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3476593581XJ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15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开县蚕桑技术推广站 |
法定代表人 |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开县蚕桑技术推广站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推广蚕桑生产技术、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蚕桑产业技术推广、培训、指导;开展养蚕新技术、桑树综合利用的开发研究以及试验、示范;蚕桑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蚕种、蚕需物资的监管、组织、调运、发放及相关社会服务。 | |||
住 所 |
开县文峰街道中吉街219号 | |||
法定代表人 |
熊国普 | |||
开办资金 |
42(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开县农业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 |
0 | |||
网上名称 |
开县蚕桑技术推广站 |
从业人数 |
26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 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我站在市蚕业管理总站、县农委的领导下,按照上级的布置和要求,结合我县产业发展状况,组织站内职工认真踏实地开展了饲料桑、果桑栽培管理、桑叶饲料多种动物养殖的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全县桑产业发展情况 目前,全县有桑树22650亩,其中成片饲料桑园12300亩,果桑320亩。桑叶饲料养殖蛋鸡16万只,产值2624万元;养肉鸡18万只,产值1620万元;养猪5000头,产值1080万元;养牛608头,产值1520万元;养羊200只,产值12万元;养蚕1918张,产茧6.13万公斤,产值159万元。桑叶饲料养殖产值7015万元,果桑产值300万元,桑树多元化综合利用产值达到7315万元。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桑产业发展规划和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我县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2015年开展的工作情况 抓好试验、示范,集成产业发展技术。 今年我站在开县恒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了饲料桑栽植、管护试验示范,在开县丰乐街道响水村开展了果桑栽培及加工利用的试验示范工作。通过落实专人负责技术指导,生长情况调查,以及开发利用的探索,组织全站科技人员认真分析总结,集成了饲料桑栽培管理及收割技术(已拟定了重庆市饲料桑栽培管理技术规程,送相关专家认定)。集成了果桑种植技术,探索出了果桑制作桑果酒、桑椹膏的生产技术。与生产企业合作,开展了蛋鸡粪便无害化处理生产有机肥的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生产的有机肥用于果园和蔬菜,目前供不应求。还开展了桑叶菜品的开发工作,将几千年的桑文化与饮食文化相结合,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加强技术指导,促进产业发展。 按照县政府桑产业发展规划,我县今年由畜牧局组织开展的7800亩饲料桑种植建园任务,我站负责技术指导工作。我站组织人员认真开展栽植建园的技术培训,深入到种植企业和业主的田间地头,开展栽植技术指导工作。顺利完成了栽植的指导任务。落实人员深入到全县10个果桑种植业主户,开展果桑种植、管理、嫁接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落实专人负责开县恒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桑树管理及收割的技术指导工作。落实县、乡镇3名技术员负责30个养蚕科技示范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通过培训和指导,使养蚕平均单产提高2.7kg,养蚕技能和科技水平得到了提高。 产业发展优质品牌创建工作。 由于加强了养殖企业的业务技术指导,使养殖技能、科技水平得到了提高,产品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指导重庆开县桑源养殖公司申报的“桑叶蛋”、重庆市海田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申报的“圣桑鸡蛋”获得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证书和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证书。并在积极申报“开县桑叶鸡”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品牌建设工作。 筹集资金扶持产业发展。 为了使我县栽桑养蚕传统产业得到巩固和发展,我站从各方面凑集资金,加大扶持力度。一是蚕农用种补贴,从2014年每张15元提高到20元,共支付蚕种补贴资金38360元;二是为养蚕基地村免费提供消毒用石灰5吨,扶持资金8000元;三是奖励养蚕大户30户,每户400元,扶持奖励资金12000元;四是基地村产业发展奖励补助5700多元,30个科技示范户每户250元实物补助,补助金7500元。全年已奖励兑现生产发展奖励补助资金71560元。通过产业优惠政策的奖励补助兑现,提高了蚕农生产积极性,让传统产业得到了巩固提高。 在桑树综合开发利用方面:争取县科委果桑种植开发利用项目资金7.5万元,市外经贸委、市财政桑树综合开发利用项目资金10万元,开展果桑、饲料桑种植、管护及开发加工试验示范工作。探索和完善产业发展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协助企业争取三峡后续等发展项目资金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更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产业发展。 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工作。 今年西南大学产业技术首席和岗位专家、市蚕业管理总站、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河南省蚕业研究所、广西蚕业管理总站、德阳市蚕桑局、营山县蚕桑局、铜梁县蚕桑技术指导站等地的专家和各界人士来我县考察指导饲料用桑的种植管理及养殖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对我县桑树综合利用工作给予了好的评价。我县在市站的组织安排下到河南、武汉开展了考察学习工作,学到了很好的技术和经验。 存在的问题 (一)桑树多元化利用的产业技术不够完善。经过几年桑叶饲料养殖多种动物的实践证明,对于桑饲料添加的最佳比例,添加的最佳时期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二)对桑树多元化利用的支持力度不够。桑树多元化利用是一个多产业的系统工程,包含有种植、养殖及加工业。要抓好这项工作存在着一是资金不足,主要是试验、示范、产业发展扶持等方面的资金太少。二是科技和人力资源不足,多元化利用是多学科、多产业的结合,作为一个蚕桑技术推广站,要搞好这个产业的发展工作,科技和人力资源缺乏。 四、下年工作打算 (一)抓好桑树综合利用产业技术的培训指导工作,促进产业发展。主要抓好种植、养殖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二)搞好试验示范和项目结题工作,抓好桑饲料加工烘干设备更新试验,鸡粪生产有机肥设备更新试验及桑叶饲料养鹿试验工作,搞好科委果桑栽培利用技术集成的项目结题工作。 (三)抓好桑树综合利用品牌建设工作。一是“开县桑叶鸡”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报;二是抓好养殖企业、家庭农场等“三品一标”产品的申报工作。 (四)抓好桑产业发展的宣传和市场拓展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 效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情 况 |
无 | |||
填表人: 卿淑华 联系电话:13896368161 报送日期:2016年03月10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