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庆时强调,“要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市委六届历次全会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作出安排部署,要求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巴渝和美乡村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建设“巴渝风、山城韵、乡愁味”新时代巴渝和美乡村。区委十五届历次全会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增强“四色旅游胜地”品质等工作作出具体安排。蒲彬彬书记在参加区人代会分团讨论时强调雪宝山片区“要因地制宜选准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加快探索生态优先新路子、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该区域涉及乡镇8个、面积1251平方公里、人口22.23万,编制实施《雪宝山片区发展规划》,有利于抢抓雪宝山片区交通条件大改善、乡村振兴大投入、全域旅游大发展等机遇,充分发挥区位条件独特、生态优势突出、文旅资源富集、特色产业夯实等优势,有效解决区域发展联动性不强、资源利用率不高、产业融合度不深、硬件支撑性不足等问题,推动雪宝山片区高质量、一体化、联动化发展,实现片区整体蝶变跃升,为“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新开州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答:坚持全面统筹、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突出重点,提出雪宝山片区“一区三地”定位。“一区”即乡村振兴协同联动试验区,“三地”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地、山地生态效益农业示范地、国家级生态旅游目的地。
答:立足雪宝山片区发展基础和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布局产业和基础设施,打通区域合作制约,构建雪宝山片区“一心、两带、三区”的总体发展格局。一是“一心”。以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雪宝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为界,划定雪宝山生态绿心。二是“两带”。充分发挥雪宝山镇、满月镇、关面乡等乡镇现有中药材产业优势,构建中药材产业发展带;依托河堰镇、温泉镇等乡镇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带。三是“三区”。依托创建雪宝山·马扎营市级旅游度假区等,建设满月雪宝山度假区;依托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崖柏”等资源,适度发展生态科普研学旅游,建设雪宝山生态旅游区;依托岩水康养区、人头寨风景区等,建设岩水康养避暑区。
答:《雪宝山片区发展规划》是片区综合性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24—2027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涉及雪宝山镇、满月镇、关面乡、大进镇、谭家镇、和谦镇、温泉镇、河堰镇8个乡镇。主要包括: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造“两山”转化实践样板、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打造魅力山水休闲城镇、打造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打造山地生态农业示范区、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规划实施保障。
答: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区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区级相关部门单位深入开展调研、广泛收集意见、衔接上级政策、多次研究会商,形成项目储备清单。共涉及项目128个,总投资约97.62亿元。一是按建设性质分。在建项目35个、总投资19.73亿元,储备项目93个,计划总投资77.89亿元。二是按项目类型分。涉及基础设施类项目53个,总投资65.85亿元;生态环保类项目12个,总投资2.43亿元;农业产业类项目20个,总投资3.53亿元;文旅商贸类项目33个,总投资23.11亿元;社会民生类项目10个,总投资2.7亿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