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州区城市管理局关于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110号提案的复函
陈春兰、邱博、曹晓珑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解决我区生活垃圾“混投、混收、混运”问题的建议》(提案第110号)收悉。经与区教育委员会、区文化旅游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宣传工作体系优化
前期,我局通过多元渠道强化垃圾分类宣传,在广播、电视、报刊及互联网等媒体投放公益广告与科普内容;结合3·19城市管理周、环境日等节点,联合社区开展线下宣传活动,通过发放资料、举办讲座等形式提升居民意识。投入20万元制作1.5万个宣传环保手提袋,并组织“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验日”活动,邀请第三小学学生及志愿者参与垃圾全流程处置。
下一步我局将深化校园与社区联动,联合区教委推行校长负责制,在学校办公区、教学区规范配置分类容器;通过课堂教学(如科学课融入资源循环知识、道德与法治课强调分类责任)、主题班会及手抄报大赛等活动,强化学生分类意识。拓展沉浸式研学场景,依托汉丰湖、竹溪生态园等资源,打造“观鸟护湖・分类先行”实地课堂及垃圾分类研学基地(如竹屑厨余制肥、塑料瓶再生实践),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强化社区精准宣传,联合社区网格员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社区行”,组织指导员入户宣讲;推动将分类要求纳入村规民约,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二、多方协同治理强化
前期,我局通过设施升级与人力保障推进分类工作,投入36万元在汉丰、云枫等街道新建34处垃圾分类亭,完善遮雨排污功能;投入18万元在中医院建成标准化投放房;常态化维护既有设施,开展2次集中整修;在主干道增设34个果皮箱,在50个重点点位配备桶边指导员并定期培训,同步督促物业落实管理责任。
下一步我局将充实督导力量,高峰时段增派人员现场引导,邀请退休党员、教师担任督导员;组织学生志愿者参与寒暑假社区宣传,构建“家校社”协同网络。开展专项整治,联合执法大队、街道等部门,针对居民小区开展分类投放专项整治,对拒不整改的单位或个人依法查处。加强区域协作,与农业农村部门合作,在偏远地区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联合区教委将垃圾分类纳入学生社会实践学分,激励青少年参与治理。
三、收运管理机制完善
目前,我局已初步规范垃圾收运流程,对作业人员开展基础培训,并在中转站等区域安装视频监控,加强收运环节监督。
下一步我局将明确管理责任,严格落实“一车一区域一类垃圾”要求,压实桑德公司、集睿公司收运主体责任;推动学校与收运单位精准对接,规范校园垃圾收运流程。提升作业水平,强化作业人员培训,杜绝冒装混装;在学校、社区试点“定时定点”收运模式,减少混投混收现象。强化监管执法,联合多部门组建普法执法专班,通过人员巡检、视频监控等方式,对“混收混运”行为从严处罚,倒逼责任落实。
衷心感谢你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此复函已经区城市管理局局长李从戎审核,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廖雪林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你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开州区城市管理局
2025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