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区政府部门>农业农村委>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开州区农业低温雨雪天气防灾减灾技术指南

日期:2023-01-15

为切实做好低温雨雪天气防灾减灾工作,我委特编制了农业低温雨雪天气防灾减灾技术指南,供各地参考使用。

一、晚熟柑橘

(一)灾前预防技术措施

1.补充营养。提高树体的耐寒性,喷防冻液和叶面肥(氨基酸或黄腐酸或其他叶面肥)。

2.及时采收。抓紧时间采摘已成熟的果子上市或贮藏,减少灾害损失。对沃柑、W.默科特等品种结果太多的果树,在柑橘9成熟时可采取二次采收。

3.覆盖树冠。选用防寒布、遮阳网、塑料薄膜等材料覆盖树冠。选用塑料薄膜覆盖时,注意薄膜不接触树体,在白天高温时段要适时敞膜散热、透气。

4.树杆刷白。果园冬季清园时,对果树主干主枝涂白。可以选用商业的树干涂白剂,也可自制涂白剂(生石灰、硫磺粉、食盐、植物油、豆面粉),既清除树杆上的越冬病虫,又提高柑桔树抵御冻害的能力。

5.熏烟防冻。在低温霜冻发生期,当傍晚温度降至1℃-2℃及时生烟,在低洼地按每亩4-6堆的密度熏烟,防果园霜冻。材料可选用谷壳、锯木屑等,可以拌和一些泥土,不生明火。

6.树盘覆盖。用杂草、秸秆等覆盖树盘,覆盖厚度15厘米,增加地表温度。

7.灌透水疏通沟渠。在霜冻前,对果园地面灌透水,成年树每株灌水60-80斤;要及时疏通果园沟渠,确保果园地面无积水,可增强树体抗逆能力,降低地面空气湿度,减少热量的散失。

以上几种措施可综合利用。

(二)灾后管理技术措施

1.及时采果,及时销售。在遭受冻害的果园中,对已经成熟或接近成熟的品种,要及时采摘,及时销售,尤其是已受冻害果要及时处理,减少霜害冻害损失。

2.加强修剪。立春回温后,清除落叶落果,剪除伤冻枝、交叉枝、重叠枝、裤脚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修剪果枝可粉碎还田;剪除的病虫枯枝要及时移出果园。

3.药剂清园。利用石硫合剂、松碱合剂、机油乳剂等进行一次彻底的全园喷药,包括所有的枝叶、树干和地面都要喷施到位,不留死角。

4.加强肥水管理。气温稳定回升后,对受冻的果园及时进行一次中耕松土;选用氨基酸、磷酸二氢钾、芸苔素等叶面肥喷施2~3次,对受冻较轻的果园,及时施用春季萌芽肥。

二、马铃薯

(一)灾前预防技术措施

一是加强种薯储存管理。在低温雨雪天气来临之前,将种薯移至温度较高的室内,同时可采用稻草、麻袋等覆盖种薯增温,防止种薯失水、萎蔫、发芽。种薯储存室要封闭窗户,减少通风,保持温度2~4℃,湿度85~90%,要定期检查种薯,及时剔除受冻种薯,以免引起更多烂薯。二是避开低温雨雪天气播种。对于已进入播种期的地区要先做好种薯储存工作,待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后,抓住晴好天气及时播种。三是覆盖增温保温。对于已播种的田块,要采用地膜、稻草、麦秆、草帘、树枝和树叶等覆盖保温增温,避免发生冻害,造成烂薯,影响正常出苗。

    (二)灾后生产管理技术措施

一是清沟降湿排渍。雨雪天气过后,立即组织农户疏通田间排水沟渠,确保沟沟相通,使雨水尽快排出,降低土壤水分,避免种薯腐烂。二是抢晴中耕。中耕疏松土壤,破除土壤板结,提高地温,促进马铃薯早出苗。三是及时摘除老黄叶。受冻较轻或苗期受害的地块,及时清除老叶、死叶及冻死的地上植株。四是适量追施肥。追施完全腐熟有机肥及磷钾复合肥或草木灰、地灰等热性农家肥,结合中耕松土,提高地温,促进新芽或腋芽萌发。当气温回升时,追施叶面肥、少量氮肥(如尿素15公斤/亩),促进植株健壮生长。五是抢时补种。对于冻害严重,大面积缺苗的田块,要抢时补种、补苗或翻耕重种。

