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开州:上半年农村居民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

字体:

                                   

开州:上半年农村居民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

  


      来,开州区积极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成果,推动经济稳健复苏民生持续改善,农村居民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上半年开州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73元,同比增加1232元,增长14.6%

  

一、农村居民收入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且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上半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达14.6%比回落了1.7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较高的增长区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22,比上年同期缩小0.0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一)工资性收入为农村居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上半年,开州区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3702元,同比增长16.6%,对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42.9%,为上半年可支配收入增长的最大动力。

  

(二)经营净收入为农村居民增收提供重要保障

    上半年,开州区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2860元,同比增长12.3%,对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25.4%,为上半年可支配收入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三)基本民生保障助推转移性收入稳步增长

     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2766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8%,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28.6%,对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28.9%,为农村居民增收提供了持续动力。

  

  1. 财产净收入为农村居民增收添砖加瓦

     上半年,开州区农村居民人均红利收入、土地承包租金等财产净收入345元,同比增长11.2%,对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2.8%,为农村居民增收提供了助力

  

二、2021年上半年农村居民增收因素

  (一)本地就业对农民工吸引力不断增大。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区经济快速恢复(上半年开州区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5.6%14.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7%),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加之政府关部门积极引导用工企业和农村就业人员信息对接,本地务工人数明显增加,拉动了农村居民资性收入增长。

  (二)旅游市场逐步复苏,带动农村第三产业经营净收入增长。随着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好转,区内旅游经济得到恢复发展。2021年上半年,开州区接待游客677人,同比增长77%,旅游综合收入44亿元,同比增长113%,特别是乡村旅游产品不断丰富,踏青赏花、乡村采摘日益受到市民青睐,打造“星空遥辰”“又见南山”“遇见·云上”等特色民宿,推出开县春橙、南门红糖、紫水豆干等非遗农特产品,精选优质农特产品纳入“山水重庆·乡村好礼”推介名录和电商销售,农特产品通过旅游团队销售3000万元以上直接带动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

  (三)在外务工收入提高。上半年开州区农村外出从业人员均寄带回收入3022元,同比增加413元,增长15.8%。一是随着国内疫情防控稳定,上半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相比去年增加,务工时间延长,拉动寄带回收入增长二是政府部门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农村劳动力,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服务,提供精准就业服务,实现返乡返岗有支持,逐步提高外出务工人员收入水平

  (四)社会救助力度显著。上半年城乡养老金收入呈现增长趋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领待人员共18.99万人,基本养老保险标准从20207月起从115//人调整为125//人,增长8.7%;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496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6元,增长了12.7%,全区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每人每月806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2元,增长了6.9%

  

三、稳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建议

  

(一)拓宽居民就业渠道,夯实工资增收基础。

     一是持续做好劳务输出精准对接等服务,积极协调输入地帮助农村劳动力稳在企业、稳在当地;二是加强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切实搭建供需有效对接的机制和平台,通过线上招聘等多种形式,积极提供就业信息、咨询和服务,广开就业渠道,大力引导居民更新就业观念,提高收入水平;三是鼓励支持返乡创业,拓宽就近就地就业渠道;四是持续关注困难群体就业,通过加大扶持力度、继续提供和增加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加强对城乡困难家庭的就业帮扶。

  

(二)稳定农业产业发展,解决消费终端问题

    一是有效推进畜禽产品和蔬菜、瓜果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环节的有效链接,提升农村居民应对疫情影响和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做到“产出有质量,销路有保障”,提振农居民发展村产业的信心;二是出台相关政策,对优势产业发展提供帮助,推进村致富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用好消费帮扶相关政策,落实好消费扶贫“一对一”产销对接政策,组织农特产品进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等相关扶持政策落到实地。

  

(三)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

    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内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壮大农业农村经济,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