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政策文件 >其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234008646033P/2022-01292 [ 发文字号 ] 开州府办发〔2022〕10号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开州区政府办公室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2-02-15 [ 发布日期 ] 2022-03-09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开州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工作方案的通知

  

开州府办发〔202210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重庆市开州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

示范(升级版)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有关部门,相关单位:

《重庆市开州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工作方案》已经十八届区政府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215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开州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升级版)工作方案

  

为加快推进开州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提质增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促进乡村振兴,根据《财政部办公厅 商务部办公厅 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关于开展2021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2138号)、《重庆市商务委员会  重庆市财政局  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做好2021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申报工作的通知》(渝商务〔202113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物流配送、公共服务、人才培训、产品产业培育和品牌打造等方面下功夫,做大、做强、做优农村电子商务产业,深化农村电子商务在各领域融合创新发展,进一步发挥农村电商支撑作用,推动农村电商飞跃发展,为促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实现我区“一极两大三区”目标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农村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促进资源优化统筹,构建完善的市场化运作为主的农村电商发展机制。

(二)统筹规划,创新发展。立足开州实际,主动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推动农村电商与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促进城乡互补、农商互联,探索具有开州特色的电子商务发展路径和模式。

(三)示范带动,典型引领。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带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推进电子商务企业聚集,推动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社区电商、新零售等业态应用。充分发挥示范企业、示范项目的典型带动作用,及时总结经验,做好宣传推广。

三、工作目标

通过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将电子商务渗透到开州区产业发展中,促进农村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日渐健全,农村电子商务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农村电子商务应用能力逐步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电子商务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年,新建或改造提升1个区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区级物流共配中心、1个区级网货供应中心、5个及以上电商产地集配中心、10个及以上品牌网货展示展销中心、8个及以上镇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做大做强“开味开州”区域公共品牌,打造10款以上网络热销产品。开展1500人次以上电商培训,培育电子商务企业及个体达400家以上。积极招引电商头部企业,提升上行商品总量20%;全区网络零售额达22亿元,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

四、重点建设内容

(一)整合物流资源,实现农村配送效率升级

1.建设区级快递统仓共配中心。整合现有邮政、交通运输、第三方物流企业等资源,建设区级统仓共配中心,完成快递、物流、仓储等企业不少于3家入驻,实质性开展共同配送。共配中心包含标准快递中转仓、共同配送中心等区域,提供快递物流、代售配送、仓储配送等服务,实现农产品上行和消费品下行双向统仓共配。

2.加强镇村级服务站(点)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合理规划和布局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区级快递统仓共配中心为基础,建设乡镇物流处理中心、村级综合服务站,加大原有电商扶贫驿站、村村旺、邮乐购、益农信息社等村级电商服务站点与村级综合服务站的整合力度,拓展站点服务功能,为村民提供代购代销、快递收发、费用缴存、小额存取等便民服务。探索电商快递与日用消费品、农资用品等合作进村模式,促进“快递+电商+便民”服务业态在农村开花结果。

3.建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优化农村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物流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分转、终端指令发布、数据统计上报等功能的综合管理。重点解决农村物流资源的协调统筹,降低农村物流成本。

(二)搭建聚集平台,实现电商公共服务升级。

4.优化区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以创建国家级和重庆市级示范电商产业园区为目标,主动顺应大数据、云计算、网络直播等发展新趋势,新建或改造提升区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全面具备数据分析、产品展示、人才培训、 企业集聚、创客孵化、网络直播、品牌策划等功能,同时,统筹指导镇村电商服务站点开展相关服务,提升站点可持续运营能力,真正实现公共服务中心配套设施和服务提档升级。完善约束激励机制,通过扶强育大一批、招商入驻一批、末位淘汰一批等办法,全面提升电商集聚规模和效益。针对我区电商服务业态短板,完善平台运营、品牌文创、美工摄影、金融贷款等服务,促进电商公共服务市场化、本土化和可持续化,扎实推动农产品上行和产业升级。

5.建设镇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鼓励乡镇依托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电商企业围绕区域特色产业,综合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建设重要节点乡镇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开展营销策划、网货加工、物流仓储、网店运营、网络直播、电商培训等服务,并可以向周边农村提供批发、零售和配送服务。帮助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脱贫户从事电商创业,采购或代销脱贫户自产农产品,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三)加大基础投入,实现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6.建设农特产品网货供应中心。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电商企业开展农特产品供应链建设,完善产品研发、标准化、质检、溯源、集货、仓储、代发货、售后服务等功能,建立“开味开州”网货供应中心,将中心打造成开州区网商创业、网货集散、网销交易高地,破解县域农特产品触网上行交易难题。

