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346635504689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17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开州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
法定代表人 |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开州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防控动物疫病,促进畜牧业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依法负责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和其他有关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承担全区畜禽定点屠宰的行政执法工作。负责全区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的管理和业务指导。 | |||
住 所 |
重庆市开州区云枫街道桔乡路426号 | |||
法定代表人 |
贺勇 | |||
开办资金 |
9(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开州区畜牧兽医局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6.789 |
16.789 | |||
网上名称 |
开州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
从业人数 |
25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 况 |
无变更事项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重庆市开州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2017年工作总结 2017年,我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在区畜牧兽医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委、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的悉心指导下,围绕“以监定免、以检促防、以监保检”的工作主线,切实加强强制免疫实施,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加大畜禽调运监管,严格实施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定期开展防控工作监督巡查,加大执法力度,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确保了全区清静无疫,保障了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公共卫生安全 。主要工作如下: 一、狠抓防疫和防疫监管,增强畜禽抗病能力 1、精心组织,全面搞好春秋普防工作。一是在春秋集中免疫期间,组织、指导各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站集中防疫人员对辖区的畜禽按照“五不漏”的原则进行拉网式强制免疫,做到应免尽免、全面消毒、全面普查,确保应免畜禽的免疫密度、圈舍消毒面、疫病普查面均达到100%。二是全面实行未免疫登记制度。在春秋集中免疫时,经常遇到畜主外出、牲畜妊娠和畜禽发病等情况,不能进行免疫接种,导致免疫密度达不到规定要求。为此,我区实行了未免动物登记制度,即春秋集中免疫期间,防疫人员对因牲畜妊娠、哺乳、畜禽发病、畜主不在家等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其登记表交所在乡镇畜牧兽医站,由畜牧兽医站负责人督促该片区防疫人员适时进行补免,及时消除免疫空白点。从而促使了三旬分类免疫制度和常年免疫制度的落实,大大提高了动物免疫密度。 2、常抓不懈,全面推行常年免疫。全面实施了三旬分类免疫、申报免疫相结合的常年免疫制度。各镇乡(街道)畜牧兽医站制作《动物免疫公示栏》,在办公场所、交通要道公示各旬强制免疫的动物种类和疫病种类,方便养殖户适时申报免疫。同时,各镇乡(街道)畜牧兽医站设立了动物免疫申报窗口,全面受理养殖户的免疫申报。包片兽医每月到责任片区巡查2次以上,根据养殖户的免疫申报记录及时到户对新生、补栏、超过免疫期的动物实施补免。 3、抓住重点,强化防疫监管工作。一是运用好抗体监测的结果,有针对性的开展防疫监督。对每次抗体监测合格率达不到农业部规定标准的乡镇(街道),在接到区疫控制中心发给镇乡(街道)畜牧站检测结果反馈函后,根据存在的问题下达监督意见书,指导乡镇站按照要求实施整改,同时,立即派片区执法中队到该乡镇站,和乡镇畜牧兽医站一起分析原因、查找问题,督促、指导镇乡(街道)畜牧站对抗体合格率不达标的血清样品所代表的畜禽进行加强免疫,并要求一个月后重新采血送检,检查是否整改合格并上报自查和整改报告。二是运用好风险分级的结果,强化规模场的量化监督。根据风险大小对养殖场进行分类监管,通过定期监管,挂牌兽医及时、全面地掌握了养殖场疫病防控的基本情况,发现问题能立即督促养殖业主落实强制免疫、消毒、疫病监测等防疫措施,大大提升了规模养殖场的疫病防控水平。三是充分发挥挂牌兽医的服务指导作用。全区中大规模场实行挂牌兽医监督,业主按程序自主免疫;对技术力量不足的中小饲养场,由挂牌兽医为其提供防疫指导或具体的打针服务。 4、搞好消毒,减少面源污染。