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开州区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科学精准实施调控政策,企业生产经营恢复常态,消费潜力不断释放,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营造了良好氛围,为实现全年目标和“十四五”开好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7.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比全市、全国分别高1.2、1.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6,较一季度前移13个位次,连续两个季度居“两群”、渝东北第1位;两年平均增长7.3%,比一季度加快2.5个百分点,比全市、全国分别高0.7、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为12.9:38.8:48.3。
一、农业生产总体平稳,生猪产能持续恢复
上半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增长11.3%、13%、6.6%、24.3%、20.9%。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36.8亿元,比上年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73亿元,比上年增长9.4%,比全市高0.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12位、渝东北第7位;两年平均增长6.4%,比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比全市、全国分别高0.8、2.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3%,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区粮油生产保持稳定,粮食产量7.73万吨,比上年增长2%;油料产量2.64万吨,增长4.2%;蔬果保供能力持续增强,蔬菜产量32.05万吨,增长8.4%;水果产量22.7万吨,增长11.5%。全区生猪出栏54.18万头,比上年增长32%;期末生猪存栏70.22万头,增长4.8%;牛出栏2581头,增长32.8%;羊出栏21.84万只,增长5.7%;家禽出栏326.91万只,增长13 %;猪肉产量4.17万吨,增长34%;水产品产量1.98万吨,增长2.1%。
二、工业经济持续回升,新兴产业增长强劲
上半年,全区工业增加值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两年平均增长7.7%,比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拉动GDP增长3.4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5.8%,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5.3%。
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3.72亿元,比上年增长33.5%,两年平均增长1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增速分别排全市、渝东北第11、3位,两年平均增长9.6%。新兴产业增势强劲,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分别增长41.9%、53.5%、56.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其中墙地砖、套装门、锂离子电池、服装、鞋类产量分别增长25.8%、65.6%、13.7%、18.9%、43.8%。1―6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5亿元,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32.8%。
三、服务业稳步回升,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
上半年,全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4.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比全市高1.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8位、渝东北第4位;两年平均增长7.4%,比一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比全市、全国分别高0.9、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为48.3%,拉动GDP增长6.8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主要行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达到6%以上,其中批发零售业增长11.6%、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长9.9%、住宿餐饮业增长6.2%、房地产业增长9.6%。
重点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比上年增长43.6%,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增长49%,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62.9%。1―5月,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45.1%,两年平均增长24.5%;分行业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87.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67.9%。
四、消费市场持续复苏,消费新动能不断增强
上半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9亿元,比上年增长39.7%,两年平均增长13.3%,比一季度加快4.7个百分点。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7.73亿元,比上年增长40.2%,两年平均增长13.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0.17亿元,比上年增长38.2%,两年平均增长13.2%。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152.96亿元,比上年增长37.5%,两年平均增长13.5%;餐饮收入24.95亿元,比上年增长54.8%,两年平均增长12.6%。
上半年,全区限额以上商贸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和餐费收入比上年增长187.5%,两年平均增长36.7%。从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看,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81%,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增长85.7%,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设备增长68.6%,智能手机增长46.9%,可穿戴智能设备增长25%。
五、固定资产投资强劲有力,商品房销售增长较快
上半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74亿元,比上年增长31.7%,比全市高22.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一;两年平均增长17.8%,比全市、全国分别高13.1、13.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93亿元,增长140.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2.58亿元,增长40.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0.23亿元,增长26.8%。分板块看,基础设施投资32.59亿元,增长90.2%;工业投资22.58亿元,增长40.6%;房地产开发投资24.86亿元,增长10%。从资金来源看,民间投资48.93亿元,增长13.2%。
上半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72.5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2.9%,增速排全市第3位、渝东北第2 位;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8.58万平方米,增长31.7%。
六、财税收入持续向好,金融市场运行稳健
上半年,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9亿元,比上年增长20.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10位、渝东北第6位,两年平均增长4.7%;其中税收收入8.19亿元,比上年增长25.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8位、渝东北第3位,两年平均增长3.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53亿元,同比下降12.4%。
6月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1252.36亿元,同比增长10.8%;分类别看,存款余额810.25亿元,增长5.5%,其中住户存款679.42亿元,增长10.7%;贷款余额442.11亿元,增长21.8%;存贷比为54.56%,比年初减少0.03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区各类保费收入13.58亿元,比上年增长5.3%;证券交易额129.82亿元,下降6.6%。
七、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要素保障稳定支撑
上半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05%。分类别看,衣着、居住、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6%、0.4%、5.4%、1.4%,食品烟酒、生活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分别下降3.1%、0.1%、0.8%、1.7%。食品价格由上年同期的上涨15.8%转为下降3.1%,影响总指数下降0.93个百分点;其中,畜肉价格由上年同期的上涨75.4%转为下降18%,是影响食品价格下行的主要因素。
上半年,全区各行业用电量7.7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工业用电量1.42亿千瓦时,增长3.4%;全区天然气消费量1.3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7.8%;全区公路货运量1419万吨,比上年增长41.6%;水陆客货总周转量同比增长24%。6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住户贷款中经营贷款余额56.02亿元,同比增长47%;中长期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52.93亿元,同比增长32.6%。
八、居民收入平稳增长、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上半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29元,比上年增长13.1%,在全市、渝东北均排第3,两年平均增长9.7%,比一季度加快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83元,同比增长12.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增速分别排全市、渝东北第11、6位,两年平均增长8.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73元,同比增长14.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增速分别排全市、渝东北第6、4位,两年平均增长10.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22,较上年同期缩小0.0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