三、油菜

(一)灾前预防技术措施

当前油菜处于苗期,是营养生长的关键时期。在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来临之前,要采取保温增温、中耕除草等管理措施,增强植株抵御低温冻害的能力。一是覆盖增温保温。可采用叶面撒施草木灰(100kg/亩),稻草、秸秆等覆盖保温,提高油菜抵御冻害的能力。二是及时摘除老黄叶。密度过高的一类苗田块要摘除老黄脚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能力,减轻病害发生。三是中耕除草。对于杂草严重且未封行的田块要进行一次中耕除草培土,以减轻杂草危害,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

   (二)灾后生产管理技术措施

一是及时清沟排渍。冰雪融化,冻土散落,极易造成田间沟渠阻塞,渍水伤根。因此必须要及时清沟排渍,以养护根系,增强植株吸收养分的能力,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发育。二是去除植株老黄叶。 抢晴天打掉油菜基部受冻的老黄叶、冻害严重的叶片苔,并清出田外,以减少田间隐蔽,增加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促进中下部分枝生长,弥补冻害损失。三是科学看苗追肥。 对长势弱的田块,要选择晴天下午追肥,一般亩施尿素2.5~5公斤。四是加强油菜病虫害监测和防控。进一步加强油菜菌核病、霜霉病、根肿病的监测,当达到防治指标时,要及时组织开展统防统治。

四、蔬菜

(一)束叶。对大白菜、甘蓝、花椰菜等结球蔬菜,采取束叶、束腰的办法,可以防寒,促进软化,增强植株间通风,减少病虫害,束叶应在叶球或花球基本形成后进行,以免影响外叶的光合作用。

(二)适时采收。萝卜、大白菜、花椰菜、青花菜等成熟后,应及时采收上市,以提高商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对小白菜等绿叶菜,可以在叶上撒一薄层谷壳或草木灰,减轻冻害发生。

(三)增温排湿。根据气温变化,及时扣膜和加盖遮阳网等保温覆盖物,盖严密封棚体遮挡风雪,提高棚内气温、土温。在育苗大棚内放置生石灰、草木灰等吸湿,白天刮去棚内膜水,翻盖小拱棚膜等,天晴敞开棚门、揭小拱棚端膜通风排湿,以降低棚内湿度。

(四)大棚内熏烟。注意天气预报,霜冻来临前,在大棚内燃点烟熏剂,既可提高大棚内温度,又可杀灭病菌,防治冷冻灾害带来的病害发生。

(五)追肥。对受霜冻灾害影响的蔬菜,可追施速效化肥,特别是磷酸二氢钾等磷钾肥和微量元素叶面肥,使植株迅速吸收,提高其细胞液浓度,提高抗寒防冻能力和恢复生长能力。

(六)病虫防治。特别要注意对大白菜、青菜、甘蓝的炭疽病防治,见有发病株时,选用敌力脱乳、菌立停、大生、世高、农抗120、武夷菌素、炭疽福美、代森锰锌等农药兑水喷雾。对莴苣、大白菜等蔬菜的灰霉病,可用扑海因、1绿佳宝、灰霉立克进行防治。对病毒病的蔬菜可用抑毒星、菌毒杀星进行防治。

五、中药材

(一)当前防护措施

1.覆盖防冻。用稻草、茅草或秸秆等遮盖物,在地表、植株行间临时覆盖或包裹植株,既可防雨雪保持地温相对稳定,又能避免寒风直接侵袭植株根部,还有利于除雪时清除积雪。如果劳动力条件允许,可结合清沟排水,进行植株培土壅蔸防冻,即在植株根部覆盖泥土,增加土层厚度至20cm以上(木本药材培土40-60cm),使其根系的深度相应增加,减轻或避免低温冻害对根系造成损伤。

