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农发〔2024〕20号
重庆市开州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印发《2024年开州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
种植示范推广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机关各科室、委属各单位:
《2024年开州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工作方案》已制定,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落实。
重庆市开州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4年3月4日
2024年开州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示范推广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和扩种大豆的重要指示,科学扎实推进我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工作,根据《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重庆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工作方案的通知》(〔2024〕-14)文件精神,结合开州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尊重农民意愿。政府主导,主体经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不搞强迫命令,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宣传,发动农民自愿按要求种植。
(二)面积相对集中。优先支持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等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农业托管等方式开展适度规模种植,核心示范片和高产片要求集中连片,统筹规划散户相对集中连片。
(三)模式相对统一。重点示范推广春玉米—夏大豆带状套作3:2模式(3行大豆2行玉米)、春玉米—春大豆或夏玉米—夏大豆带状间作4:2模式(4行大豆2行玉米),尽可能实现区域内技术模式相对统一。
(四)收益基本稳定。大力推广滚轮式播种机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施肥一体机,最大限度实现技术轻简化和生产机械化,推进玉米缩减株距,适度增密,努力实现玉米要增产,多收一季豆,增加种植收益。
二、主要内容
(一)补助对象。开州区范围内自愿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相对集中连片10亩以上,符合补助种植模式的实际生产者,包括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有积极性的社等可以组织一般农户联户申报。
(二)补助规模。全区补贴规模控制在3.5万亩以内。
(三)补助种植模式。补助两种种植模式:一是春玉米/夏大豆带状套作模式,玉米先播,大豆后播,玉米大豆共生期较短,玉米/大豆行比为2/3(2行玉米3行大豆)。二是春玉米—春大豆或夏玉米—夏大豆带状间作模式,玉米大豆同时播种,玉米大豆共生期基本在同时段,玉米-大豆行比为采用2-4(2行玉米4行大豆)。高粱/大豆等不纳入本项目补助范围。
(四)补助标准。根据市财政拨付到开州区的资金情况,结合实际种植面积和试验示范资金使用情况综合测算,原则上不低于150元/亩。
(五)补助程序。简化补助流程,推进补助档案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乡镇街道所有补贴档案均通过渝快政等渠道报送,不再收取纸质件。改革监管方式,注重项目日常监管、常态化监管、数智化监管。
1.下达推广任务。区农业农村委在前期征集各乡镇街道意愿的基础上,将推广任务下达到各乡镇街道(见附件1),各乡镇街道将推广任务分解落实到村、社和生产者。区上分解到乡镇街道的任务原则上不作调整,对完成任务确有困难的,应及早向区农业农村委沟通,区农业农村委统一协调到有积极性的乡镇街道实施。
2.生产者实施和乡镇街道建档。各生产者参照技术方案,及时组织实施,组织实施过程中应保留相应的有说服力的电子照片,包括实施前后和过程中的现场、农资包装袋、农资票据、农技人员技术指导照片等依据,相关电子数据及时通过微信等渠道传送乡镇街道统一归档,以乡镇街道名称+实施主体姓名建档,实行一户一档,一乡一档,相关照片应同时编制名称说明或水印说明。
3.补助资金申报。已播种出苗的生产者向播种地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申报,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汇总并填报《开州区2024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申请表》(附件2),于2024年3月30前将(附件2)电子档通过渝快政上报区农业农村委粮油科程雪莲。
4.验收核实与资金拨付。各乡镇街道适时对本辖区内实施主体的技术规范、面积、产量等进行验收核实,并形成相应的验收核实意见等(参考附件3),核验认定的结果在村和乡镇街道等集中地张榜公示5个工作日以上,公示无异议的,填报(附件4)。于2024年7月30日前,通过渝快政上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贴所有资料(联系人:程雪莲,13647645686)。资料包括:附件4、实施主体身份证、能正常使用的银行账号、农资采购票据扫描件,相关电子档图片(包括宣传发动、技术员现场指导、村、镇公示图片1张、业主和验收人在田块验收图片1张、所种作物场景图1张等),逾期不予受理。区农业农村委根据乡镇街道核验资料,审核汇总,组织抽验,也可结合日常督导随时掌握核实,结合耕地地力补贴、土地确权面积、种粮大户核查等数据联动审查。抽验核实结果无异议的,在开州区政府门户网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按程序拨付补助资金。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区农业农村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科室和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粮油科,统筹推进工作;各乡镇街道要相应成立组织机构,统筹推动,协调沟通、监督检查等工作,确保高质高效完成复合种植任务。
