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文旅漫谈027】醉美开州

山是滴翠之山,水是毓秀之水,城是灵动之城,青砖灰瓦到流光溢彩,苍古厚重到清亮秀丽,一切皆在醉美中铺展。
这是一个汉代因物产丰盈而得名汉丰的丰硕之地,这是一个曾经因民物雍曦而得名开州的繁盛之地。一座因盛山十二景诗名噪长安的文化名城,一座因流放盛唐名人重臣而辉煌的历史古城,一座随三峡工程而闻名的滨湖新城。这里的一切都在历史的足迹中镌刻,这里的一切都在先贤的呼唤中苏醒,这里的一切都在醉美的画卷中展开……
开州之美,美就美在她那巴人清酒般香醇浓烈的千年文化沉淀,让人为之一惊三叹,久久陶醉。回溯故城,盛山堂、芙蕖书院、李家祠堂、沈家公馆、绣衣石塌,以及依稀可见的明城墙、古城楼、古街巷、古民居、古寺庙、老茶馆……无不诉说着小城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大邑殷商,巴人拓疆征战余家坝,铜剑铁矛随江达;锦绣大汉,一寸山河一寸金,铜马青瓷映旺兴;动荡建安,富比王侯安如山,尝橘品茗汉丰县;盛世唐朝,盐茶古道秦巴路,寻古犹闻汉唐风。“博学有高名”的少年才俊杜易简;“四部”尚书、太子太保柳公绰;博涉经史、勤于著述的一代名相韦处厚;铲除权阉的宰相宋申锡;书法章奏为羽仪的散文大家唐次。杜甫、韩愈、张籍……这些历史名人都与这座小城结下了不解之缘,照亮了这座城市历史的天空。唐代进士崔冲、李潼,明代光禄寺少卿汪瀚,清代一门两进士陈昆和陈堃,同窗两高官李宗曦和沈西序,抗日少将王润波,红岩十四英烈,一代军神刘伯承等,则是这块土地孕育的骄子,为这座悠悠千年古城增添了璀璨的光华。
开州之美,美就美在她那川渝妹子般风情万种的传统文化,让人为之折服倾倒,沉醉不知归路。不要说她那巧夺天工的外圆内方的双环形开州故城,不要说她那令人垂涎欲滴的各种小吃美食,也不要说她那被叹为天籁之音的满月山歌和劳工号子,单单她那包容宽厚的民俗活动,就精彩纷呈、魅力无穷。被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上九登高”,整个开州人每到正月初九都向自己认为的高处出发,相互追逐、相互竞争、相互祝福。开州人用这种积极进取的方式,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幸福吉祥、步步高升,尽显开州人开拓、开放的进取精神。而九龙山威灵寺的庙会、温泉镇的斗亮、厚坝的虫虫蚂蚁梭、汉丰街道的龙舟赛、故城灯会……也各具特色,同样充满着浓浓的乡野气息,让你如痴如醉。
开州之美,美就美在她那波澜壮阔犹如史诗般的革命历程,让人为之激情澎湃,醉酒当歌。自中日甲午战争开始,在这一块土地上开明开放勇敢的开州人就融入了中国革命的大舞台,“公车上书”六举子、“辛亥革命”的风起云涌、浴血奋战的“抗日烽火”、争取民主自由的解放战争,无一没有开州人的身影。刘伯承、王雨青等老一辈革命家,谱写了一页页惊天动地的历史篇章。这片土地,以红色为底色,以悲壮凄美为主旋律,黄葛古道、杨柳关红军战壕遗迹,无不留下了当年深深的红色印记,至今仍感天动地,令人荡气回肠。
开州之美,还美在她那如诗如画般秀丽多姿的山山水水,让人为之神怡心醉,流连忘返。南河、东河、浦里河及其纵横交错的支流,滋养着这块热土,哺育着这方人民。童话般的雪宝山,盘踞城中的盛字山,大地雕刻般的九龙山梯田;杜光庭笔下的“神仙之府”仙女洞,璀璨汉丰湖……这些都是大自然对开州的慷慨馈赠。清代威远名士罗珍曾被这里的山水陶醉,在游历开州后慨叹道:“山可以无栈道,水可以无三峡。”
行走开州,也在心间张开飞腾的羽翅。
走进复建的开州故城,明清古街的气韵随风而来,窄小、悠长、苍古。古时传承下来的府邸、街铺、园景,它们诉说的皆是古开州繁华的经典。一串串高挂的红灯笼,一块块高悬的古牌匾,一句句带着上古巴音的乡语,彷如巴人清酒的香醇,不知不觉便醉在其中。
百里岚烟风演戏,千山雨露水吟诗。而今,因三峡工程而重塑三峡最美滨湖小城。只见湖岸杨柳依依,绿意袭人;寻盛桥横跨湖面,犹如一道飞虹;文峰塔临湖挺立,卓尔不群;举子园在这霓虹闪烁中闪亮登场,器宇不凡。行走其间,如穿行在时空隧道,在古今中往来,似幻似真,这是迷人的图景,更是醉人的现实,是历史的再现,更是生活的现实。
悠悠汉丰水,浓浓盛山情。开州,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地方,为了您醉美的欢歌,已经苦苦耕耘上千年。
鸣家简介:王永威,重庆开州人,研究馆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理事、重庆市诗词协会常务理事、第六届开州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开州区文联常务委员、开州区社科联常务委员、开州诗词楹联学会会长、作家协会会员。现任重庆市开州区文物管理所所长、重庆市开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重庆市开州博物馆馆长、《人文开州》系列丛书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