2.加固设施。及时检修加固温室、大棚等生产设施,修复破损棚架和棚膜,防止因覆膜破损或被风吹掀造成植株受冻或断枝、倒伏等机械损伤。雨雪后加强巡视,检查覆盖材料是否完好盖严盖实,及时清理棚膜和产地加工厂房上的积雪,防止积雪压塌设施和厂房。

3.人工防冻。在极端低温的夜晚或凌晨,采用人工熏烟或喷水等方法防止冻害,将湿的杂草、树叶、锯末和谷壳等物品,堆放在田间上风位置并点燃,形成的烟雾可缓和温度的剧降,对防冻有明显的缓解效果。注意烟堆必须控制在外界气温比作物受害的温度低1-2℃时使用。

(二)后期补救措施

1.及时清理田园。雨雪冰冻后,抢抓晴好天气,在土壤较干时,清理受灾田园,用枝剪、锯子等清除机械折断、明显坏死的植株地上部分,保留切口成外斜面,以防积水腐烂切口,忌用手掰造成二次伤害。断枝枯叶要移出田园外集中烧毁,对于整株冻死的,要将根部全部挖出,并在根穴四周撒施生石灰。

2.加强综合管理。适当延迟至气温稳定回升后修剪,选择晴好天气对留地药材植株进行修剪,一般以轻剪为主,对全株冻害严重的,可重剪促更新复壮;及时查苗补蔸,冻害较轻的可在原穴上补种补播,特别严重的可进行翻土重播;结合中耕,早施早春肥,以有机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受灾严重的可喷施0.3-0.5%的尿素或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提高土壤升温速度,促使植株快速恢复生长。

3.预防病虫害。低温冰冻可减少地上病虫害基数,但对地下病虫害基数基本无影响,要注意病虫害借助冻害伤口入侵,及早做好地下病虫害侵染的预防工作。同时,受冻植株长势较差,抗病虫能力较弱,极易发生病虫害,气温回升后,须及时使用生物农药喷雾或灌根,最大限度的控制病原菌侵染。

六、茶叶

(一)预防措施

1.覆盖防冻。对于新建的茶园,由于幼龄茶苗容易受冻,务必做好地面覆盖。可用塑料薄膜进行地面覆盖,也可就地取材,利用山茅草、稻草、秸秆等铺盖行间及根部,提高土壤温度。上风口的成龄茶园,加强树冠覆盖。可采用遮阳网、薄膜等覆盖树冠防止受冻。

2.补充养分。寒潮来临前,茶园可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钙肥、硼肥或腐植酸水溶肥等,增施茶树专用肥、饼肥或农家肥,进一步增强树势,提高抗冻能力。

3.设施保温。做好在圃茶苗的设施保温,及时检查、加固和修复破损大棚及温室,并采取棚内加温、套双层膜等措施提高温度。

(二)补救措施

1.整枝修剪。对于受冻的茶树枝叶,在气温回暖后,应及时清除枯枝、冻伤枝,以促发新梢恢复树势。

2.改善土壤。气温回升后,及时扒开茶园蔸土,注意开沟排水,及时中耕除草,改善土壤透气状况,提高土温以促进根系活动。

3.科学施肥。茶树受冻落叶后会损失大量养分削弱树势,必须加强肥水管理,做到勤施薄施。可喷施0.5%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对恢复树势有显著效果。

