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开州:2021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字体:


开州区是重庆市农产品主产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开州区坚持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功夫,出台一揽子的政策措施,推进粮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粮油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实现“双增”,粮食安全呈现恢复性发展的可喜局面。全区畜牧业呈现整体向好局面,其中生猪存出栏量同比大幅提高,产能已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牛、羊步入加快发展轨道,禽、蜂生产较为稳定。

一、开州区农业农村生产运行情况

(一)粮食作物生产方面。2021年,开州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41万公顷,同比增0.75%。其中:谷物5.53万公顷,同比增0.43%;豆类1.10万公顷,同比增2.89%;薯类4.87万公顷,同比增0.68%。油料1.92万公顷,同比增2.64%。其中:油菜籽1.24万公顷,同比增0.16%。全年粮食总产量58.23万吨,同比增1.83%。其中:谷物34.21万吨,同比增2.25%;豆类2.03万吨,同比增5.67%;薯类21.88万吨,同比增0.84%。油料3.83万吨,同比增3.97%。其中:油菜籽2.64万吨,同比增2.92%

(二)畜牧养殖业方面。一是生猪生产恢复显著,产能达到常年水平。2021年三季度末,全区生猪存栏76.33万头,能繁母猪存栏7.67万头,同比增长11.2%7.8%,生猪生产持续增长。1-9月出栏生猪76.46万头、猪肉产量58533吨,同比增长31.1%36.1%。据保险公司提供的数据,2021年全区承保能繁母猪比2020年净增1.03万头。重庆市主城区、梁平、宜昌、荆州等地的饲料品牌在开州区的销量由2020年月均1.2万吨上升到20212万吨,从饲料的销量显示出生猪生产已恢复到非洲猪瘟前的水平。二是牛羊生产能力提高,市场价格高位盘整。全区新增肉牛养殖企业13家、山羊种羊场2家,引进西门塔尔牛能繁母牛320头,育肥肉牛1380头;新增山羊种羊场2家,种植皇竹草、高丹草、甜高粱等牧草达0.09万公顷。牛羊养殖效益持续“高、稳”态势,活牛价格在每斤17-19元,活羊每斤23-26元(波尔山羊23-25元、黑山羊25-26元,夏季最低20-22元)。牛肉均价每斤38元(精牛肉44-45元、牛腩35-38元、夹子肉40-42元),羊肉均价每斤40元,同比分别上涨7.3%6.7%。出售1头肥牛利润3000-4000元之间(自繁自养在5000元以上)。饲养1只能繁母羊年收入2000-2500元,出售1只肉羊利润为500元。大进镇紫金村金国三养羊场,饲养能繁母羊280只,2020年盈利67万元,2021年已盈利62万元。三是家禽生产增长较快,养殖处于微利状态。重庆瑞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10万只蛋鸡养殖场,第一期5万只建成投产,第二期即将建成;桑源养殖有限公司12万只蛋鸡场全面满产。义和、天和、河堰等3个土鸡养殖场新增养殖量3万羽。1-6月,养殖场鸡蛋价格每斤3.7-4.1元,低于成本价格,之后逐月上涨9月份的5.6元,目前在5.0-5.2元左右,品牌化经营的养殖场鸡蛋价格在6元左右,蛋鸡养殖总体处于微利状态。农村散养土鸡1年龄每斤17-18元,6月龄14-15元。肉鸡在春节和当前消费旺季每斤7.5-8元,平时最低价格6.5-7/斤。南雅镇“奔妮肉鸡养殖场”,每批饲养肉鸡5万只,年出栏3批共15万只,在消费旺季每只盈利6元,价格低位时每只盈利4.5元。四是蜜蜂发展态势良好,助农增收效益明显。2021年,受扶持政策利好和消费推动影响,蜜蜂产业尤其是中蜂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据统计数据,年底全区蜜蜂存栏4.75万群,其中中蜂存栏4.3万群,同比分别增10.2%14.8%。目前,种蜂购置平均成本为700/箱(内有3脾蜂),按每箱蜂割蜜12-15斤、售价每斤80-90元计算,平均每箱产值约1000元,成本约500元,净收入约500元,助农增收效益明显。随着中蜂养殖规模扩大,产量增长,后续可能出现价格竞争,需在宣传引导、市场规范及品牌建设方面有所推进。

