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开县2012年商贸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字体:

 2012年,开县全面推进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提升百亿商圈,努力培育消费市场,全县商贸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2012年商贸主要指标运行特点

(一)销售额和营业额较快增长。2012年全县实现销售额1617609万元,同比增长22.3%,居两翼13县第4位;实现营业额203849万元,同比增长20.6%,居两翼13县第8位(图1)。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逐渐回落。2012年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2247万元,同比增长16.8%,居两翼13县第5位,增速较上年回落3.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1-4季度增速分别为17.9%,16.9%,15.3%,16.4%,呈逐渐回落态势。

 (三)零售业占居消费市场的主导地位。2012年全县批发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96102万元,同比增长27.8%;全县零售业零售总额为606344万元,同比增长13.8%;全县住宿业零售总额为49468万元,同比增长11.0%;全县餐饮业零售总额为100332万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分别为:20.6%、63.7%、5.2%和10.5%,零售业占居消费品市场的主导地位。

 (四)限上企业贡献度进一步提高。2012年全县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98426万元,同比增长26.9%,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2.3%,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限上企业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贡献率达72.9%,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

 二、2012年全县商贸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规模偏小。开县商贸流通企业以煤业、烟草、中石化和中石油等行业为主,大部分批零住餐企业仍较小,限上企业为数不多。2012年,全县2731家批零住餐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限额以下企业法人单位达2634家,占96.4%;销售(营业)额实现76.96亿元,占42.3%。全县年销售额(营业额)超过亿元的批零住餐企业只有21家,仅占0.8%。近年来虽然各种专卖店、超市、连锁餐饮店等不断进驻开县,但仍然存在着经营管理落后、经营规模小、扩张速度慢等现象。

 (二)城乡市场发展不平衡。城市商业网点众多,业态发展较为完善和成熟;乡村市场则多以集贸市场、家庭小店为主,经营形式和经营业态相对滞后。2012年,城镇社零总额占全县社零总额的71.9%;乡村销售仅占28.1%。

 (三)居民消费信心尚显不足。由于住房、医疗、教育等费用上涨速度超过了许多家庭预期收入增长速度,使居民的消费信心受到影响,居民储蓄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即期消费增长,造成市场发展的后劲不足,制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

 三、促进开县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的建议

 (一)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完善教育、文化、健身、旅游等设施,健全和完善休假制度,大力发展消费信贷,转变居民消费习惯,适时引导居民将需求重点转向住、行、教育、文化娱乐、旅游等方面,推动和促进幼儿消费、老年消费、旅游消费、节日消费、健身、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二)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农村人口众多,需求潜力巨大。要进一步加快路、水、电、通讯等基础建设和改造力度,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加快城乡结合区域建设步伐,继续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消费环境,建立适合农村市场特点的流通网络体系,促进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要引导、鼓励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网点,针对农民的消费需求,组织适销对路商品,推动农村市场加快发展。

 (三)做大做强市场主体。整合现有资源,增强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企业综合竞争力,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大型企业参股、控股、承包等方式,快速实现规模扩张,争取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管理现代、辐射面广、核心竞争能力强的大型企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