结合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工作的开展,与动物免疫注射同步,每年2次普遍对农村散养畜禽圈舍进行统一消毒。同时,督促规模场、养殖大户落实定期消毒制度,有效杀灭了病原微生物,减少了疫病传播的风险。 上半年,全区共免疫生猪60.76万头、牛羊31.69万头、鸡226.89万只、鸭鹅55.59万只、其他家禽0.87万只、犬3.16万只消毒圈舍21.19万个,消毒面积86.17万平方米。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病、猪瘟(年饲养量小于200头的生猪养殖场户)等国家强制免疫病种免疫密度均达到100%,规模养殖场防疫监管面达到100%,猪、牛、羊耳标戴标率100%,驱虫和畜禽圈舍消毒率达100%。 二、狠抓检疫和检疫监管,保障肉食品卫生安全 1、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把好源头关。对全区27个屠宰场(点)、40个动物检疫申报点常年派驻了官方兽医实施动物产地和屠宰检疫工作,产地检疫环节严查检测报告、免疫证明、耳标和临床健康状况,不合格动物严禁流出产地。各屠宰场(点)严格按照检疫规程,严把产地检疫关、入场监督检查关、待宰巡回检疫关、屠宰同步检疫关、无害化处理关,不漏一头(只)畜禽,凡没有免疫耳标、临床检查不健康牲畜一律不准进场屠宰。对病死畜禽坚决做到不准出售、不准转运、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严格按规程进行无害化处理,1?7月,累计产地检疫猪21.57万头、牛羊20.1807万头(只)、家禽72.14万只,其它动物15.94万只;屠宰检疫生猪20.1807万头、牛羊2.6632万头(只),无害化处理动物1871头(只)、动物产品361公斤,有效净化了全区动物产品经营市场,确保了全区无重大肉源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2、加强畜禽产品监督巡查,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区动监所分成4个督导小组,对40个乡镇(街道)的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实行纵深督导管理。重点督促检查乡镇(街道)动物检疫及检疫监管、畜禽屠宰监管等工作措施的落实情况;督促检查乡镇(街道)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情况;督促检查屠宰企业防疫条件完善、肉品品质检验、“瘦肉精”检测工作的开展落实及生产安全管理等情况等,并查处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畜禽屠宰等环节中的违法行为。上半年,累计开展动物卫生监督管理139次,开展“扫雷行动”(153)次,检查生猪屠宰企业(点)(96)家次,开展产地检疫生猪(3.87)万头,屠宰检疫生猪(11.64)万头。通过巡查监管,进一步规范了市场肉食品经营秩序,有效防范了病害肉食品上市销售,确保了市场(超市)销售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放心。 3、全面开展检疫环节“瘦肉精”检测。一是按照《全市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督检测工作指南》规范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督检测工作程序,认真开展“瘦肉精”监督检测,督促全区27屠宰企业按照要求开展“瘦肉精”的自检工作。二是规范实施“瘦肉精”的监督抽样检测。按照屠宰数量的1%,由驻场检疫人员在屠宰检疫的同时,随机抽取宰后生猪的尿液进行检测,上半年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 三、狠抓流通监管,防止外疫传入 1、加强动物调运监管。动物调运实行备案、检疫审批、落地隔离观察管理。今年共办理2起市外引种,外调动物严格检测疫病,严格检疫审批,严格隔离观察,严格疫病处置,有效保证了调入动物的健康。 1?7月全区备案信息620条,突破历史记录,查处未经备案调进动物及动物产品案件4件,动物产品安全从源头、运输等环节加强监管,不管哪个环节发现违法行为,进行坚决的立案查处,有力地规范了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秩序,保证了动物产品安全。 2、加强道路检疫监督,严防外疫传入。南雅、大进两个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对进出道口的运输畜禽的车辆实行24小时严查密控,凡是证物不符的、资料不齐的一律不予放行,该隔离的隔离,该谴还的谴还,该处理的进行处理,对查出的病死畜禽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较好地发挥了动物防疫屏障作用。1?7月,2个检查站共检查动物运输车辆210车次,检查动物72584头/只;检查动物产品运输车辆58车次,检查动物产品1211.5吨;检查副产品运输车辆23车次,检查副产品549吨。 3、实行动物及动物产品调运备案与经营贩运户备案“双备案”(以下简称双备案)管理制度。包括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经营贩运户进行备案和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调运活动进行备案(审批),开展备案宣传,强化备案告知,严查违法行为,规范了动物调运秩序和调运行为。 四、狠抓监督执法,确保疫病防控有序开展 1、强化法律宣传,增强依法防疫的主体意识。