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政策文件 >其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234733949598X/2020-01500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开州区教委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0-04-21 [ 发布日期 ] 2020-04-21

关于进一步加强2015年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中共开县县委教育工委  开县教育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2015年中小学德育工作的

  


各中小学: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教师主动践行“三爱三维”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把握“四维”的育人标准,逐步健全完善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理性精神、责任担当、公益爱心、平和心态、开放视野、合作共生共进的现代公民素养,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中小学德育工作主要任务

(一)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各校要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严格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等全过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内化为学校具体的育人目标和学校的发展目标。广泛开展“我圆中国梦”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通过思想引导、行为指导、活动强化,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各校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社科〔2014]〕3号)精神,坚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以深化优良家风家训教育活动为载体,完善中小学生道德品质。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选修课和综合实践课程中。根据不同主题、不同学段,有针对性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组织各种学习、研究、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生社团组织,增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主题实践活动中,提高中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三)强化文明礼仪教育。各校要认真落实《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全县中小学开展师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开教工委〔2012〕12号)文件要求,深入扎实开展学校师生文明礼仪教育。注重教师礼仪示范的作用,把教师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师德师风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把学生习惯养成和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任务,结合《纲要》和学校的实际状况,细化学生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对不同年段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提高教育的针对性。通过开展丰富的主题教育、不间断的行为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礼仪素养,通过开展“文明礼仪班级”、”文明礼仪标兵”等评选活动,强化礼仪教育的先进典型带动引领作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阶段性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总结和推进活动,积极参加市、县两级组织的文明礼仪示范校创建活动。

(四)深入开展时事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和“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努力探索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定期开展时事教育,善于抓住时事热点、焦点,用鲜活事例教育广大学生,运用集体主题教育、学生班团队活动等形式,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审美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流行文化和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五)加强法治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各校要认真开展法治教育,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做到计划、教材、师资、课时、责任“五落实”,落实法治副校长制度,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把法治知识宣传讲解和生动真实的案例结合起来,开展体验式法治教育活动,健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体系,促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养成遵纪守法、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切实提高青少年学法、手法、用法的能力。要注重加强网络道德和法治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增强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防止网络沉迷或受到不良影响结合“植树节”等重点节庆日开展主题生态文明教育,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入推进节粮节水节电活动,持续开展“光盘行动”,组织学生开展环境调查体验活动,参与环境保护宣传,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加强海洋知识和海洋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现代海洋观念。

(六)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各校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和《重庆市中小学生涯发展规划指导纲要》,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逐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和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创新活动形式,科学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因地制宜规范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必要的活动空间。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加强学生生命教育和青春期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加强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增强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意识和能力。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

二、积极拓展中小学德育工作有效途径

(一)深入推进课程育德工作。贯彻《重庆市中小学课程育德指导纲要》,认真落实《中小学学科课程育德基本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加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教学。推动学科统筹,特别是加强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课程教学的管理和评价,提升综合育人效果。积极推进中小学学科教研制度改革,将学科育德纳入校本教研内容,开展课程育德竞赛活动,丰富课程育德优质课资源。各校要进一步加强德育校本研究,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评价,将学科育德能力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内容,有效落实学科育德职责,逐步完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机制。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加强学校理念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精神文化感召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将“三爱”“三节”、“家风家训”等教育内容有效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建设特色鲜明、引导力强的寝室文化、就餐文化和班级文化。结合“中国梦”主题教育,系统策划好校园文化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继续抓好学校班风、学风、教风、校风建设,进一步净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积极参与创建市、县两级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创建活动。

(三)健全完善实践育德体系。推进“四三二”实践育人模式,即深入开展走向社会的四项实践行动(走进基地、走进社区、走进工厂、农村和军营,走进大自然)、校园三类实践活动(校本实践活动、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和参与家庭两项实践活动(自我服务活动、为家人服务活动)。引导学生从“三节”、“三爱”做起,积极开展课内外、校内外实践活动,让德育活动寓教于乐,各校要积极加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统筹规划好校内和校外教育资源,建立可供学生活动的校内外实践基地。深入开展实践大课堂活动,充分利用“快乐活动日”、“综合实践活动课”等时机,广泛开展实践体验活动,促进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增强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加强教师育德能力建设。学校要注重加强教师师德培训,提高全体教师师德修养,进一步增强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结合课堂教学改革,牢固树立科学从教行为规范,引导教师践行“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倾情培育”的思想,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努力将立德树人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各校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班主任工作室活动制度,加强现代育人技能培训,提高班主任心理疏导能力和文化引导力,积极引导班主任老师做学生心灵成长的守护者、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加强德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德育管理水平。

(五)拓展网络育德途径。各校要进一步规范加强班级网页、博客、论坛、贴吧、QQ群等网络空间管理,加强学校、家庭、社区的相互联系,促进学校、家庭、学生的积极沟通,建立完善全方位育人机制。不断丰富网络育德新途径,发挥网络信息平台正面育德作用。

三、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德育管理

(一)加强德育组织机构建设。各学校要坚持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坚持将德育工作纳入教育发展基础性、先导性地位,予以优先保障并落实。配齐配强学校德育管理干部队伍,坚持让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员教师成为学校德育管理干部,建立完善的德育队伍激励机制。进一步探索全面育人机制,使学校的每一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能成为育德的力量,确保德育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二)强化德育工作基础保障。各学校要抓好学校德育工作的人、财、物的落实,配齐配足德育队伍,落实好德育活动、德育管理、德育培训、德育研究、德育课程建设等各项德育专项工作的经费,保障德育工作时间、空间及基本设施条件,确保学校立德树人工作全面推进和顺利实施。要加强班团队活动功能室、学校广播室、心理辅导室等德育功能室建设。要落实好品德教师、心理辅导教师、少先队辅导员、共青团干部、班主任教师等德育骨干队伍政治地位和绩效待遇,充分调动德育工作者积极性。要保障德育课程、校园文化活动及团课、班会、队会、升旗仪式等德育活动的基本课时,不得挤占、挪用德育活动场地、德育功能室。

(三)加强德育过程和常规管理。各校要将德育各项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在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促进德育工作规范化、常态化、精细化。统筹规划年度德育工作,认真总结德育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德育工作实效。要建立健全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机制,认真落实全体教职员工育人基本职责和规范,在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常规中予以具体落实。积极推进学生综合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促进德育过程育人和常规育人,不断克服德育形式化、表面化倾向。要建立和完善立德树人激励机制,不断改进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

(四)加强德育教研和科研工作。学校要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目标,深入开展学校德育专题调研,破解学校德育困惑和育德过程中的薄弱和细小环节,真正把德育工作抓实抓细。通过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育德、校园文化建设、生涯发展指导等论坛、德育开放日等活动,推进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创新,把握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和新途径,不断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县教委将进一步加强德育过程调研和指导,强化学校德育专项督导和评估工作,开展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表彰活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全面提升。




中共开县县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开县教育委员会

2015年3月9日    






开县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5年3月9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

部门街镇

无障碍

安全生产举报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开州区部门镇街网站

新闻媒体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