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州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十八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第160号建议的复函
开州农函〔2022〕163号
重庆市开州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区十八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第160号建议的复函
周贤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开州区农业科技创新的建议》(第160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科技是建设现代农业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是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支撑。国家提出“科技兴国”战略,把科学技术的应用引导好、发展好、实施好,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实施“科技兴农”,科技应当先行,围绕“三农”做好科技富农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近几年,区农业农村委扎实推进和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
一、创新农业科技研究
全区16名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以实施农业技术应用课题为载体,深入开展农业技术攻关研究与推广。主要体现在“四个结合”上,一是技术研究与产业发展规划相结合,通过技术研究破解产业发展“瓶颈”,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一些技术难题。二是技术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强化落地技术成果的研究与推广,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通过试验示范应用到了生产实践中去。三是技术研究与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相结合,通过技术研究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强化农产品品牌战略。四是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首席专家引领、带动作用,通过技术研究,技术培训,技术应用,不断培养年轻人成才,带动了一大批技术团队。
二、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我委农业产业技术专家在不断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同时,以项目、基地为载体,实施了再生稻高产栽培、植物绿色生态综合防治技术、生态农业技术模式与推广运用、专用高粱新品种及配套技术、大豆高效套种栽培、优质良种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测土配方等技术,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近几年,推广实施适宜本地区的农业主推技术55项、优质绿色高效技术模式18项和62个主推品种。
三、创新农业科技服务
我委科技人员以“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访民情、办实事、促增收”为主题、深入村社开展“惠农政策进万家”、“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和“专家联基地、科技人员联示范户”等活动,常年开展技术帮扶指导5000余人次。结合水稻、柑橘、蔬菜、水产、中药材、茶叶、植保等10多个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本地技术攻关、技术推广应用。
四、创新农业科技培训模式
一是加强乡镇(街道)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每年都要举办一期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大培训。二是发挥农民田间学校作用,组织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以农民“重需要,重实践,重技能”为发出点,采取“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以能力提升为目的”的教学核心,运用“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三是着力培育职业农民。选择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为培训对象,每年开展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全区认定职业农民641人,认定致富带头人118人,“三位一体 、三类协同、三级贯通”的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已形成。四是健全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切实推进基层涉农信息服务站和信息示范村建设,建立起农产品网上产销对接平台。
为进一步抓好我区农业科技创新,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大胆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使农业农村科技水平整体大幅上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未来,我们将着力构建一批集技术创新、生产组织、技术服务、市场开拓为一体的科技先导型农业企业,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骨干作用,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形成有利于研究、开发和成果产业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机制;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按照“布局科学、设置合理、队伍精干、管理规范”的原则,建设好我区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完善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增强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力量,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农业中介服务机构的功能,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取得重大进展;以农业高新技术为先导,加强新技术的引进、研究和推广应用,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作用,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引进技术和自主研究相结合,组织科技力量联合攻关,力争在制约我区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加强农业科技与生产、教育相结合,全面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此复函已经扈月文主任审核,邱文军副区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您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开州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2年6月6日
(联系人:谭英明,联系电话:52280519)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