7.建设农特产品产地集配中心。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电商企业在具备条件的生产销售基地建设具有预冷、冷藏、初加工、配送、销售为一体的产地集配中心,建立电商销售渠道,开展线上线下互动营销,正向促进开县春橙、开州香肠、南门红糖、冰薄月饼、中药材等农特产品网络销售。

8.建设品牌网货展示展销中心。鼓励电商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建设集产品销售、运营、直播等功能的网货展示展销中心,引导中心经营主体申请使用“开味开州”区域公共品牌,建立健全展示展销产品质量标准和追溯体系,逐步提升开州区网销产品品牌品质。

9.加快传统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大型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建立数据中心,提升运营管理效率和配送时效,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四)强化品牌意识,实现电商产业发展升级。

10.加大区域公共品牌宣传推介。以开发网货产品为重点,以整合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为导向,制定“开味开州”区域公共品牌准入标准、合作规程和激励约束机制,对符合资质条件和准入标准的产品进行甄选把关和质量背书,构建以区域公共品牌为驱动、以优质产品为支撑的品牌体系,通过品牌推介、专题宣传等方式扩大“开味开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1.建立区域公共品牌体验店。支持区域公共品牌运营商和加盟商,在开州区城区建立“开味开州”公共品O2O验店,在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建立“开味开州”公共品牌网络旗舰店铺,线上线下推荐销售“开味开州”旗下农副产品。

12.强化农产品电商营销推广。深化电商直播、短视频技术运用推广,强化与知名社交平台、新兴媒体等开展“网红直播”合作,促进“开味开州”旗下产品卖红走俏。适时组织开展农产品促销活动,支持各类经营主体报名参加重要节会展会,有效缓解农产品卖难问题。

(五)加强人才培训,实现电商主体技能升级

13.开展电商创业就业培训。制定电子商务进农村培训计划,整合全区现有的教育资源,采取统筹安排、分类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实施面向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创业青年、妇女、脱贫户、残疾人等各类人员的电商创业就业培训。

14.开展农村电商实用技能提升培训。顺应电商多元化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创业孵化、跨境电商、美工摄影、营销推广、新媒体运营、直播、短视频等技能培训和主题沙龙活动,并赴浙江、山东、成都等地考察学习农村电商,建立培训对象广泛、形式多种多样、层次内容丰富的培训体系。

15.建立健全培训长效机制。督促培训机构开展训后跟踪服务,定期回访培训对象,跟踪指导电商创业、网购网销等,推进电商培训与就业用工对接,强化创业孵化,提升培训转化率。

五、实施时间及进度

(一)调研准备阶段(20217—20221月)。

制定《开州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工作方案》,并报重庆市商务委、市财政局、市乡村振兴局备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22—20236月)。

根据工作方案,系统地启动项目建设,项目建设过程接受市商务委、市财政局、市乡村振兴局的指导监督,确保项目建设和运营规范有序。

(三)验收推广阶段(20237—202312月)。

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开展验收,全面总结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创建经验,推广应用项目建设成果和经验。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开州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区长担任组长,分管商务的副区长担任副组长,区商务委、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审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统计局、区乡村振兴局、区大数据发展局、区委网信办、区供销联社、区金融事务中心、团区委、区妇联、区融媒体中心、三才数智有限公司等单位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商务委,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总结工作,研究解决重点矛盾和问题。同时,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

(二)加大政策扶持。全面落实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各项政策措施,采取以奖代补、采购服务等多种形式,加大示范项目扶持力度。结合城镇规划,完善电商园区、快递物流和冷链仓储等空间规划用地,鼓励电商企业、快递物流企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建电商园区、仓储物流设施。

(三)强化项目监管。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明确专项资金支持对象和扶持范围,规范专项资金组织申报、审核把关、公开公示、拨付、验收检查等程序,确保专款专用。建立督查考核机制,积极引入纪检、审计等参与日常监管,进行工作量费用审核,定期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工作进行督查,及时收集工作信息,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做到账物、账卡与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

(四)做好统计监测。加强电子商务统计监测工作,做好电子商务企业信息统计和数据采集,加快构建电子商务统计监测与部门联动机制,深化电商统计分析与数据利用。加强网络监管方式创新,提升网络监管技术水平,及时有效地打击网络侵权等违法行为,促进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发展。

(五)及时宣传推广。利用新闻媒体及时总结示范创建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案例,多形式、多渠道地加以宣传,不断提升电子商务进农村影响力,全力营造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良好氛围。

  

附件:开州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项目建设计划表


  
  

