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优化服务,打造准入环境“便捷亲商”名片。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与区发改委共同建立市场准入隐性壁垒反馈渠道。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缩减申请材料51项,实现“1个环节、0.5个工作日、零成本”。实行住所申报承诺制,推行“集群注册”“一照多址”“一址多照”便利登记举措,将“浦里新区”“临港工业园区”等7个园区纳入集群注册地。1-9月,全区净增市场主体13279户,总量达到113685户,同比增长15%,排名渝东北第2位、全市第11位,8413户市场主体通过住所申报承诺办理登记,1681户市场主体通过“一址多照”办理登记。
二是深化培育,打造创新环境“活力兴商”名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共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9家,市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28家。聚焦品牌培育,引导“开味开州”158款商标产品上线各类平台,网络销售额达3.6亿元,同比增长16%。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着力构建知识产权保护链条,1-9月,共办理商标侵权案件10件,罚没金额10万余元。2023年,全区新增专利授权25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3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3;新增注册商标1156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17574件。
三是细化审查,打造竞争环境“公平利商”名片。深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构建牵头部门初审、区联席办集中核审双向审查模式,率先在全市编制公平竞争审查《工具书》《工作手册》,在2022年度全市公平竞争审查三方评估中获A++评价。1-9月,自查清理存量文件134件,发现并建议修改问题文件7件。集中会审增量文件13件,调整修改5件。强化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严格执行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开展涉企收费整治,严厉查处涉企违规收费行为,2023年立案查处不正当竞争、价格等违法案件9件,罚没金额67.54万元,责令清退多收费用54.5万余元,涉及各类市场主体1166家。
四是强化监管,打造经营环境“稳定安商”名片。全力开展“信用”监管,归集信用信息2.3万余条,指导11家经营主体完成信用修复,2022年度企业年报率达92.5%,高于全市平均值1个百分点。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行“无事不扰”制度,建立包含18个部门的“双随机”执法人员库和检查对象库,实行“进一次门、查多项事”,计划开展25项抽查任务,已完成23项,抽取检查对象135户,完成检查114户。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建立覆盖14个大类共86个小项的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罚清单,2023年来不予立案67件,不予处罚案件16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