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州区城市管理局关于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118号提案的复函
曾云霞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允许部分街道商铺规范占道经营,助力开州建设休闲旅游城市的建议》(提案第118号)收悉。经与区市场监管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为加快建设汉丰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我局坚持疏堵结合、规范管理,有序推进占道经营治理,积极探索市民需求与城市管理的平衡点,全力促进消费提质扩容,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形象。
一、全面摸清底数,科学规划布局
一是广泛开展调研。结合日常巡查开展全面摸排,建立流动商贩信息数据库,全面采集摊主身份、经营品类、设摊原因等基础信息,实现“一户一档”动态管理。深入街道、社区、农贸市场等地,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多种渠道广泛听取居民关于临时摊区设置的意见和建议,为后期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二是精准规划选址。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规范”的总体原则进行临时摊区规划布局,对城区空间进行系统划分,划定严禁设置区、严格管控区、一般控制区。在选址过程中,综合考量人流量、交通状况、周边环境等因素,充分结合居民生活需求和商贩经营诉求,在保障充足的人车通行空间下,优先选择交通便利、人流集中、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闲置地、次支路设置。截至目前,在城区规划设置临时摊区31余处,安置各类经营户800余户。
二、打造特色街区,释放消费活力
结合开州“城湖共生”的独特空间格局,进行差异化、特色化摊区规划。在开州故城,依托汉丰湖景区地标,充分挖掘“帅乡”文化内涵,不定期举办集市活动,探索打造集开州特色美食、文创产品展销于一体的融合摊区;在新世纪商圈,规划三类(小吃、百货、游乐)临时摊区,执行“限时段、限区域、限标准”的常态化管理制度,打造出渝东北片区具有代表性的夜市摊区;在安康社区、开州中学周边等居民集中区,设置蔬菜瓜果、早餐快餐等潮汐摊区,通过“错峰经营”模式,解决早晚高峰居民采购需求。
三、推行柔性执法,统一规范管理
一是制定管理细则。制定摊区管理办法,明确经营时间、经营范围、环境卫生等要求。联合街道社区会同门店商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督促摊区商户落实“三限、三有、三控”(限时间、限地点、限规模经营,有经营许可、有垃圾收集容器、有防渗漏地垫,控噪音、控油烟、控隐患)的要求,自觉做到规范经营、摊走地净。
二是强化巡查监管。加大临时摊区管控力度,全面落实定人、定岗、定责、定标准的“四定”措施。合理配置日常巡查力量,调整执法时间,实施错时管理,在早晚高峰、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加强巡查,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店外经营、流动摊点、乱停乱放等问题。
三是推行柔性执法。在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假日期间,在保障行人通行安全的前提下,允许部分店铺适度外摆经营,并适当延长摊区经营时间。执法过程中,贯彻落实“721工作法”,采用教育劝导为主的柔性执法方式,及时制止影响市民出行、存在安全隐患的占道经营行为,同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商贩的自律意识和文明素质。
四、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服务水平
一是配齐基础设施。常设摊区统一制作并悬挂标识牌,清晰标注经营时间、经营范围、管理人员信息及管理要求等内容。配备符合规范标准的垃圾收集、给排水、供电照明及油烟净化设施。
二是加强停车管理。充分利用闲置空地新建小微停车场、新增临时停车泊位,节假日免费开放企事业机关停车位,进一步解决市民“停车难”问题,刺激消费活力。持续开展“清停治乱”专项行动,推进城区道路停车秩序治理,规范摆放乱停乱放的摩托车、电动车,文明劝离违规停放的机动车辆,确保车辆有序停放,道路安全畅通。
三是强化保洁卫生。推动城区商业、餐饮集中区公厕进行24小时开放升级,增设果皮箱等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定期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全面清理卫生死角,净化摊区周边环境。
四是保障食品安全。联合区市场监管局依据《重庆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严格规范食品摊贩准入管理,依法依规为划定区域内的食品经营摊贩办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备案卡。加大食品安全抽检力度,定期开展专项抽检行动,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缺斤短两、欺诈消费者等违法行为。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深化占道经营规范化管理工作,不断优化管理举措、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模式,为开州建设休闲旅游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衷心感谢你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此复函已经区城市管理局局长李从戎审核,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廖雪林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你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开州区城市管理局
2025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