(二)强化资金保障。在落实好中央财政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给予适当补贴的基础上,统筹利用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大户补贴、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涉农整合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宜机化改造、农机购置补贴、社会化服务、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病虫害防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等项目给予支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纳入大豆、玉米政策性保险范围予以保障,做到应保尽保。
(三)明确职责分工。区农业农村委负责制定实施方案,明确重点区域,分解任务指标,开展督导考核;粮油服务站负责技术培训指导,开展试验示范、示范点建设、配合测产验收和效益核算、牵头考核督促验收等;植保服务站负责病虫防治等技术指导;农机化服务站负责大豆农机农艺技术指导;绿色服务站负责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指导;相关乡镇街道承担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主体责任,对本辖区合法实际种植面积数据核实上报结果真实性负责。项目申报主体,对填报的数据和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在申报过程中发生虚报、串报等骗取国家补贴资金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取消其当年享受补贴资金的资格,并依法追究责任。
(四)强化技术示范。区农业发展中心选择辐射带动作用强、示范效果好的地块,建立2-3个200亩以上的区级标准化示范片,同步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具试验示范项目。各乡镇街道依托种植大户,也可联合科研单位、农资供应商共建示范片,各乡镇街道至少建立1个50亩以上的标准化高产示范片,创建一批高产典型。同步开展3个以上的大豆玉米新品种展示或试验项目,撰写试验报告。积极筛选出一批适应性强、丰产性好、经济效益高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品种和技术模式。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把科技成果实实在在地转化在开州大地上,把增产增收的效果实实在在转化在种植农户心坎上。
(五)加强培训指导。建立区、乡二级联动的技术指导服务机制,区里成立由粮油、植保、农机等有关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指导组,实行技术指导员包片制,负责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的技术指导小组,配合区级指导组细化完善分区域技术指导意见,指导新型经营主体和种植户尽快掌握技术要领。
(六)强化督导考核。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完成面积和标准化高产示范纳入2024年各乡镇街道粮食安全考核指标,列为农技人员晋职晋级考核范围,高产示范达标示范片和农技人员、试验报告等情况予以通报并作为晋级晋职考核依据。各乡镇街道要适时开展工作督导,推动资金、技术和面积落到实处。建立区级指导、乡镇监管、主体(农户)落实的运行机制,健全种植档案、补助台账,以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为主登记种植地块、种植面积,落实精准监管,推荐利用大数据分析,以及中国农技推广App、农事直通App、国土调查云等软件对实施面积进行测绘认定,严防截留、挪用、套取等违规现象发生,确保项目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七)加强宣传引导。各乡镇街道要积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短信和召开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等优势的宣传,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活动,引导农户进一步提高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由资源竞争向资源共享转变、变粮豆争地为粮豆共享、实现地间轮作向地内轮作转变的认识,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通过典型示范、新闻报道等方式扩大宣传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附件:1.2024年开州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任
务分解表
2.2024年开州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补贴申请表
3.2024年开州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技术规范及面积核验表
4.2024年开州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核验汇总表
附件1
2024年开州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任务分解表
序号 |
乡镇街道 |
推广任务(亩) |
序号 |
乡镇街道 |
推广任务(亩) |
合计 |
35000 |
—— |
—— |
—— |
1 |
汉丰街道 |
100 |
21 |
郭家镇 |
570 |
2 |
云枫街道 |
0 |
22 |
白桥镇 |
500 |
3 |
文峰街道 |
0 |
23 |
金峰镇 |
700 |
4 |
镇东街道 |
190 |
24 |
厚坝镇 |
0 |
5 |
丰乐街道 |
0 |
25 |
渠口镇 |
300 |
6 |
赵家街道 |
1500 |
26 |
五通乡 |
580 |
7 |
白鹤街道 |
300 |
27 |
岳溪镇 |
1370 |
8 |
镇安街道 |
100 |
28 |
南门镇 |
750 |
9 |
雪宝山镇 |
300 |
29 |
长沙镇 |
0 |
10 |
关面乡 |
0 |
30 |
巫山镇 |
2810 |
11 |
满月镇 |
200 |
31 |
铁桥镇 |
1670 |
12 |
大进镇 |
970 |
32 |
南雅镇 |
1930 |
13 |
谭家镇 |
990 |
33 |
临江镇 |
2100 |
14 |
和谦镇 |
1500 |
34 |
中和镇 |
1360 |
15 |
温泉镇 |
500 |
35 |
义和镇 |
0 |
16 |
河堰镇 |
60 |
36 |
三汇口乡 |
170 |
17 |
麻柳乡 |
1050 |
37 |
天和镇 |
380 |
18 |
高桥镇 |
1400 |
38 |
九龙山镇 |
3900 |
19 |
紫水乡 |
1500 |
39 |
大德镇 |
2750 |
20 |
敦好镇 |
2300 |
40 |
竹溪镇 |
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