七、渔业

(一)冻伤死鱼无害化处理技术

冰冻雨雪灾害容易造成鱼类大量冻伤冻死,为防止病原传播及污染养殖水体,预防处理不当对公共环境卫生造成的危害,必须对大量冻伤死鱼进行无害化处理。

1.清捞。及时捞出水体和底泥中的死鱼,以防病原滋生,造成养殖水体污染。

2.深埋。冻伤死鱼可集中后做深埋处理。掩埋应选择远离水源、河流、养殖区和居住区的地点。首先挖一深埋坑,掩埋时先在坑底铺垫3 厘米厚生石灰,然后将冻伤死鱼置于坑中,最后撒一层生石灰,再用土覆盖,与周围持平,覆盖土层厚度应不少于0.6 米;如果出现疑似疫病或其他不正常的情况,需将死鱼焚烧,再覆盖厚度大于2 米的土层;填土不要太实,以免尸腐产气造成气泡冒出和液体渗漏。掩埋后应设置清楚标识。

3.发酵。冻伤死鱼可以选择远离水源地、河流、养殖区域等地点进行发酵处理。首先挖一发酵坑,用塑料薄膜覆盖在土上,将冻伤死鱼置于坑内,上用塑料薄膜密封,用土覆盖,发酵后可作农业用肥。

4.水体消毒。发生冻伤死鱼的养殖水体排放时必须进行消毒处理,达到国家废水排放标准后,方可向自然水域排放。消毒方法:清塘时用20 克/米3 的漂白粉(含有效氯25%)全池泼洒。

5.工具消毒。涉及打捞、运输、装卸等处理环节要避免洒漏,并需对打捞、运输装卸工具用漂白粉消毒杀菌。消毒方法:用500 毫克/升的漂白粉(含有效氯25%)溶液喷洒或浸泡。

(二)鱼类越冬抗雪(冻)减灾技术

1.当前年末岁初是温室越冬品种安全越冬的关键时期,采取综合技术措施确保水产品安全越冬,是渔业生产抗雪减灾的重要环节。

2.根据天气情况加强值班,及时了解雪灾预警信息,做好防冻防压塌工作。

3.做好养殖保温设施的维护工作,防暴风雪和降温带来的不利影响。及时扫除积雪防止温室、大棚倒塌,确保人员、养殖鱼类和养殖设施安全,确保养殖品种安全越冬。

4.加固修复设施。对压塌的生产设施及时修复;对压弯的钢架大棚等要增加支撑,确保不再变形;损坏棚膜要尽快补换。

5.对设施养殖鱼类加强供热保温。采取保温措施,可通过增加内保温层的方法用双层塑料薄膜加强温室保温效果;加强供热能源的储备,增强供热能力,保障正常供热;增加加热板等辅助电加热设施以提高水温;锅炉备用加热应对恶劣天气。

