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区镇东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提高生洁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26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府办发〔2017〕166号)《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324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19〕82号)《重庆市开州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扱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努力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成效,着力推动开州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二)基本原则。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完善机制、创新发展、协同推进、有效衔接”的基本原则,加强政策引导,倡导全民参与,鼓励市场运作,注重典型培育,补齐设施短板,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逐年提高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
(三)工作目标。 2019年建成2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辖区内1至2个住宅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试点;2020年建成镇东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
二、实施主体及垃圾类别
(一)实施主体
1. 公共机构。包括街道机关、镇东中学、镇东小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所、车站等单位。
2. 相关企业。包括宾馆、饭店(含餐饮企业)、农贸市场等。
(二)垃圾类别
1. 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铅蓄电池等),废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油漆、溶剂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胶片及废相纸等。
2. 易腐垃圾(“湿垃圾”)。包括相关单位食堂、宾馆、饭店等产生的餐厨垃圾,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厨余垃圾,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产生的蔬菜瓜果垃圾、腐肉、肉碎骨、蛋売、畜禽产品内脏等。
3. 可回收物。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包装物,废旧纺织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玻璃,废纸塑铝复合包装等。
4. 其他垃圾(“干垃圾”)。指除上述类别外的其他生活垃圾。
三、重点任务
(一)落实四大工作举措
1. 开展示范片区建设。广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以街道为单元开展示范,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以行政村为单元开展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延伸。
2. 夯实学校教育基础。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平台,加强学校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以生活垃圾分类
为主题,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和“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目标,培养良好文明习惯。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生活垃圾类宣传、引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活动,落实参加一次培训、开展一次活动、督导一个单位、带动一个家庭、联系一个社区“五个一”工作。
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巡检员、执法员“三员”制度。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制度建设,建立街道、社区(村)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完善监管和保障机制,强化垃圾分类法规、标准、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对垃圾分类行为进行指导和监督;在实施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区域,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巡检员制度建设,促进分类投放
分类收集以及分类运输环节的有效衔接提供技术支撑,并对分类效果进行专业数据分析;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执法员制度建设,由城管、市场监管及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等部门组建生活垃圾分类联动执法员队伍,规范执法培训、宣传教育及执法流程,对生活垃圾分类行为进行执法监督。
(二)加强四大环节管理
1. 完善简便易行的分类投放方式。推进精准分类投放城市生活垃圾,引导居民在家中分类设置其他垃圾(干垃圾)、易腐垃圾(湿垃圾)桶,做好日常“干湿”分类,并将有害垃圾单独投放到指定投放点,鼓励出售或单独投放可回收物。湿垃圾要采用专用容器盛放,推行使用可降解垃圾袋盛放湿垃圾,减少塑料袋使用,逐步实现湿垃圾“无玻璃陶瓷、无金属杂物、无塑料橡胶”。居民小区结合实际在“干湿”分类的基础上,增设有害垃圾和可收物投放点。农村生活垃圾在推进“干湿”分类的基上,可因地制宜推进分类工作,具备条件的可单独投放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就地堆肥、沤肥、还田处理。各村(社区)、各单位要落实分类指导员制度,强化现场引导,纠正不规范投放行为,做好台账记录。结合实际探索推行生活垃定时定点投放、楼层撤桶、院内设桶,并建立方便可行的分类投放体系。
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采取“住户+物管+公司”模式,前端住户分类投放,社区居委会、物管公司负责管理,未端专业公司定时集中收运处置,提高分类收集水平。优化生活垃扱分类收集站点布局,公示收集站点分布、开放时间,以及各类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置责任单位、收运频率、收运时间和处置去向等信息。要合理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箱桶等,并分类涂统一、规范、清晰的标志和标识,确保功能完善,干浄无异味。
防止分类运输“先分后混”。以全程分类为目标,积极推广市场化、专业化运输模式,支持专业运输公司承担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工作,严防“先分后混”。要按照辖区各类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合理确定收运频次、收运时间。
提高适应分类的处理能力。加快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相匹配的分类处理系统,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加快有害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分类收集后的有害垃圾,属于危险废物的按危险废物管理,确保环境安全。要进一步加强餐厨垃圾、厨余垃圾等易腐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统筹解决好易腐垃圾处理问题。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示范阶段(2019年6月至12月):围绕年度目任,重点开展成立组织机构、出台实施方案、召开动员部署会、开展集中宣传、组织人员培训、建设示范点、制定建设和评价验收标准、组织现场观摩交流、探索分类推进机制,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二)巩固推广阶段(2020年至2021年):完成年度目标,总结示范片区建设经验、开展薄弱环节攻坚、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落实网格管理措施。
(三)长效管理阶段(2022年):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机制,基本养成良好的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基本建成全区生活垃圾分类系统。
五、工作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镇东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唐荣,副组长王朝举,成员李春花、廖昌奇、陈建、张诗阳、李中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人居环境服务中心,由张诗阳任办公室主任。充分认识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建立“一把手”亲自抓的工作机制,切实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常抓常议。党员干部要带头宣传、带头示范,积极引导群众参加垃圾分类行动,养成良好习惯。
(二)强化党建引领。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三)强化法治保障。坚持依法治理,严格实施《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行动,制定专项执法方案。通过教育、处罚、拒运和纳入社会诚信体系等方式约束行为,逐步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法治保障水平。
(四)强化宣传发动。依托文明城区创建载体和“文明在行动、开州更洁净”等活动,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进机关、进学校、进村社、进家庭。利用LED、大喇叭、宣传单、宣传栏等形式开展宣传,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识,培养生活垃圾分类的习惯。
(五)强化督导评价。建立完善“月暗查、季评价,月报告、季通报”制度,实施监督监测、通报措施,推动形成齐抓共管、齐头并进的工作格局。
特此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