附件

开州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项目建设计划表

序号

项目类别

项目

名称

项目计划

建设内容

建设运营周期

计划投资(万元)

专项资金规划(万元)

自筹资金(万元)

建设主体

备注

1

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区镇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

建设含有快递中转、共同配送等功能的开州区统仓共配中心。合理规划和布局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镇级物流处理中心,村级物流站点。建设区镇村三级农村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县乡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

建设1个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快递统仓共配中心(不含土建),包含标准快递中转仓、共同配送中心等功能区域,入驻快递、物流、仓储等企业3家及以上,统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标识;

建设35个镇级物流处理中心(汉丰、云枫、文峰、镇东、正安5个街道除外),整合原有电商扶贫驿站、村村旺、益农信息社、邮乐购等村级服务站点,建设100个以上快递+电商+便民的村级服务站,为村民提供代购代销、快递收发、费用缴存、小额存取、信息咨询等便民服务,服务功能覆盖全区所有行政村(居)。服务站点负责人熟悉电商基本操作,收入能保证可持续运营,统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标识;

建设农村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物流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分转、终端指令发布、数据统计上报等功能,并对接商务部农村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系统,按要求上报相关信息数据;

购置物流配送车辆、托盘、流水线、监控、操作台、货架、真空包装机、打包机、电子秤、安检机、扫描枪、打印机、制度牌、标识等必要设施设备;

统筹相关资源,整合订单、数据、场地、车辆、人员、包裹、线路等,真正实现三级物流共同配送,实现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从区级物流仓储中心到乡镇物流服务站1天内完成配送,到村级服务点1—2天完成配送。物流快递成本明显降低,与重庆主城快递价格基本持平。

20228月底建成,运营至202312月底

600

250

350

企业申报、专家评审

专项资金补助镇村级站点不低于150万元。

2

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

区级电商产业园

  

新建或改造区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成电商创业孵化中心、电商直播中心、农产品展示中心、电商培训中心,为本地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提供一站式服务。

区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场地不低于3000平方米,  统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标识,购置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货架、相机、音箱等必要的设备设施,建设具有电商创业孵化、电商直播、农产品展示、电商培训等功能的区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不含土建);

组建不少于10人的专业电商运营、策划、营销、服务团队,完善公共服务中心空间布局和业务板块,优化运营开州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统计开州区电子商务发展数据及电商产业园相关电商数据,宣传开州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组织2次以上区级电子商务活动大赛;

区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提供电商创业、就业咨询等基础公益性服务和每年向不少于30家企业提供网店运营、美工、培训等特色微利性服务,创业孵化入驻企业不少于30家,其中电子商务企业不少于20家;

区级公共服务中心统筹指导镇村电商服务站点开展相关服务,提升站点可持续运营能力。立足开州优势产业和资源禀赋,健全三品一标”“一村一品等基础数据库,拓宽农副产品、旅游、文化等各类农村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逐步建立与开州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电商供应链体系,帮助我区生产流通企业、合作社、带头人等开发网销产品。提供品牌设计、策划、营销等服务,推广宣传开味开州区域公共品牌,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并提升我区特色产品品牌化率。

对接商务部农村电子商务信息系统,按要求整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项目档案资料,配合完成商务部电子商务进农村相关检查验收工作。

20228月底建成,运营至202312月底

375

300

75

企业申报、专家评审


3


网货供应中心

建设网货供应中心,集成网商创业、网集散、网销交易等功能,促进农特产品电商化,解决农特产品上行难的问题。

建设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的具有运营管理、网货展示、网货包装、仓储配送等功能分区的开味开州网货供应中心(不含土建),统一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标识;

购置农特产品初加工设备设施、自动分选线、货架、打包流水线、自动面单机等商品化预处理设施,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信息管理系统;

具备网货研发、标准化、质检、溯源、集货、仓储、代发货、售后服务等网货供应全链条服务功能,并开发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平台,发展分销商不少于2000名;

网货供应中心产品需使用开味开州区域公共品牌标牌标识,入驻网货供应中心的企业(专业合作社)不少于30家,为入驻企业提供代发货服务,同时,供应产品不少于300款,其中本地产品不少于200款。

加强农产品品质监管,做好质量追溯体系与农产品标准化、质量监管、区域公共品牌、整体营销策划等统筹协同安排。

20228月底建成,运营至202312月底

200

100

100

企业申报、专家评审

  


4

镇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

支持8个及以上乡镇街道建设镇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中心含有接待、产品展示展销、快递收发、包装、电商直播、电商运营等功能分区,从事本地化电商运营,单个镇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专项资金规划不超过25万元。

