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县县委、县政府制定并实施《开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和《开县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培育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以来,开县文化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一、开县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2012年,开县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有299个,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16亿元,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8%。开县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挖掘基层基础文化,统筹文化产业区域发展。目前,开县文化产业形成了以工业设计、软件设计、传统工艺创新和咨询策划为主体核心的产业发展队伍,同时广告制作、艺术培训、文化传播等多重微型文化创意类企业得到较快发展。2012年,开县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个数处于全市第17位,在38个区县当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二)文化产业集聚效应较为明显。近年来,开县加大了新闻出版、文化用品制造、工艺美术业、广播影视、网络文化业等文化产业的发展力度,初步打造了以重庆市开州印务有限公司、重庆成鑫珠宝有限责任公司和开县盛山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规模大、结构佳、效益好的品牌文化企业,培育了一批具有开县文化特色和个性的文化产业群,文化产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集聚效应不断显现。
(三)文化服务业占据大半壁江山。在2012年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行业构成中,文化制造业增加值为3232万元、文化销售业增加值为4299万元、文化服务业增加值为21530万元、其他类型增加值为2539万元,占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0.2%、13.6%、68.1%和8.1%。由此可见,当前开县文化产业主要以文化服务业为主,文化服务业领跑整体文化产业发展。
(四)文化产业三层分类互补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产业组合为文化产业核心层、文化产业外围层和相关文化产业层,核心层和外围层是文化产业主体,相关层是文化产业的补充。核心层主要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外围层主要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相关层主要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开县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主要以核心层和外围层为主,相关层为辅。
(五)群众文化消费支出逐渐增加。随着开县居民经济收入的增长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群众文化消费逐渐升温,购书、技能培训、健身美容、旅游、娱乐等消费支出增多,消费层次日趋提高。2012年,在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文教娱乐消费上升。城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比上年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比上年增长5.9%。
二、开县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偏小,结构不尽合理
开县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个数和实现的增加值分别只占全市的2%和0.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仅为1.38%,由此不难发现开县文化产业的整体规模很小。全县有规模、影响较大的文化企事业单位都是像重庆有线电视传输公司之类属国有性质的企事业单位;民营文化企业数量上虽然比国有性质的多,但规模普遍较小,219家民营文化企业当中只有3家“三上”企业;外资或中外合资文化企业几乎没有。内部结构上,文化服务业的发展规模明显远远大于制造业、销售业的发展规模,成“一枝独秀”的发展局面。
(二)文化产业发展区域不均,水平参差不齐
当前我县文化建设总体上仍然滞后于经济建设,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今后极有可能出现文化产业总量和经济总量都在增长,但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反而在下降的现象。乡镇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全县299家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主要集中在城区汉丰、文峰、云枫3个街道和临江、岳溪等中心城镇。汉丰、文峰、云枫3个街道的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达到197家,占全县总数的65.8%;而有19个乡镇都只有1家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且为各自的文化服务中心。城镇和农村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的支出近年来虽然逐年增长,但是农村居民由于地理、经济等条件限制,用于文化娱乐服务支出的项目单一、数量有限,难以进一步打开局面。
(三)文化产业资源挖掘乏力,发展层次偏低
开县文化产业中,从文化娱乐演出、旅游、体育到广告、印刷、网络服务业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发展起点低、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文化演出除由政府组织的“刘伯承元帅诞辰”、“三色旅游”等文艺演出外,普遍规模较小、规格不高,无法形成大反响,没起到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作用;旅游有资源,但目前开发明显不足,没有形成整体效应;广告缺乏规模效应和自主创新,竞争能力相对较低;网络服务基本上停留在网吧提供上网服务层面等等。开县绝大部分文化产业的发展都还处于“初级阶段”,粗放经营,产业集约化程度低,自我发展能力弱。
(四)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单一,投入明显不足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投入的保障。长期以来,由于文化事业的特殊性,文化领域市场准入要求较高,融资渠道相对单一,资金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县文化产业虽然走上了财政投入与民间投入相结合的融资路子,但文化产业发展目前主要依靠财政投入的企事业单位领头,民营文化企业普遍投资不大,影响和制约了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三、对促进开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营造文化发展氛围
文化产业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和黄金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在经济文化一体化背景下开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城市竞争力、提高城市品位的必然选择。因此,要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推进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盘活国有文化资源,鼓励支持非公经济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全面发展。抓住文化体制改革的机会,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发展布局和结构,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骨干文化企业。
(二)着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文化产业资金投入
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以配套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和外资向文化产业领域流动,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基础,以银行信贷和民间资金为主体,以股市融资和境外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弥补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资金缺口。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采用合资、独资、股份合作、租赁、承包和出让经营权等方式,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各种文化产业发展项目,政府要积极给予支持。
(三)大力繁荣文化市场,引导城乡居民文化消费
逐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文化生活质量。深入挖掘开县历史文化资源,创作和推广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丰富文艺演出市场,引导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将开县的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突出做好体现人文文化、生态文化、休闲文化等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如发展以雪宝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生态文化旅游业;以刘伯承元帅故居和纪念馆为代表的人文文化旅游业;以竹溪、厚坝等乡镇为代表的特色乡村休闲文化旅游业等。
(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层次
作为知识密集的新兴领域,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发达国家和地区迅速崛起的重要产业。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宣传和鼓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切实抓好《开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和《开县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的落实,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在投资、税收等方面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予以适当的优惠或政策扶持等,引导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增加传统文化产品的附加值,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构建文化产业发展链条,提升开县文化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