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为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开州区以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为契机,以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为抓手,大力发展标准化和种养生态循环养殖,推进农牧结合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支撑绿色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区畜牧产业发展实现总体稳定。
一、“十三五”时期开州区畜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畜牧业产值持续高速增长。
据重庆调查总队农村处反馈数据显示:开州区畜牧业产值由2016年的276580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462902万元,较“十二五”末增加了219804.5万元,增长了90.4%,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3.7%。全区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在30%左右波动,2020年最高,比重达到了35.2%,属于较快增长水平。
(二)各畜种产品产量基本稳定,产业结构逐年优化。
从生产能力来看,开州区畜牧业生产能力基本稳定,由于近两年疫情影响,主要品种的肉类产量(猪牛羊禽)维持在90000吨左右。从品种结构变化情况看,在主要品种肉类产量构成中,猪肉产量所占比重均超过78.7%。其中,2016年猪肉产量比重达到了80.0%。与此同时,牛、羊、禽类肉产量也不断增加,所占比重逐年提高,结构正在逐年改善。其比重分别由2016年的2.0%、7.8%和10.1%逐年提高到2020年的2.3%、9.4%和11.5%。但猪肉在猪牛羊禽四大主要品种肉类总产量中占据大半山河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
(三)规模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十三五”时期,开州区继续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积极推进实施振兴畜牧业生产发展,集中发展畜禽优势产业,加快促进畜牧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多元化,以及养殖风险的逐步增大,散养户退养速度越来越快。而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社会资金、技术加大了向畜牧养殖方面的倾斜,一大批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生产企业应运而生,并加快替代传统的散户生产,呈现出粗放生产比重降低,规模化、集约生产比重上升的明显特征。据开州区农业农村委数据显示:从规模户数量来看,受各年市场行情影响规模户数量出现一些起伏变化,但总体上仍保持增长态势。截至2020年底,全区生猪存栏2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约1500家左右,规模化率达51.6%;从规模出栏量来看,猪、牛、羊和家禽规模出栏渐成畜牧业主力军。
(四)主要畜禽品种出栏量稳步提升。
2016至2020年,由于受疫情影响,生猪年出栏量有所波动,其余牛羊禽三个主要畜种均有所增长,其增长率分别为3.76%、0.95%和7.25%。
“十三五”时期主要畜禽品种出栏情况表 | ||||
单位:头、只 | ||||
年份 | 猪 | 牛 | 羊 | 禽 |
2016年 | 1017934 | 14601 | 537753 | 6152601 |
2017年 | 1008745 | 14567 | 538128 | 6142969 |
2018年 | 1014967 | 14362 | 537789 | 6223598 |
2019年 | 911388 | 14954 | 545367 | 6400343 |
2020年 | 890131 | 15150 | 542857 | 6598579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