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政策文件 >其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234733949598X/2020-02936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开州区教委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0-05-07 [ 发布日期 ] 2020-05-07

关于新时代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重庆市开州区教育委员会

关于新时代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办发〔20175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新时代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渝教基发〔2020〕3号)以及《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就新时代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准确把握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工作格局的重要载体,是德育工作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工作目标。要通过扎实工作,规范校园文化内容,拓展校园文化领域,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引领校园文化创新,努力建设遵循教育规律、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彰显时代特征、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学校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学生,以内在的力量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学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三)实施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政治引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突出特点,使广大中小学成为党领导的坚强阵地。

2.育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坚持以育人为根本目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陶冶、凝聚、约束的教育作用,体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独特价值。

3.协同推进。坚持长远规划、整体布局、分步实施、持之以恒,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同步筹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推动校园文化持续积淀和不断升华。

4.传承创新。坚持因校制宜,提炼挖掘学校文化特色。坚持与时俱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内涵,丰富校园文化呈现形式,充分体现校园文化的时代性和引领性。

二、扎实推进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中小学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实际有机结合,建立符合校情和学校发展方向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的表达要体现党的教育方针,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用简洁明白的语言呈现。禁止使用生僻、难懂的语言建构学校办学理念。

(二)优化学校文化环境。中小学校园文化整体布局要将校园建筑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把学校的特色文化内核借助建筑固有元素表达出来,给学生以美的愉悦和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要优化校园标识文化建设,设计具有象征学校精神的文化符号。建筑外墙的布置,要坚持规划优先、美观有序的原则,可以将校园建筑整体命名,可以对外墙设计统一风格。走廊、墙壁等内部环境的布置,可以张贴悬挂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科学家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名言,可以张贴体现家乡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图片与文字,可以展示办学特色等。教室和图书馆(室)、党员活动室和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室等各类功能室的布置,要规范、整洁、有序、美观,教室正前方黑板上方要有规范尺寸的国旗标识。校园橱窗的布置,可以宣传办学成果、师生风采、法治安全、文明礼仪以及其他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内容,并定期更换。

(三)优化校园景观设计。中小学校园景观设计要坚持因地制宜,将校园文化和本地风貌有机结合,农村中小学校园可以利用当地田野、山水等自然资源和风土人情、民间艺术、文物古迹等文化资源进行景观设计。要努力节能、环保、降耗、减排。要动员广大学生积极参加维护、绿化、浇灌等劳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使学生获得劳动体验。学校要在操场设置升国旗的旗台和旗杆,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全日制中小学,除假期外,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

(四)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个环节,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建立起《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以下简称《守则》)学习践行教育的长效机制,让广大中小学生学习、牢记、践行《守则》,促进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动的统一。要围绕养成教育,从学习、生活、交往和生存等方面对学生提出行为规范要求。各学校必须在明显位置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守则》和养成教育的具体要求。

(五)积极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小学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穿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涵养塑造学校精神。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积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要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六)认真组织重要纪念日、节庆日活动。中小学要突出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开展好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节日活动,增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要探索形式多样的植树节、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教师节和国庆节等国家重大节庆日活动,使学生既能感受到节日氛围,又能接受深刻教育。要组织庄重庄严、内涵丰富的学雷锋纪念日、建党日、建军日、九一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纪念日活动,融入革命传统教育,学习宣传红色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精神。要重视国际禁毒日、国家安全教育日等各类主题教育日活动,结合主题发生的地点、时间、意义等,精心组织,保证活动效果。

(七)积极开展仪式教育活动。中小学要结合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实际设计仪式教育活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要求,组织升国旗仪式和团、队重要仪式。少先队、共青团组织要组织好入队仪式、离队入团仪式,要策划好入学典礼、毕业仪式,鼓励组织成人仪式,帮助学生建立成人意识、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

(八)积极组织特色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小学要精心设计体现学校特点、彰显学校教育理念的校园文化艺术节,重点做好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和运动会。广泛组织多种类型的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科技创新能力。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传统文化活动,培育学校文化精神,树立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报效祖国。

(九)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小学要加强校风建设,设计体现学校特点、彰显学校教育理念的校徽、校歌、校规,以及校训、校旗、校报、校网等,形成引领全校师生共同进步的精神力量。鼓励各班级设计体现个性、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班名、班训和班刊等。要加强教风建设,建立体现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教师文化,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弘扬爱岗敬业教师精神,形成教书育人良好教风。要加强学风建设,使学生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做到尊师重教、学以致用、勤学好问。

(十)管好用好校园网络。中小学要用好校园网络,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设计德育板块,介绍学校德育活动开展情况。开设心理信箱,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好微信群、QQ群平台,积极调动学生、家长参与网络交流互动。要净化网络环境,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加大对本校网站信息发布的审核、监管力度,坚决杜绝各类商业广告活动进入学校。

三、建立完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考核

(一)加强管理指导。各校要根据区教委制定的指导意见,结合各校实际拟定实施方案。区教委相关科室、各片区教管中心加强管理指导,确保校园文化符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符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加强督导考核。各片区教管中心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督导评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积极培育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育德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德育工作考核。

(三)加强示范引领。各校要认真总结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建设质量。区教委将组织开展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展示活动,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校园文化建设品牌项目,促进新时代校园文化质量整体提升。

 

 

 

                                                    重庆市开州区教育委员会

                                                        2020年5月7日



下载:关于新时代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

部门街镇

无障碍

安全生产举报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开州区部门镇街网站

新闻媒体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