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区加强耕地质量提升,提高耕地生产能力
开州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贾红杰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区认真执行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开展耕地质量定位监测,示范集成推广综合技术,深化耕地质量调查评价,持续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和效益。
1.加强监测网络建设
全区共建成15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平均7.7万亩建设一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建设密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23%。重点围绕粮油、特经作物建立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覆盖各个典型代表区域,包含主要土壤类型。监测点均按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布设规范》开展规划设计、土地流转、功能区设置、设立标展示牌。初步形成开州区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
2.加强监测人员配备
区农业农村委落实6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监测工作,并对监测点农户进行定期培训,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土样和农产品样实行定点送检,根据全市安排样品检测单位和检测方法统一,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加强项目集成推广
将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有机肥示范项目、有机质提升项目集成推广,避免“撒胡椒面”,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在项目实施的同时加强秸秆还田、绿肥种植、机械深施、配方肥、水肥一体化推广等技术综合应用。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有了长足进步,全区耕地质量等级从2019年的5.66提高到2024年初的4.98。耕地地力的提高有利于恢复耕地产能,优化调控农业产业布局,提升农产品质量;对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