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融入·守护——和谦派出所靶向发力守护辖区“烟火气”

下沉·融入·守护——和谦派出所靶向发力守护辖区“烟火气”
一张小小的警务名片,如何在关键时刻成为群众的“定心丸”?一位辖区民警,又如何从陌生的“警官”变成村民口中可靠的“自家人”?答案,就写在开州区公安局和谦派出所近年来深入践行的“警务+”模式中。通过“划片定责、每周下沉、名片入户”,把警力沉下去,让平安扎根上来。
该所立足辖区实际,将1个社区和6个村科学划分为若干网格,实行“一村(社)一警”对口联系机制,明确每位民辅警作为责任区治安管理、矛盾化解、服务群众的“第一责任人”,实现警务工作精准覆盖、责任到人。
每周二,是和谦派出所民辅警雷打不动的“下沉日”。他们深入各村社,全程参与基层工作会议,不再是“旁听者”,而是以“自家人”身份融入治理一线——及时通报治安形势,精准预警风险;协同排查矛盾纠纷,力争化解在早、处置在小;与村干部共商共治,研究解决治理难题,推动公安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这一机制的核心在于源头治理,成效正悄然显现:自推行以来,派出所通过周二下沉已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6起,邻里、家庭等纠纷引发的报警数同比下降超2成,不仅筑牢了平安防线,也有效减轻了基层处警压力。
“民警每周二来村里,已经成为咱们工作的新常态。”长坪村书记感慨地说,“他们不仅是来讲政策、解纠纷的,更是实实在在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的‘自己人’。”
此外,和谦派出所重新设计制作了警务联系名片,发放至每家每户。如今,五千余张警务名片已覆盖辖区重点人群和场所,群众可通过名片直接联系责任民辅警,实现“找对人、快求助”。民辅警也在走访中开展防范诈骗、交通安全、防火防盗等精准宣传,提升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变化很快在一串数字中显现出来:自警务名片全面入户以来,民警直接接到群众来电却增长了200%,警民沟通的桥梁更加直接、高效;诸如政策咨询、邻里噪音等非紧急类求助,通过电话就能得到专业解答和疏导,累计前置解决129起,既让群众满意,也使警务资源得以更精准地投放于关键处。
一张小名片,发挥大作用。江东村村民张大妈对此深有体会。不久前她家门前的玉米丢失,通过警务名片联系派出所,民警5分钟内赶到现场,半小时内帮忙找回。“这小纸片真管用!”她高兴地说。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装着百姓。开州公安将继续深耕这片“责任田”,让警务服务的暖流浸润每一个角落,用忠诚与担当守护万家灯火,让平安成为和美乡村、和谐社区最坚实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