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重大民生 >义务教育

[ 索引号 ] 11500234733949598X/2020-02872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开州区教委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0-04-21 [ 发布日期 ] 2020-04-21

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通知

重庆市开州区教育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

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通知

 

各片区教管中心,中小学、幼儿园

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义务教育有保障,加快推进特殊教育事业进程,完善残疾人教育保障体系,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益,现就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十九大精神,办好特殊教育,保障每一名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普及率,增强残疾儿童少年的认知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逐步完善我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保障体系——落实我区残疾儿童教育保障工作,进一步推进我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服务对象

送教上门服务对象是指本范围内需要专人护理、无法到特殊教育学校或者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年龄在6-18周岁且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

三、服务原则

(一)免费教育原则。对适龄残疾人实施送教上门服务属国家义务教育范畴,接受服务的家庭及个人不用缴纳任何费用。

(二)家庭自愿原则。送教上门的服务地点一般为残疾人住所或康复机构,提供送教上门服务的学校要尊重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的意愿,就服务内容与形式、家庭需承担的工作责任等事项进行平等深入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送教上门服务协议,按协议开展服务。

(三)康教结合原则。送教人员应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法,与家长(或监护人)会商形成个别化教育计划,并有序实施。

(四)定期送教原则。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学校,原则上按每个服务对象每1次,每次2课时学年不得少于80课时。学校制定送教上门工作计划和服务工作日程表。家长(或监护人)应参与送教工作的全过程。

四、服务程序

(一)摸底核查。每学期开学前,各责任学校对自己区内的残疾儿童少年进行入户调查摸底,核实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信息,根据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残疾情况制定安置方式,符合在学校就读的选择随班就读或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对所有符合送教上门服务条件者,按规定程序发放重庆市开州区义务教育责任书。并将需要送教对象汇总成册并送教委基础教育科(报送方式以每学期具体通知为准)。

(二)制定计划。每学期开学初,学校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送教上门活动方案,落实送教上门措施,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各送教老师负责拟定科学、合理的学期送教上门工作计划。

(三)开展服务。每学期开始,正常开展送教上门服务,采用直观式、游戏式等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努力提高残疾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落实一人一策,一案。服务对象的学籍由实施送教上门服务的学校建立和管理。

(四)健全档案。每次送教活动教师均要填写《重庆市开州区残疾学生送教上门工作记录表》,做好送教台账记录(开州区义务教育责任书、学校实施送教上门工作方案、送教上门学生花名册送教上门服务教师队伍情况送教上门学生基本情况信息表、残疾证复印件、送教上门家校协议书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学籍卡片、送教上门教案、送教上门工作记录表等按照一案及时整理送教服务台账,规范建档,每学期结束时,相关资料由承担送教上门学校教务处收集并妥善保管

五、送教形式

送教的基本形式:灵活设点,个性教学,远程互动,精准送教。

(一)集中送教

普校可以选取居住地集中的某个家庭、社区场所或资源教室作为集中送教点,由家长带孩子到送教点,采取一对多(不超过3名学生)形式集中送教。

(二)分散送教

对不能参与集中送教的残疾儿童,出于对教师安全负责,可采取以二对一(两个老师对一个学生)、多对一(几个老师对一个学生)的形式,组织送教教师入户,开展送教上门服务。

)远程送教

疫情防控期间,学校要按照“一人一策”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送教送关爱工作落实。送教团队要按时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形式,开展远程课程资源同步辅导,指导康复训练,加强心理辅导,落实关心关爱,防止学生“变相辍学”

居住在区外不便送教送关爱上门的残疾儿童,要实施远程送教和指导。对远程送教中的实际困难要群策群力,针对性解决。

六、送教内容

(一)立足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送教内容的选择以提高认知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能力为目标,突出运动功能恢复和潜能开发,主要以认知课程、康复训练课程和生活适应课程为主。认知课程包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唱游律动、绘画手工、运动保健、信息技术等;康复训练课程主要是动作、统感训练、沟通交往、情绪行为等;生活适应就是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自我保护、适应社会的能力。还可以开设其他一些个性化的课程,比如网购、电商等。

(二)普特融合,回归主流。接受送教服务的儿童,由送教教师负责,定期带到就近普通学校,利用资源教室进行康复训练,与健全孩子进行同伴互助、合作学习、集体游戏等活动,也可以利用大型节日如:六一春节等庆祝活动带他们和正常的孩子一起体验节日的快乐。同时,开展同伴结对特殊帮扶活动,对健全儿童进行团结、友爱、互助、平等教育,更好的促进健残一体,共同成长。

(三)增强联动,共同育人。各校要主动配合属地政府,协调村(社区)干部共同做好残疾送教送关爱工作,加强对残疾儿童家长的培训,适度为家长做残疾儿童的教育康复理论与技能的指导,为残疾儿童康复做好支持帮助工作。

七、工作要求

)建立机构,强化责任。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送教上门工作,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本地实际,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明确具体事项,强化责任意识,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每一个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义务教育的权益。

)落实责任教师,提高服务水平。学校确定承担送教上门的责任教师,建立服务对象相关档案根据服务对象的残疾类别和发展现状的特殊性,安排责任心强、热爱残疾教育事业身体健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担任送教上门服务工作。送教教师要根据残疾儿童少年的具体情况,安排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教育教学内容及方法,认真备课并写好教案,扎实开展送教上门

(三)提供保障,确保落实。各送教学校要积极推进送教上门正常开展,也要加强送教教师人身、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开展送教服务入户时,至少要两人同行。送教单位要依法依规安排残疾送教专(兼)职教师、师资培训、资源配置等工作,保障必需费用。学校要统筹安排教育教学工作,确保送教教师备课、送教时间,合理安排培训及外出学习。学校要加强过程管理,将送教工作计入教师工作量,纳入教师个人考核。区教委将加强过程督查,把送教上门服务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考核。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开展送教上门工作是尊重和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具体体现。各单位要积极向社会和残疾儿童少年家庭宣传此项工作和政策,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残疾人平等接受教育参与学习与生活的良好环境。各单位要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探索适合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的规律、途径和方法,定期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附件:开州区送教上门档案模板

 

 

                            重庆市开州区教育委员会

                                   2020年39



下载:开州教基〔2020〕12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

部门街镇

无障碍

安全生产举报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开州区部门镇街网站

新闻媒体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