二、开州区农业农村产业发展亮点

(一)品种结构更优。一是水稻上推广宜香优2115、神农优228等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品种2.0万公顷,同比增12%,占全区水稻播种面积的71.4%。高粱产业上推广冀酿4号、江记红、晋渝糯3号等高产量、高品质、高出酒率的酿酒糯高粱0.04万公顷,同比增25.13%,占全区高粱种植面积的40%,平均亩产量较当地普通高粱增产30%以上。油菜上大力推广庆油3号、庆油8号等高含油、高产量、高品质油菜新品种0.8万公顷,同比增50%,占油菜种植面积的66.7%。其中:庆油8号菜籽含油率高达51.54%,超过了加拿大的48.52%,超过2020年推广的渝油28品种8.19个百分点,2021年推广面积0.27万公顷,仅此一个品种可新增优质菜籽油491.4吨,增收982.8万元。在马铃薯上,大力推广青薯9号、冀张薯12等高产优质脱毒原种0.06万公顷,同比增25%,平均亩产量较当地主栽品种米拉增产20%以上,在河堰镇倪家村推广脱毒原种渝马铃薯5号,平均亩产量高达3300公斤,较农民常规栽培品种米拉增产近1倍。二是2021年,开州区财政投入260万元,支持引种优质能繁母猪2500头、种公猪50头。2-10月,生猪价格下跌期间,各养殖场户淘汰了低产母猪。本地龙头企业钱江食品集团,新建2400头种猪场已在年初投产,现存栏能繁母猪4000头,年提供仔猪达到10万头以上。

(二)品质结构更绿。在调优品种结构、促进品质提升的同时,开州区持续聚焦粮油产品品质,做亮粮油产品绿的底色。2021年在17个镇乡街道实施部级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项目1.3万公顷,在3个镇乡实施优质中稻再生稻绿色提质增效示范0.07万公顷,在4个山区乡镇实施春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示范0.07万公顷,经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产地协同监测,全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在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重庆市粮食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引领下,在大德镇优质稻区实施的“贡米保优稳香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由于其米质好,口感佳,香味浓,受到消费者青睐。加工销售优质贡米产品84吨,贡米稻谷价格达到3.6/公斤,较当地常规栽培品种提高0.6/公斤,稻米价格达到6-7/公斤,较当地常规栽培品种提高0.8-1/公斤。在低坝11个镇乡街道实施优质中稻-再生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0.07万公顷,由于再生稻米质优,绿色环保,再生稻谷价格达到4-4.6/公斤,再生稻米价格达到7-10/公斤,深受消费者喜爱。

(三)产业链条更强。在水稻上,培育“开州再生稻”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再生稻米区域公共品牌,获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地理标志产品开州再生稻》,正在申请注册登记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开州再生稻”加工企业1家,规模经营主体39家,培育“开州稻米”“开州贡米”“乡土九龙凝香贡米”品牌各1个。在甘薯上,新引进区级农业龙头加工企业1个,日加工鲜薯7万斤,注册“数一薯”果脯薯条商标1个,年订单种植甘薯0.1万公顷。在油菜上,首次引进中国农科院油菜研究所引领性技术——7D功能型菜籽油加工生产线1条,在重庆市属首家高品质菜籽油生产线,日加工高品质菜籽油5吨,预计20222月底前正式建成投产,该生产线的建成,将有效解决开州区无油料合格加工企业的困境,解决种油农民卖油难问题,推进我区油菜产业提质增效发展。

(四)生产方式更好。2020年以来,年新(扩)建规模养猪场约350家,全区总数达138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万头以上5家,常年存栏300头以上692家。新认定种猪扩繁场4家,总数达到8家。针对高端消费群体,发展饲养黑猪、香猪等特色猪场19家。渠口镇宏旺猪场,借助抖音、微信等现代网络技术,推行订购电商、微信模式,拉动该场出栏增长68.8%以上。

(五)代养合作更多。2020年以来,重庆正大等行业龙头在开州区新发展合作代养场16家,总产能突破10万头,其中建成投产年出栏2万头1家、1万头1家、0.8万头1家、0.7万头1家,0.5万头3家;在建2家,年出栏能力2万头。2021年,与正大合作的代养场每头收益180-200,给全区养殖户增收近1400万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