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15年一季度开县规模以下工业开局良好

字体:

 

 

 

2015年一季度开县规模以下工业开局良好

在中国经济运行缓慢复苏、内需偏弱、外需不乐观的大环境下,开县规模以下工业努力克服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运输成本加大等不利因素,在振兴开县经济利好政策逐步渗透下,2015年生产和经营运行开局良好。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一季度,开县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5亿元。其中:目录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9亿元,非目录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0.18亿元。 

一、开县规模以下工业经济运行现状

(一)企业生产平稳,对未来生产信心较强。一季度,开县规模以下工业生产开局良好。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开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21.3%111家有效样本企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31.5%的企业对当前生产经营情况判断为“良好”, 60.4%的企业认为当前生产经营情况“一般”, 8.1%的企业认为“不佳”。企业对下季度企业生产增速信心较强:18%的企业选择“加快”,68.5%选择“持平”,仅有13.5%的企业选择“减缓”。 

(二)小微企业贷款更加顺畅,资金需求紧张状况有所缓解。面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开县县委、县政府相关部门通过积极推动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搭建中小微企业融资平台、增加有效信贷投入等举措,促使中小微企业融资更加顺畅,小微企业贷款难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比例不断提高,企业资金需求状况也有所缓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11家有效样本企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3.0%的企业流动资金“基本正常”或“资金宽裕”,有2家企业表示流动资金“很紧张”,26.1%的企业表示流动资金“比较紧张”。 

(三)市场逐步回暖,本季度企业订货量略升。一季度,规下工业企业把握开县振兴发展机遇,在培植优势产业集群为核心、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良好环境下,规下工业企业作为重点产业企业的产业链条配套生产也日趋活跃,市场逐步回暖,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订单略有回升。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月底,企业产成品约3.4亿元,同比上升30.8%。本季度订单上升的行业集中在节日需求旺盛的农副食品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

(四)企业用工需求有所缓解。随着春节假日结束,返城务工人员增加,规下工业企业年初用工紧张情况得到缓解,招不到工的情况有所下降,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企业期末从业人员11021人,同比上升9.8%。从111家有效样本企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开县规模以下工业招工情况,有80家企业“无招工需求”,有16家企业“有招工需求并全部招到”或“有招工需要并大部分招到”,有9家企业“有需求但只招到少部分”,仍有6家企业招不到工。

二、开县规模以下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用工成本持续增长。近年来,人工成本不断攀升,已经成为小微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应付职工薪酬5795.7万元,同比增长11.3%。问卷调查显示,有30.2%的企业反映劳动力成本上升快(见下图),成为“当前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即便如此,部分企业仍招不到需要的员工。从调查问卷汇总结果看,有招工需求企业占42.3%;其中,没能招到所需员工的占5.4%,招到少部分员工的占8.1%,全部招到的和招到大部分的占14.4%。如重庆市蒲江烟花爆竹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工人紧缺,企业产能受限,给企业带来很大压力。

(二)市场需求不足,政策惠及面小。调查问卷显示,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占16.5%。受市场需求疲软、经营成本上升以及外部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等的影响,企业订单减少。虽然近年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针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但真正受惠的企业并不多。一季度,共上缴税金1741.11万元,同比增长14.9%。导致小微企业政策惠及面小的原因,一是目前针对小微企业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覆盖面不宽,大部分企业达不到减税条件;二是即便有的符合条件,但感觉手续麻烦,没有申报,无法享受减免优惠政策。

(三)贷款难度增加。虽然各金融机构在监管政策的推动下对小微企业服务和产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但符合贷款条件并取得贷款的企业仍占少数,贷款难问题有所加重。一季度调查企业中,有35.1%的企业需要融资。在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中,能贷到款项的只有2家。此外,目前民间融资市场利率高居不下,加之小微企业普遍无抵押物,融资成本继续维持在高位。调查企业中,2015年一季度发生民间借款的企业融资平均月利率高达4.1%

三、促进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拓展小微企业发展空间。受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影响,当前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压力普遍增大,企业希望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减免税收、创业资金扶持、金融信贷等优惠政策,降低采购、加工、销售等环节成本,对扩大生产规模、打造自主品牌、申请专利等给予扶持帮助,希望职能部门及时沟通协调,促进小微企业健康成长。

(二)改善用工环境,留住技术人才。企业希望有关部门搭建更多的招工平台,帮助企业留住核心人才。一是要及时准确地做好劳动力供需双方的信息发布,拓宽信息传输渠道,让各个层次的供需双方都能够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二是要举办形式多样的招聘活动,为企业招工、城乡劳动者择业提供服务平台。三是引导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联盟,在共同发展过程中通过向小企业提供技术和进行管理技术培训,解决小企业缺技术、缺人才的问题。

(三)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退,小微企业依靠粗放式经营的模式已经不能持续发展下去,政府要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小企业主动进行战略性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强主导产业分行业规划和指导,推动工业产品结构由初级为主向中高端和高附加值转变,产业结构由原材料为主向高加工度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比重,发展方式由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主导型转变。尽快走出能耗高、经营粗放的生产方式,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