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上半年开州区规上工业能源生产消费简析

字体:

上半年开州区规上工业能源生产消费简析

    近年来,开州区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措施,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工业经济运行平稳,能耗低速运行。

一、能源生产主要特点

上半年,全区规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生产总体平稳。传统能源产品下降,新能源产品增长。传统能源中,燃煤发电量8.9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8%,降幅比一季度扩大0.7个百分点;余热、余压、余气发电量0.0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8.7%,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6.9个百分点;水力发电量为0.7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6.8%,降幅比一季度扩大19.7个百分点;原煤产量9.11万吨,同比下降6.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中,垃圾焚烧发电量0.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2.8个百分点。

    二、能源消费主要特点

上半年,开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8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23.2亿元,同比增长15.1%,综合能源消费量31.26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个百分点。开州规上工业能源消费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行业能耗“14增9降”。今年我区规上工业23个行业门类中,14个行业能耗同比上升,9个行业能耗下降。14个上升行业能耗总量为2.5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7.9%,占全部规上工业能耗的比重为8.1%;9个下降行业能耗总量为28.7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8%,占全部规上工业能耗的比重为91.9%。

(二)电力消费比重略有提高。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消费比重下降,原煤消费、电力消费比重提高(见表一)一是电力消费情况,上半年规上工业用电量22872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生产消费22722万千瓦时,折合2.79万吨标准煤,占全部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8.9%,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二是原煤消费情况,上半年规上工业原煤消费量69.96万吨,其中,工业生产消费69.94万吨,扣出加工转换产出折合23.30万吨标准煤,占全部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74.5%,同比提高4.9个百分点。三是天然气消费情况,上半年规工业天然气消费1786万立方米,其中,工业生产消费1783万立方米,折合2.34万吨标准煤,占全部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7.5%,比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

表一:1-6月规上工业主要能源消费构成

(三)高耗能行业“两降一升”。 上半年,我区三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耗29.4万吨标煤,占规上工业能耗的94.1%。高能耗行业呈“二降一升”趋势(见表二),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分别达8.43万吨标准煤、19.73万吨标准煤,同比分别下降2.2%、1.4%;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24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8.0%。

表二:1-6月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增减及比重

三、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煤炭消费占比高,能源消费品种结构调整尚需加强。1-6月,煤炭消耗量占全部能源消费品种消费量的比重为74.5%,比重偏高。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品种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降低煤炭消费地位,扩大电力、天然气及其它清洁能源品种消费比重,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当前和今后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加快经济发展与降低能源消费的矛盾日益突出。上半年我区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5.1%,预计全年仍将保持较快发展的趋势,能源消费量与工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工业产出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特别是高能耗企业、行业的增长,导致能源增速不断加快。

(三)节能工作重视不够,节能鼓励措施较少。近年来,虽然一些企业的节能意识有所增强,但也有部分企业片面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企业生产工艺和装备落后,节能资金投入较少,能源消费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到位,“跑、冒、滴、漏”的损失浪费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同时政府对节能鼓励的措施较少。

四、对节能降耗工作的建议

(一)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能耗竞争力。当前工业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企业数量仍然很少,大多经济个体小而粗,能耗高而产出少,受环境治理力度压力较大。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在工业中所占的比重,提升全区产业层次,优化全区产业结构。 

(二)关注重点能耗企业发展,密切监测节能降耗形势。重点能耗企业耗能占比高,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完善重点耗能单位节能规划,建立用能管理制度、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加强能源计量基础管理。加强能源消费情况的监测和指导,时刻关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能耗变动形势,根据能耗指标变动情况进行判断预测,防止能耗过快增长和不均衡增长,及时消除不合理的影响因素,确保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加强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一是推进节能降耗全民行动,增强全民节能环保意识。二是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推广节能降耗新措施、新技术、新产品。三是进一步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定期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强化依法监管,发挥统计法律法规在节能降耗工作中的作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