采取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深入宣传《动物防疫法》、《重庆市动物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让广大畜牧业生产经营者自觉做到知法、守法,并认真履行应尽的义务。今年1?7月组织法制赶场活动4次,编印法律法规宣传资料4万份,接受群众咨询2000多人次,极大地提高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普及面,提升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安全意识。 2、开展专项整治,强化执法监管。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动物防疫执法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专项行动,牛羊两病和小反刍兽医疫防控调运专项整治行动等专项执法行动,有效规范了动物及动物产品经营秩序。1-7月,全区动监110平台备案620次,办理一般程序案件10起,结案9起,罚款2万元,通过加大违法案件的查处有效地遏制了违法行为的发生。 五、狠抓平台管理,全面推进管理方式信息化。 全面启用动监110指挥平台防疫监管系统、检疫监管系统、流通监管系统、执法监管系统、证章标志管理系统、监管对象管理系统、兽医机构及人员系统、风险要闻管理系统等八大软件系统,在40个镇乡(街道)全面推行检疫证明电子出证和网上电子备案,信息数据上报率100%。 六、存在问题 1、活畜禽跨区域调运频繁,动物疫病传入风险不断加大。近年来,我区山羊、家禽等产业发展力度大,发展速度快,每年到市外引种和引进非屠宰动物量大,无疑给我们带来了疫病传入风险。 2、执法主体存在缺陷和执法检查手段单一。按照法律授权,我区在《动物防疫法》方面的执法主体是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这样的情形导致在一线从事具体执法监管的乡镇检疫人员不具备主体执法资格。同时,我区目前在畜牧执法中,识假辨假手段还主要停留于肉眼辨别加经验,缺乏实验室检测支撑,执法装备比较落后,极不利于客观、公正、快速查处畜牧行业的违法案件。 3、执法监管人员、经费不足,执法检查手段单一。我区地域广阔,疫病防控和执法监管工作量大,目前经费差口较大。大进、南雅两个市级道口检查站,目前没有独立编制和人员,工作由本来人员就配备不足的南雅镇畜牧兽医站承担,影响工作开展。我们目前对动物产品开展的是瘦肉精抽检,按农业部要求的“瘦肉精”按5%实施快速筛查,我区按每年尿检1.2万头计算,就需要快速检测经费50万元。同时,我区目前在行政执法中,识假辨假手段还主要停留于肉眼辨别加经验,缺乏实验室检测支撑,执法装备比较落后,极不利于客观、公正、快速查处畜牧行业的违法案件。 七、2018年工作计划 在加强职工队伍管理,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开展日常防疫、检疫、H7N9防控等工作,规范工作记录基础上,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广泛深入开展动物防疫相关法律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对养殖场户、畜产品加工、经营和运输人员进行全覆盖培训,使动物防疫法律知识深入人心,促进动物及动物产品经营秩序规范化。 二是进一步抓好落实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纵深督导管理制度。2017年实行的是定人包片分组监管模式,2018年拟按照职工能力优势,分成驻厂检疫、动物防疫监管、动物检疫监管及执法办案四个监管板块,实行工作业绩量化考核管理,做到人尽其才,确保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到位、工作落实。 三是进一步加强备案管理和调入动物管理。对所有动物及动物产品经营者进行集中法规培训,与所有动物及动物产品经营者签订管理责任书,并加大日常监督检查频次和力度,有效规范动物及动物产品调运行为。 四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按照职能职责和分工,重点抓好屠宰行业、无害化处理厂和养殖场的安全生产告知和监管工作,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力争生产零事故。 五是进一步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开展动物调运专项检查、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诊疗管理、屠宰监管等专项行动,从严从重,坚决打击违法行为,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和公共卫生安全。 六是进一步抓好党建和扶贫工作。统筹安排,做到党建工作有抓手,扶贫工作有载体,业务工作有动作,实现党建、扶贫、业务工作三不误、三促进、三结合。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 效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况 |
被重庆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评定2017年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综合一等奖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情 况 |
无 | |||
填表人: 梁治琼 联系电话:13594405002 报送日期:2018年02月27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