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开州区:畜牧产业减量增效 养殖结构不断优化

字体:

开州区:畜牧产业减量增效 养殖结构不断优化

2018年三季度以来,开州区着力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加强现代畜牧业建设,全区畜牧产业发展态势总体稳健,养殖结构不断优化,实现量减质升、业态趋优的发展态势。

一、开州区畜牧业发展现状

(一)生猪产能稳中略降,养殖效益逐渐趋好

前三季度,全区生猪出栏205392头,同比下降1.28%;生猪存栏749829头,同比下降1.0%;能繁母猪68065头,同比下降1.01%;前三季度猪肉产量48243吨,同比增长0.81%,全区生猪产能呈稳中略降的态势。羊出栏55679头,同比增长0.94%,羊存栏379689头,同比增长1.03%,前三季度羊肉产量3944吨,同比下降0.34%;牛出栏2856头,同比下降4.83%,存栏27420头,同比下降4.96%,前三季度牛肉产量577吨,同比下降4.23%。全区整体畜禽生产呈现量减质升、业态趋优的发展态势。

生猪价格先降后升,养殖效益逐渐趋好。20181月活猪价格15.4/公斤以上。受生猪市场阶段性供过于求的影响,开州区猪价从春节后进入新的下行区,加之流通环节的压级压价,造成猪价持续6个月的回落,于6月跌至全年最低点10.2/公斤,同比下降近33.8%7月下旬活猪价格在震荡中逐渐回升,到9月份开州区活猪均价维持在14.8/公斤,较年内最低点增长12.2%。尽管同比仍下降,但由于饲料玉米价格基本稳定,所以开州区猪粮比价仍然达到7.05:1,养殖效益逐渐趋好。

牛、羊价格全年持续高位,养殖户普遍效益可观。但因环境保护和疫病防治压力加大,制约了养殖规模的扩大。

(二)家禽生产稳中有降,养殖效益扭亏为盈

前三季度禽出栏1286623只,同比下降1.08%,存栏3769917只,同比下降2.78%,禽蛋产量2881吨,同比增长0.38%,前三季度禽肉产量6243吨,同比下降0.27%

鸡蛋价格呈上涨走势。2017年春节过后鸡蛋价格小幅下降。据调查:3月底,全区鸡蛋价格跌至每公斤不足10元,为近两年来少见。价格的下跌致使蛋鸡养殖户的生产经营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为减少亏损,一部分养殖户将在养蛋鸡进行提前淘汰,以减少存量,降低成本;一部分养殖户则直接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亏损。进入6月份鸡蛋价格出现回升,7月下旬蛋价9.25/公斤触底,此后大幅急涨至9月中旬,价格再次快速拉升冲击全年最高点11元。

(三)奶价回暖,奶牛产业保本经营

前三季度全区牛奶产量248吨,同比增长1.22%,牛奶产量503吨,同比下降14.16%。生鲜乳价格由1月初的10/公斤,回升至3月初的10.5/公斤,后来又开始走低,跌至6月份的9/公斤,随后价格稍有回升,9月份均价为12/公斤。生鲜乳价格回暖的原因:一是长时间生鲜乳行情不景气,导致一部分奶牛场主动退出,奶牛数量有了一定的减少;二是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乳制品进入了一年的消费旺季,生鲜乳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根据往年消费市场规律,进入9月份后,由于消费的拉动,生鲜乳价格持续小幅度回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畜牧业一直是开州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的重点放在适度规模化养殖。随着家庭(畜)牧场、畜牧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对土地、饲草、饲料等资源的需求非常强烈,但受到养殖用地供应不足、饲草缺乏等因素的制约,养殖企业和散养户要想扩大养殖规模存在一定难度。同时,随着国家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对畜牧业粪污减排、循环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资源、环境成为畜牧业快速发展的硬约束。

(二)禁、限养区的规划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规模。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开州区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范围、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雪宝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重庆市南岭森林公园规划区、雪宝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区、重庆市龙头嘴森林公园规划区、重庆市南山森林公园规划区、重庆市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鲤鱼塘水库一级二级区保护区及准保护区、镇乡(街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一级二级保护区、执行Ⅱ类水质标准的水域及其200内的陆域,以及全区城市建成区及26个镇、7个街道、7个乡的集镇建成区和不在建成区内的机关、学校、科研、医院、疗养院、敬老院和其它文化体育场馆等人口集中区域均列为禁、限养区,全区畜牧养殖区域进一步压缩,不少养殖规模户撤除或者搬迁,新建、改扩建养殖项目选址难上加难。

(三)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任重道远。由于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起步晚、环节多、基础薄弱,技术模式和技术规范还不成熟。各级财政在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上的投入远不能满足需求,开州区现有的粪污处理利用设施普遍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推进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还需在技术模式和财政支持上加力。

三、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

(一)推进健康养殖,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随着开州区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产生的污染对农村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同时,在很多村庄,畜禽散养、畜禽混养的落后状况还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需要畜牧业更快发展,而且要求畜牧业更好地发展。一是以养殖小区为重点,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要引导农户按照“村容整洁”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注重卫生,注重环境。二是开展清洁养殖。通过消毒、发酵、生产沼气和有机肥、复混肥等措施,加强对养殖场排放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动物卫生环境。

(二)加强供给侧政策研究,推动畜禽生产向市场紧缺产品、优质名牌特色产品转变。加强供给侧政策研究,加快转变生产方式,推进畜牧产业集群发展,拉长畜牧产业链条,实现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相链接一体化经营,推进畜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推动畜禽生产向市场紧缺产品、优质名牌特色产品转变,提高畜牧产业经营质量和效益。

(三)实施加工企业带动战略。要大力扶持钱江等一批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促其迅速扩张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尽快成为竞争优势明显的知名品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销售合同,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之间稳定、合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高小规模户和散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