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得“凤凰”栖 春风拂过“百花”艳

筑巢引得“凤凰”栖 春风拂过“百花”艳
——浦里新区“保姆式”服务助推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
亚特蓝电器每天发往全国各地的产品超过100件。
天致药业生产线开足马力夜以继日地赶工。
紫建电子生产订单如雪片飞来,企业生产销售两旺。
…… ……
走进浦里新区各企业的生产车间,一片繁忙的景象映入眼帘。
当前疫情多点散发的复杂态势虽对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在“浦里式”服务护航下,新区企业依然迈出了行稳致远的矫健步伐。
营商环境事关发展、事关全局、事关未来。浦里新区管委会以创建市级高新区为抓手,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中逐渐形成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浦里模式”。
打通堵点路更畅
浦里新区管委会自成立以来就把营商环境当作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来看,始终坚持“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的理念,着力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近年来,浦里新区管委会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以企业期待和诉求为导向,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聚焦企业办事创业的堵点、痛点、难点,聚力“三大提升”,打造稳定、公开、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把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在具体行动中。”浦里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管委会充分利用中心组理论学习、职工大会等形式,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研究《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开展营商环境条例知识竞赛、学习心得分享等活动。
浦里新区管委会依托7个日常走访小组开展“送《条例》入企业”系列活动,为企业解读《条例》相关内容,宣传我区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帮助企业了解、理解、用好营商环境政策。
为实现“让企业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的目标,浦里新区管委会积极探索集中服务模式,努力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对接区政务服务中心等部门,探索建立政务审批浦里新区分中心,开设备案核准、规划选址、环保安全、工程建设、厂房租赁、人才招用、生产要素、党群服务8个窗口,努力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优质服务。
“职能部门提前服务、主动服务,让我们省时、省事、更省心。”天致药业负责人说,企业入驻之初,浦里新区管委会、市场监管部门等主动靠前服务,办理相关证照一路“绿灯”,让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从筹建过渡到生产阶段。
目前,浦里新区已承接7个区级部门的23项政务审批事项。按照“接得住、管得好、批得来、办得快”的要求,科学制定了承接工作方案,对有关政务审批事项,已承接的主动办,未下放的协调办,不符合条件的在确保质量安全前提下创造条件办。自授权以来,共承办审批事项400余件,办结率100%。
用活政策路好走
“前不久,浦里新区管委会协助申请的补助资金已经到位,及时填补了智能车间建设的资金缺口。”亚特蓝电器销售部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浦里新区管委会协助申请的补助资金将加快推进公司智能车间的建设,对提升产能发挥关键作用。
浦里新区管委会一直注重政策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强化政策赋能惠企,完善要素配套保障,将惠企政策兑现和要素保障作为助企纾困、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
今年一季度,浦里新区管委会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资金1800多万元;协助277户入园企业办理缓税2000多万元;协调区内金融机构,为入园企业新增贷款2.4亿元;联合区经信委,精准辅导企业享受2021年“助工贷”政策1210万元。
一串串数字是一项项政策及时落地的见证,一串串数字是企业轻装前行的写照,一串串数字是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的反映。
创新服务路更宽
浦里新区管委会主动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推动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浦里新区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功能,引进易智网入驻设立工作站,搭建运营“易智网—开州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西南分中心开州站尽快落地,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技服务,让一批研发设计、封装测试、工业物联网、智慧物流、现代金融等高技术服务业企业入驻新区。
高新区孵化器完成升级改造,邀请SGS通用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浪尖工业设计公司开展技术培训,指导众创空间开展孵化加速服务,累计培育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5个。截至2021年底,高技术服务业产值在高新区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27%。
浦里新区管委会紧紧围绕现有的四大特色产业,引导提“存量”扩“增量”。
欧华陶瓷、德凯实业、紫建电子、鹤众工贸、佳宝成电子、千能实业加快智能化改造进程,德凯实业、紫建电子已相继建成智能化车间。
亚特蓝电器、名赫电子、紫水豆干等企业建立了研究院,紫建电子、佳宝成电子、联峰电机等企业建立起异地研究院;浦里新区新增技改项目11个,智改项目20个,累计建成数字化车间3家、绿色工厂3家。
在浦里新区管委会的“媒妁”之下,亚特蓝电器与名赫电子,佳意新材料与九鼎实业,金海包装与星星集团,开州印务与祥勤按摩,时创信与佳意新材料等企业形成产业链协作;帅笑食品、卓天食品、鑫泰电子、康园自行车等部分存量企业实现破产重整。
浦里新区管委会与企业通力合作,实现了强者更强的目标。紫建电子通过创业板上市首发申请,德凯实业正在进行上市前的辅导,紫建电子、星星集团等11家企业获得重庆“制造业100强”“双百企业”“隐形冠军”“小巨人”“专精特新”等称号,德凯实业被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认定为“覆铜板行业专业前十企业”。
去年5月,浦里新区与开江经开区被正式确定为万达开地区唯一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两地紧紧围绕共享资源、联动招商、延链补链开展合作共建。
地之根再生资源、德凯实业、开州印务等企业与开江达州钢铁集团、汉麦克科技、胜发科技及阀门制造企业在基础材料、包装制品、模具定制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
名赫电子、紫建电子、紫水豆干等10家企业研究院与开江企业达成共同研发、共享成果等合作协议。两地依托智博会、西博会、渝西洽会等大型活动平台,共同设立“开州·开江工业品展示区”展区互设、展品互展。两地企业成功加入川渝产业园区发展联盟。
政企融洽路更稳
浦里新区管委会牢固树立“安商就是招商”的理念,通过深化“企业服务日”机制、搭建“企业之家”平台,把“安商”“富商”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成败关键。
浦里新区管委会定期开展企业之家“政银企”座谈、经济形势分析沙龙、“企业年会文化交流”汇演等活动。举办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宣讲,安排专家“一对一”辅导服务和政策答疑;开展企业上市流程、企业党员发展等培训课堂;不定期分行业、分共性、分需求开展交流活动,让部门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交流更广泛、感情更融洽、氛围更浓厚。
把企业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来化解,浦里新区管委会坚持“全天候、零距离、保姆式”服务态度,秉承“四到六不要”服务理念,建立服务专员制。
随着入园企业不断增多、行业不断细化、产业不断壮大,浦里新区管委会先后成立7个常态化走访服务联系小组,围绕企业“签约、入园、开工、投产、运行达产”五大环节,实行专班服务、分级协调、联动解难等工作机制,通过座谈、问卷调查、主动上门、互联网征求意见、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听取企业的反映和诉求,全面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浦里新区管委会主动协调解决了处理了白鹤双回电力线路、智海饲料挡土墙、浦富实业用电等“急难愁盼”问题239个,为企业发展清除了“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