区交通局 区农业农村委 浦发投资集团 中邮开州分公司 | ||
优化农村商贸流通设施布局,适时新建和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配送中心、仓储设施,提升农村日用便利店服务功能。 |
区商务委 |
区交通局 区农业农村委 中邮开州分公司 | ||
(十)实施消费环境优化行动。 | ||||
27 |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
进一步简政放权,提升企业开办、注销便利度,优化商业建设项目审批流程,适当放宽展销活动、商品促销临时户外广告的限制。 |
区市场监管局 |
区公安局 区文化旅游委 区商务委 |
鼓励旅游景区、商业设施、娱乐场所、博物馆、图书馆等消费场所延长夜间开放时间。 |
区文化旅游委 |
区城管局 | ||
优化静态交通组织,在各大商圈周边道路合理增加分时段、分区域停车区。 |
区城管局 |
区公安局 区交通局 | ||
优化公交线路,加强夜间重点区域出租车、网约车辆调配。 |
区交通局 |
区城管局 区公安局 | ||
深化消费便利化改革。 |
区市场监管局 |
区市场监管局 区文化旅游委 区商务委 | ||
28 |
不断美化城市环境 |
加快推动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公园保护建设,打造“山水公园”特色品牌。 |
区文化旅游委 |
区城管局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区林业局 |
完善公共场所引导标识和便利化服务设施。 |
区城管局 |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区林业局 | ||
利用城市边角地,建设一批体育文化公园。 |
区文化旅游委 |
区城管局 | ||
实施绿色社区、绿色建筑等绿色创建专项行动。 |
区住房城乡建委 |
区城管局 | ||
推进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主要消费场所光纤宽带、无线网络全覆盖。 |
区经济信息委 |
区城管局 | ||
29 |
强化人才支撑 |
提升人才服务质量,加强产教商融合,化人才“流量”为人才“留量”。培育复合型商业运营、活动策划、品牌传播等领域专业人才。鼓励支持消费服务人才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和全市、全国、世界技能大赛。鼓励有条件的协会、企业成立大师工作室、专家工作室,建立服务行业人才培训基地。多层次开展服务技能、服务礼仪、国际语言培训,提高消费新职业人群涉外综合服务能力。 |
区人力社保局 |
区商务委 区农业农村委 区经济信息委 |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开州区部门镇街网站
新闻媒体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