镇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场地不低于60平方米,合理规划接待运营、展示展销、快递收发、产品包装、电商直播等功能分区,并可以向周边农村提供批发、零售和配送服务;

购置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货架、相机、音箱等必要的设备设施;

组建不少于2人的电商运营营销团队,自建或入驻电商平台销售20款以上当地特色农副产品,电商服务覆盖辖区乡镇所有行政村,网销农特产品不低于50万元/年;

对接区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并按要求上报信息至商务部农村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系统。

20228月底建成,运营至202312月底

250

200

50

乡镇街道申报、专家评选


5

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

传统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

支持1家大型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建设数据中心,提升运营管理效率和配送时效,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进行信息化升级,建设大数据平台,实时显示配送中心库存情况、门店销售情况、门店库存情况、农产品集采情况、车辆运行情况;

对不少于50家自营门店或加盟店进行信息化改造,实现与大数据平台实时对接和信息报送;

购置电脑、显示屏、定位仪、货架、运输农产品车辆、托盘等必要的设施设备;

对乡镇直营门店进行仓储、配送设施设备升级,可以向周边农村提供批发、零售和配送服务。

20228月底建成,运营至202312月底

100

50

50

企业申报、专家评选


6

农业产业培育和品牌打造

产地集配中心

支持5家及以上企业围绕开县特色产品建设产地集配中心,每个产地集配中心专项资金规划不超过10万元。

围绕特色农特产品,建设具有预冷、冷藏、初加工、配送、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地集配中心,统一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标识;

产地集配中心生产销售产品需电商化处理,使用开味开州区域公共品牌,入驻全国性电商平台或自建电商销售平台不少于3个;

产地集配中心网销不低于50万元/年。

20228月底建成,运营至202312月底

100

50

50

企业申报、专家评选


7

品牌网货展示展销中心

支持10家及以上企业围绕开味开州区域公共品牌,创建自有商标品牌,打造一批网货展示展销中心,每个网货展示展销中心专项资金不超过10万元。

围绕开味开州区域公共品牌,创建自有商标品牌,建设具有展示、销售、运营、直播等功能的网货展示展销中心,统一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标识;

网货展示展销中心需申请使用开味开州区域公共品牌,入驻全国性电商平台或自建电商销售平台不少于5个;

网货展示展销中心网络零售不低于100万元/年。

  

20228月底建成,运营至202312月底

200

100

100

企业申报、专家评选


8

开味开州区域公共品牌培育

推动开味开州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建立区域公用品牌使用与授权机制,推动区域公共品牌、企业自有品牌(子品牌)同向发展,提升开州区电商产品的溢价能力。

建立开味开州区域公共品牌商标使用许可、品牌包装使用许可和宣传物料使用许可等制度;

采用区域公用品牌 +企业自有品牌母子品牌方式,授权和指导不少于30家企业进行区域公共品牌使用;

加强对区域公用品牌的宣传营销和推介,开展线上线下相关活动,并拍摄区域公共品牌专题宣传片,提升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推介5个以上的行业企业子品牌,并为每个品牌拍摄宣传视频,宣传视频时长分为3分钟、1分钟、30秒、10秒、5秒等;

开设开味开州区域公共品牌O2O体验店,淘宝、京东等线上旗舰店,举办开味开州区域公共品牌宣传推广营销活动;

利用网络、电视、新媒体、户外广告等渠道,形成全方位、立体式、持续性的宣传效应,提升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20222月至202312月底

250

250

0

企业申报、专家评选


9

培育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

农村电子商务培训

开展农村经济组织、创业青年、大学生村官、返乡大学生、脱贫户等人员的电商创业就业培训和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传统生产企业管理人员、直播人员、从事电商管理服务的相关干部职工等开展电商技能提升培训,共计1500人次以上;建立农村电商培训转化机制,加强电商培训与就业用工的对接,加强创业孵化。

针对农村经济组织负责人、创业青年、大学生村官、返乡大学生、脱贫户等人员开展电商创业就业培训1300人次以上;针对电商运营人员、典型示范企业、直播人员、从事电商管理服务的相关干部职工等到市外开展电商实操提升培训200人次以上;

编写农村电商培训教材,内容要突出针对性、实用性,通过网站、公众号等途径向社会免费公开;

定期回访培训对象,跟踪指导电商创业、网购网销等,对不少于10%的参培人员提供至少1周的跟岗实践培训,将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有机融合起来。对有意愿在电商企业就业的,要积极联系用人单位推荐使用,培训转化率达5%以上。

20222月至202312月底

200

200

0

按相关程序和规定确定


合计






2275

1500

77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

部门街镇

无障碍

安全生产举报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开州区部门镇街网站

新闻媒体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