6.增强增氧效果,避免缺氧和水质恶化造成的鱼类窒息死亡。

(1)预防池塘结冰技术:在还没有结冰的池塘,每667 米2 水面配置1千瓦以上的叶轮式增氧机,24 小时不间断开启增氧机,可有效预防结冰。

(2)结冰池塘防缺氧技术:如果池塘已经结冰,而且因上面覆盖雪层导致不透明,可将池塘四周3 米范围内的冰砸破,让光线透入水中,可防止鱼虾缺氧。

7.抓紧捕捞上市。充分利用捕捞、交通运输工具,抓紧起捕上市,避免因冰雪灾害造成水产品压塘损失。

8.防止水霉病发生。寒潮过后,水温回升,冻伤的鱼因体质变弱发生水霉病,应注意加强消毒,并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增加鱼体的抵抗力。温度在短时间内剧烈变化是影响水霉感染的重要条件,它强化了水霉对鱼体的感染强度和速度。寒潮暴雪等强冷天气极有可能造成大宗淡水鱼类呼吸不畅、免疫力下降、机体损伤等,从而增加了水霉菌侵染鱼体的机会,提高了水霉病暴发的风险。因此冰雨低温天气期间,需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防止水霉病的发生:①加强大宗淡水鱼类的防寒保暖、防冻防伤工作,加固越冬鱼塘上风处的防寒挡风棚等设施或在池塘中撒稻草,阻止池水上下对流,防止水温急剧下降;②加强鱼类秋季培育,投喂高质饲料,增强越冬鱼类的体质,增强鱼体的抗病力;③密切注意观察越冬池有无渗漏,若发现冰面塌陷,应及时补水;④经常测量溶氧,注意越冬池水体的溶氧变化,可以5~7 天测量1 次,春节前后1~2 天测1 次,以便及时采取增氧措施,如可在冰面上打冰眼,将增氧机固定在冰眼上进行增氧;⑤经常清扫冰面上的积雪和灰尘,保持冰的透明度,提高透光率,以促进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⑥塘内出现死鱼时应及时清理、消毒和掩埋,以免污染养殖水体与水霉菌在伤口上滋生;⑦在寒潮来临前和融冰后待气温平稳回升,尤其当水温达到5℃时,要及时采用杀菌消毒药物进行全池泼洒,同时改善水质,抑制水霉菌的生长繁殖;⑧对已经爆发水霉病的池塘,要做好隔离工作,防治水霉病的蔓延,同时用水霉病防治药物等进行治疗。

八、畜禽

(一)生猪养殖

1.提前做好圈舍加固防风措施。及时检查及加固猪舍(含门窗),及时清除顶棚积雪,母猪产房和仔猪保育舍是防寒保暖重点。封闭式猪舍要利用塑料薄膜、泡沫板、旧包装袋等材料封闭北侧窗户,防止寒风进入猪舍;敞开式的猪舍可用塑料薄膜将敞开部分封闭。白天有太阳时要适当打开窗户通风。

2.提供额外热源供暖。猪舍应及时供暖并调整到各阶段猪群适宜温度。不同阶段猪群的适宜温度范围是:种公猪舍、空怀和妊娠母猪舍舒适范围15-20℃,低临界温度为13℃;哺乳母猪舍舒适范围18-22℃,低临界温度为16℃;哺乳仔猪保温箱舒适范围28-32℃,低临界温度为27℃;保育猪舍舒适范围20-25℃,低临界温度为16℃;生长育肥舍舒适范围15-23℃,低临界温度为13℃。尤其要保证产房、保育及育肥前期,猪舍温度的稳定,温差不能过大(不超过5℃)。保育舍和产房要确保电热保温板和红外保温灯能够正常使用,育肥前期的猪群可在猪舍地面的躺卧区临时铺上垫草或垫板,以防地面过凉引起猪只腹泻。应额外准备红外线保温灯、电热保温板等临时加温机器,以备临时升温和检修替换使用。

3.适当增加饲养密度。冬季寒冷季节舍内饲养猪数可比平时增加1/3-1/2左右,但饲养密度也不宜过大,以免猪只间打斗。对于公猪单独饲养在公猪舍的猪场,应尽量使公猪舍温保持在13-20℃,或者把公猪临时转入后备舍或妊娠母猪舍以维持公猪需要的适宜温度。

4.适当增加能量饲料和饲喂量。一是适当提高猪群日粮能量水平(10%左右),在饲料中增加一定比例的脂肪粉或者植物油,并根据体重大小适当增加饲喂量,弥补御寒造成的能量损失,气温回升后再逐渐恢复原来水平。二是在日粮中添加具有抗应激、抗氧化能力的饲料添加剂或中药,以增强猪体的抗寒和抗病能力。如在饲料中添加祛风散寒、活血祛瘀、健脾燥湿的中药,既能促进猪的快速育肥,又能抗寒防病。

5.提供热饮水。饮水加热后供饮,在加热饮水中可添加适量葡萄糖(每公斤饮水中加20克)。饲喂湿拌料的猪场要保持水的温度在20-30℃,湿度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宜,并即拌即喂。

6.加强饲养管理。重点是加强哺乳仔猪的管理,防止冻伤、冻僵、冻死,让初生仔猪尽早吃上初乳,并加强仔猪补料。寒冷季节应减少用水冲圈的次数,勤打扫,及时清除猪粪,保持圈舍干净、卫生。对湿度过大的猪舍,可使用生石灰吸附过多的水分,或喷洒适量干粉消毒剂,既能消毒,又能起干燥作用。

