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开县统计局2012年工业统计工作小结

字体:

 一、工业统计工作

(一)制度健全,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制定了工作计划;制定了企业统计工作考评办法;完善了统计报表领取登记制度、统计报表差错情况登记制度;以开统计〔2011〕57号文件形式下发了统计报表报送时间、内容、方式。

 (二)建立和完善统计数据质量监控体系。一是严格新进企业审核制度,统一范围、口径和标准;二是执行工业数据审核制度,对上报数据实行人机联审,把增加值、产值、效益、能耗等结合起来审核;三是建立数据评估制度。对数据的匹配性、协调性进行评估,重点评估工业总产值与主营业务收入、工业用电量、增值税等指标。

 (三)修改和完善了基本单位名录库。根据专业库的相关信息修改了基本单位名录库信息,保证了专业库与基本单位库信息的一致。

(四)深入企业调研,加强业务工作指导。全年共走访了30户以上的工业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了解企业统计报表以外的活情况,并现场进行业务讲解和指导。通过与企业统计人员和分管领导座谈,使企业提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规范统计行为。

 (五)开展4次统计业务培训。一是2011年10月25日召开了 “一套表”联网直报程序培训会。二是2011年12月21日年报会上,采用以会代训方式进行了业务培训和现场多媒体演示操作;三是2012年4月26日召开了规上工业统计业务培训会,会上针对“一套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培训。同时对主要指标、数据逻辑审核、表间审核及数据质量控制进行了详细讲解;四是组织企业新进统计人员参加统计从业资格培训,并担任《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一书的授课。

 (六)开展了2次统计数据质量检查。一是今年5月上旬组织了全县5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了“一套表”数据质量自查工作,并上报了自查工作总结;二是今年9月中旬对重庆市清白面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2个单位开展了重点督导检查,对统计基础工作不规范、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有虚报和迟报的单位进行了责令限期整改的处理。

 (七)建立了完善的电子统计台帐。在原有的电子统计台帐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数据、资料等分类建立了文件库,并进行了备份。

 (八)统计分析数量和质量有较大的提高。全年共撰写统计分析(含信息)16篇次。其中,被重庆统计信息网采用2篇次,被工交处网页采用8篇次,县委、县政府特约稿件1篇。

 (九)加大统计透明度,提高统计公信力。一是加大工业统计方法改革宣传力度。二是加大统计透明度,实行部门联系工作制度。每季度定期召开经委、发改委、国税等部门联席会议,主要通报工业主要数据,听取部门情况,以佐证数据质量。三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统计公信力。按照各自需求,建立部门资料互换制度。按月经委、国税等部门向统计局提供有关用电量和增值税等主要数据,统计局向主管部门提供工业主要数据,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

 二、工考工作

 (一)做好工业经济预警监测工作。为了工业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工业经济发展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做好工业经济预警监测工作。一是对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开展预报制度;二是做好预警监测分析。

 (二)积极参与工业经济决策,充分发挥统计职能。一是做好经济效益评价考核工作。按月向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工业经济效益评价主要经济指标和评价分析。二是参与工业经济目标制定、目标执行进度及考核工作。三是每月参与县府召开的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议。统计局通报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介绍工业经济运行基本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走势,发挥了统计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四是参与制定了10佳民营企业的考核方案和评比工作。

 三、其他工作

 一是按时完成了市工业处交办的各项临时性工作;二是编辑了《2012年开县统计年鉴》中的工业年鉴资料(2011年数据);三是及时按年度将文件、资料整理归档。

 存在的不足:统计分析的深度不够,基层单位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在来年的工作中,努力克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大对基层统计员的业务指导,使我县工业统计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