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能源消费出现新变化 转型升级任重道远——2018年开州区规上工业能源消费情况简析

字体:

 

 

 2018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工业经济增长稳中向好,能源消费震荡上行。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65.97万吨,同比增长5.1%,低于产值增速4.7个百分点。

  一、能源消费主要特点

 (一)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速震荡上行。201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5.97万吨标准煤,同比由去年下降7.0%转为增长5.1%,增速较一季度、上半年以及前三季度分别上升6.6、7.8和3.8个百分点。从月度增速看,全区规上工业综合能耗增速震荡上行,增速最高的是1-12月,增长5.1%,最低的是1-6月,下降2.7%。

(二)25个行业“15升10降”。2018年全区25个行业中,15个行业能耗同比上升,10个行业能耗同比下降。15个上升行业能耗总量为48.27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9.7%,占全部规上工业能耗的比重为73.2%;10个下降行业能耗总量为17.70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0.8%,占全部规上工业能耗的比重为26.8%。

(三)高耗能行业综合能耗 “二升一降”。2018年我区三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耗62.73万吨标煤,同比增长5.5%。高能耗行业呈“二升一降”趋势(见表一),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综合能耗分别为2.24万吨标准煤、44.05万吨标准煤,同比分别增长3.0%、31.5%;非金属矿物综合能耗为16.4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0.8%。

表一:2018年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增减及比重

行业门类

综合

能耗(万吨标准煤)

占工业能耗比重(%)

综合能耗

同比±%

高耗能行业

62.73

95.1

5.5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2.24

3.4

3.0

非金属矿物

16.44

24.9

-30.8

电力热力生产供应

44.05

66.8

31.5

(四)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提高。2018年,燃煤发电转换效率39.2%,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原煤入洗转换效率85.8%,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垃圾焚烧发电转换效率16.2%,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余热余压发电转换效率24.58%,与同期持平。

(五)主要能源品种消费有升有降。电力消费下降,原煤消费上升(见表二)。电力消费情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45223万千瓦时,同比下降2.9%,其中,工业生产消费44977万千瓦时,折合5.53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8.4%;原煤消费情况,规上工业原煤消费量为150.82万吨(含加工转换投入量),同比增长24.5%,其中,工业生产消费150.80万吨,扣出加工转换产出折合49.89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75.6%;焦炭消费2787吨,同比下降5.1%,折合0.27万吨标准煤,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0.4%;煤矸石28680吨,同比增长46.0%,折合0.82万吨标准煤,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1.2%;其他能源品种能耗9.46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综合能源消费量的14.4%。

表二: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能源消费构成

能源名称

计量单位

工业生产消费量

折标煤(万吨)

占综合能耗比重(%)

合 计

-

-

65.97

100

原 煤

万吨

150.80

49.89

75.6

焦 碳

2787

0.27

0.4

电 力

万千瓦时

44977

5.53

8.4

煤矸石

28680

0.82

1.2

其 他

吨标准煤

 

9.46

14.4

(六)停产企业降耗贡献大。关停企业15户,其同期能耗3.62万吨标准煤,对全区能耗下降贡献较大,影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能耗下降5.8个百分点。

二、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部分高耗能行业反弹动能加大。随着火电行业恢复性增长,能耗增长较大,给节能降耗工作带来较大压力。2018年燃煤发电量及垃圾焚烧发电量共20.77亿度,同比增长33.2%,对应的综合能源消耗量达44.0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加10.55万吨标准煤,拉高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长16.8个百分点。

(二)节能工作重视不够,节能鼓励措施较少。近年来,虽然一些企业的节能意识有所增强,但也有部分企业片面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企业生产工艺和装备落后,节能资金投入较少,能源消费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到位,“跑、冒、滴、漏”的损失浪费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同时政府对节能鼓励的措施较少。

  三、几点建议

 (一)节能主管部门强化对企业节能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节能设备及技术,改进企业装备水平,落实奖励政策,推动企业节能增效。

(二)调结构,促发展。引导企业逐步退出高耗能行业,摆脱对能源资源的高度依赖,向高效清洁环保行业转型。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争取增效不增能。

(三)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监测工作。加强对水泥、陶质砖、洗煤、火力发电等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生产运行及能源消费的监测预警,对趋势性、苗头性的问题及时做出预警分析。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