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城高速谭家至鸡鸣段通车

开城高速谭家至鸡鸣段通车
我区境内主线全线通车,年底前对社会车辆实行免费通行
开城高速谭家互通立交
7月30日,开城高速开州谭家至城口鸡鸣段正式通车,标志着高速公路已通车至城口县境内。
开城高速赵家至谭家段已于2021年9月30日通车并实施免费通行,开城高速谭家至鸡鸣段继续实施免费通行,免费通行对象为所有客货车辆,免费时段预计到2022年底。至此,开州城区至城口县鸡鸣乡通行时间由2个小时缩短至1个小时。
路面“熨斗”上阵破解施工难题
开城高速谭家至鸡鸣段全长29公里,设互通式立交2座、匝道收费站2处(其中雪宝山互通匝道暂未开放),全线为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
开城高速谭家至鸡鸣段桥隧比超过99%,包含多个重难点控制性工程:长达11.5公里、重庆境内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城开特长隧道,开城高速全线最高墩的桥梁——129.4米高墩的东河1号特大桥,开城高速全线最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南长沟特大桥等。
一般来说,长大隧道洞内温度基本恒定在10℃-20℃,由于夏季气温高,洞内温差较大,因此在城开特长隧道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期间,隧道内出现返潮现象且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了隧道内沥青施工进度。
“为解决隧道返潮问题,保证路面沥青铺设顺利,我们反复试验,最后采用热再生机组——加热机对返潮段落进行烘烤,每段路面加热5分钟以上,热传导时间达10分钟,烘烤温度最高达178℃。”重庆高速工程顾问公司城口工程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般来说,热再生设备主要用于就地翻新沥青路面,此次用来去除冷凝水属于首次,不仅成功解决了隧道返潮问题,保证了面层质量和施工进度,也积累了山区长大隧道返潮处理施工经验,可推广至其他项目。
全国首座4D高速公路景观隧道亮相
重庆高速工程顾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通车段共有5个隧道,其中城开特长隧道洞内部分路段采用纯手绘方式,打造全国首座4D高速公路景观隧道,改善隧道内驾乘环境,减缓驾驶员视觉疲劳,提升乘客视觉观感。
据景观设计单位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隧道内共设置4段景观拓宽段,每段景观段长100米,前后各设置40米过渡段,展现开州、城口春夏秋冬自然景色。拓宽段设置起伏的山型装饰板,底部设置灯具增加可变色景观照明氛围,顶部彩绘营造云雾效果,全拱圈采用山形云海3D裸眼彩绘,丰富景观层次,营造舒适行车环境,景观两旁预留音响设备,鸟叫声与环境融合。驾乘人员15分钟左右即可走完整座隧道,穿越四季。
重庆高速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开特长隧道洞门设计结合开城高速沿线优美的自然风景与丰富的人文资源,以秦巴古道为故事脉络,以浮雕造型彩绘形式展现,加以人文景观特色点睛,呈现出独特的文化底蕴,不仅给驾乘人员留下文化印记,还将成为沿线文化宣传、城市宣传窗口。
重庆首个智能自助收费站投入使用
重庆高速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通车的雪宝山北收费站是目前重庆首个全智能自助收费站,是集车道通行自助化、车型服务云端化、客服引导远程化、运行监测智能化于一体的收费站。
自助车道兼顾ETC用户、非ETC用户,实现出入口收费零接触。对于非ETC用户,在驶入高速时,通过自助设备完成发卡;在驶出高速时,通过自助设备完成自动收卡。当车辆在交易过程中出现车型不符、车种不符、入口信息无效等情况时,可通过智慧收费云客服系统实现远程协助操作;当驾驶员无法正常通行时,驾驶员可借助现场自助设备提供的音视频呼叫服务与智慧收费云客服系统客服人员实时沟通,现场收费员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处理,达到交易完成、车辆放行目的。
智慧收费云客服系统对自助设备集成硬件、车牌识别设备、车型识别设备及其他关键设施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全方位保障自助车道正常运行。
该收费站还配备云端车型库,利用海量多源数据,建立云车型数据库,实现车型判别精准化。
“智能自助收费站的投入使用,将进一步助推重庆高速公路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接下来,还将在开城高速鸡鸣至城口段打造1个智慧收费站、2个智能自助收费站。”重庆高速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年底通至城口县城结束不通高速历史
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城高速全长128.5公里,预计投资234.6亿元,目前通车里程已达80公里,今年底将通至城口县城,结束城口县城不通高速历史,预计比合同工期提前近1年建成通车。通车后,开城高速将继续向陕渝界推进,2026年有望为我市新增一条北上陕西的直连快捷省际通道。
开城高速是打通我市向我国北部、东北部辐射的重要通道,建成后对于完善全市骨架公路网布局、拉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经济升级、加快秦巴山区矿产资源及旅游资源开发、助力秦巴山区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