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政策文件 >其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234733949598X/2020-02951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开州区教委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0-05-20 [ 发布日期 ] 2020-05-20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

重庆市开州区教育委员会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

加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现就我区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实施原则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价值引领原则。坚持党的领导,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协同共育原则。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三)实践体验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体验能力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四)适当适度原则。遵循教育规律,结合学生年龄阶段、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提升育人实效。

(五)安全参与原则。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二、任务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和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培养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和勇于创造的劳动情感,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通过对劳动教育的整体规划,统一架构,统筹资源,形成劳动实践教育的氛围,积极推动我区中小学劳动教育持续深入开展。

三、实施内容

根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

(一)小学阶段。小学(1-3)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培养学生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提倡人人都要劳动。小学(4-6)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和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意识到劳动光荣。

(二)初中阶段。注重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劳动意识。

(三)普通高中。围绕职业体验、生涯规划相结合,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主动服务他人和服务社会的情怀。

(四)中职学校。重点是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四、实施方法

(一)发挥课程在劳动教育中的引领作用。2020年秋季起,全区学校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确保劳动教育课时开足开好。义务教育阶段三到九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中职学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加强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二)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大扫除、班级卫生包干区清理、教室卫生打扫、班级布置等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校园种植和校园养殖活动,让班级认领“责任田”,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并予以精心呵护。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三)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学生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适量安排家务劳动作业。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要按年度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

(四)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学校要协调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要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安排一定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

五、落实保障

(一)加强师资建设。学校要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培训保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经常性组织教研活动,促进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化。积极探索聘请社会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二)加强资源开发。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辟种植区,建立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农村学校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安排相应的土地作为劳动实践的基地。城区学校要充分利用青少年宫、博物馆等开展劳动实践教育。

(三)加强安全保障。学校要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制定安全防控预案,完善应急处理机制,科学评估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安全隐患,强化过程管理,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保障体系。

(四)加强督导评价。学校要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学生劳动实践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括劳动实践态度、参加劳动实践次数和劳动实践成果等方面,将劳动实践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区教委将学校劳动实践教育实施情况纳入中小学德育工作考核,纳入教育教学常规检查。

各校将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和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资料归纳整理,装入德育年度考核材料,作为德育考核中德育基础第12项的考核内容,区教委将进行量化计分。

                                                  重庆市开州区教育委员会

                                                            2020年5月20日



下载: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

部门街镇

无障碍

安全生产举报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开州区部门镇街网站

新闻媒体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