7.做好防疫工作。强化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口蹄疫等疫病的防控,根据本场(户)前期疫病免疫进度,结合寒潮影响实际情况和抗体监测结果,针对尚未免疫或抗体不达标的猪只,适时开展补免和紧急免疫工作。同时,猪场要加强检疫隔离和消毒工作,严防传染病进入养殖场。

(二)家禽养殖

1.加固禽舍,及时清除顶棚积雪。要对禽舍和水电等基础设施、设备进行全面巡查、加固,特别要重点排查存在隐患的老旧禽舍,及时转移禽只,避免发生严重的坍塌事故。

2.加强保温措施。在低温条件下,关闭门窗,加挂塑料布或彩条布、饮用温水等方式进行防寒保温,使禽舍温度不低于3℃。尤其是局部保温,如幼雏阶段增加保温灯或煤炉等,防止幼雏扎堆出现压死现象。尽量减少肉鸡成鸡阶段室外运动量。

3.适当调整饲料配比。可适当提高饲料中能量组分的比例。如在原来的基础上补加10%-20%的玉米,与此同时再根据体重大小适当增加喂料量,气温每下降 3℃,每只禽日喂料量增加5克左右,气温回升后再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喂料水平。

4.提供温热饮水。注意饮水卫生,要给家禽提供温水,避免饮用雪水,发生传染性肠胃炎等消化道疾病。

5.加强疫病防控。适时免疫,密切监测抗体水平和禽群动态,有效预防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等冬春季常发病的发生。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尤其是做好圈舍周围消毒卫生,防止细菌、病毒等侵入。对因灾死亡的禽只要尽快作无害化处理,防止传播疾病。

6.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除禽舍内的粪便和杂物,保持适中的饲养密度,保证舍内氧气充足。保持禽舍内清洁和干燥,舍内地面严禁泼水,肉鸡群加厚垫料,特别要保持垫料干燥。禽群及时补充多维、电解质,防止应激;注意通风换气,在中午天气较好时,应开窗通风,防止氨中毒和呼吸道疾病发生。

(三)肉牛肉羊养殖

1.做好栏舍防寒保暖。栏舍应用塑料布或彩条布等封闭,关闭门窗,防止贼风侵袭;窗户玻璃应保持干净,以利采光。犊牛、羊羔及分娩牛羊圈舍内可升温取暖,有条件的可安装红外灯。

2.适当增加饲料能量。母牛每日补喂1-2 千克精料,羊的精料供给量应比平时提高 20%,同时可增喂青贮料、胡萝卜等多汁饲料,有条件的可喂给混合精料,其配合比例为玉米30%、稻谷(或玉米)20% ,饼粕类25 %(棉籽饼不超过8%、菜籽饼不超过5%),米糠(麦麸)20 %、食盐2%、小苏打3%。适当添加骨粉和食盐。

3.饲喂热粥料和热水。精料最好制成38℃左右的热粥饲喂,同时供给充足、温度适宜的饮水,水温在37℃为宜。

4.加强饲养管理。调整饲养方式,减少外出活动时间,避免牛羊在舍外受寒挨冻。确需舍外放养应选择在上午11时-下午3时之间。对于牛,刷拭牛体,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抗寒能力。在圈舍内辅上垫草,牛床内加厚垫料和保证牛床干燥,并做到勤换草勤打扫、勤除粪,尽量少用冷水清洗,防止冷水直接冲洗畜体,及时排除牛舍积水。犊牛出生后,要及时擦拭干净身上粘液,并做好保暖工作。

5.做好防疫工作。冬春季是动物病毒性疫病的流行季节,要加强免疫接种工作,做好犊牛腹泻、小反刍兽疫、口蹄疫等疫病的防控。同时,加强卫生消毒和隔离工作,严防传染病进入养殖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

部门街镇

无障碍

安全生产举报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开州区部门镇街网站

新闻媒体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