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区2024年高素质农民
(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渝农办发〔2024〕63号)《重庆市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决策部署,以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为引领,紧紧围绕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重点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着力提高生产技术技能、产业发展能力、农民素质素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大力实施培育粮食安全守护人、脱贫致富带头人、集体经济引路人、农耕非遗传承人、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人和乡村振兴主力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工作任务
按照6月19日最新渝农办发〔2024〕63号文件下达的任务,我区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450名,其中:经营管理型及农村致富带头人240人、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210人、认定扶持致富带头人90名、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30个班。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重点面向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和种养大户,统筹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培训,并开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专项行动、新型农业经营发展壮大专项行动、脱贫致富能力提升行动、农民综合素养提升整村推进行动、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行动。发展适度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社会服务化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三、工作要求
2024年在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育以及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全过程中,要全面转变理念、改进内容、创新方式、强化服务;提升教育培训的精准性、师资教学的开放性、跟踪服务的持续性以及线上培育的普及性;树立“以培育对象为中心”理念,遵循农民需求、遵循客观规律,精心组织培训,抓实落细关键环节;重点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培优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素养的目标任务,聚焦服务三农领域重大任务、组织实施四个专项任务,努力打造绿色引领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确保全年工作高质高效、农民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一)精选培训对象。根据全区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建立培训对象库,一是重点面向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微农企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二是重点面向返乡创业大学生、中高职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等农业创业兴业后继者;三是重点面向乡村振兴示范村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等,抓好产业扶贫带头人及脱贫户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者培训,专业种养加能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大学生村官培训。
(二)摸清培育需求。培训前,围绕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培优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素养三条主线,做好需求调研与分析。对产业发展中的科技、政策、金融、保险等遇到的瓶颈,以及在培育班级分类、课程设计、教学管理、教学模式、智能信息化手段等存在制约的因素进行深入摸底调研,达到学有所需,并组织动员高素质农民参加学历提升教育。
(三)打造精品课程。遵循农业农村部制定的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块要求规定,坚持为产业发展服务和农民实用的原则,科学设置通用课程、专业课程、现场学习、生产实践、线上学习等教学环节,加强内容资源开发建设,以职业素养、农业绿色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技术、豇豆质量安全控制、专业农机手培训、政策项目推介、金融信贷、农村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加工、品牌创建、经营管理,特色产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新装备的推广应用等主题,结合农时季节和农民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集中或分时段开展培训,为学员量身打造一批精品课程。
(四)优化教育阵地。持续巩固建设农民科技教育体系阵地,巩固24所农民田间学校、5个青年农场主创业孵化基地、新增15个“头雁”重点科技试验示范阵地建设,打造集培训、就业、创业、研学等多形态科技教育平台,培育职业、兼职、就业、创业型高素质农民,为乡村产业振兴致富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等提供基础保障。
(五)开展四个专项行动。一是开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专题培训行动。以大豆、玉米、油菜等重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为重点,聚焦主要粮油作物耕种管收机械化作业环节,扩大实施专业农机手培育行动,提高农机手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在适宜区域继续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专项培训,继续开展豇豆质量安全控制培训。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培育行动。开展主体发展能力提升培训,支持组织跨区域学习,帮助拓宽发展思路、优化发展路径,促进产业提档升级。三是脱贫致富能力提升行动。围绕“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申报,重点提升集体经济强村富民,带动脱贫群众增收致富。采取订单式培养、工匠带培等方式开展培训。四是农民综合素养提升整村推进行动。以行政村为单位,开展农民综合素质素养提升培训。培训时长不超过一天,培训内容为综合素养课,可与春耕春管、防灾减灾等应急性培训结合开展。创新性开展乡村文化和乡村治理相关培训,举办培训的村应设置一名联络员,负责培训对象和现场教学组织工作。
(六)实施大融合大培训。以开州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主导,充分发挥“一主多元”作用,采取定向培养、订单培训、分段培育,着力解决农村实用人才瓶颈难题,用好职业高校、乡村振兴研究院、农业科研院所、涉农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机构等教育培训资源,引导鼓励各部门、各科站以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技术协会、职业院校、农民田间学校和创业孵化平台等,发挥自身优势参与教育培训工作,着力拓展脱贫产业发展水平和脱贫户自身发展能力,着力培养农民市场品牌意识,提升规划、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提升产业效益。
(七)跟踪政策促进培训成果转化。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者的重点扶持、技能比赛、信息化手段、后续指导管理服务等,落实培训成果转化,主要用于五个方面:一是举办农民致富带头人金融助农大赛;二是开展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三是激励高素质农民参加学历提升行动。四是农民技术职称人员(农村致富带头人)“十百千”科技帮扶行动;五是对本地从事农业生产有示范引领的高素质农民给予重点扶持和后续跟踪服务。
四、进度安排
2024年7月15日前,调整制定好开州区2024年高素质农民(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实施方案上报市农业农村委。
2024年12月10日前,由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引领完成高素质农民(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后续服务项目、技术指导和致富带头人认定、头雁遴选等工作。同时,完成绿色引领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典型案例推荐材料和工作总结报市农业农村委,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和绩效考评。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体系建设。建立区、镇、村三级高素质农民服务组织体系,以粮食安全首长责任制、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为总抓手,同步推进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由村级摸清申报有意愿参加培训的农民底数;区、镇级合力开展培训需求与产业发展调研;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加强对学员的遴选与培训需求的分析研究,分类制定每期培训方案、学员手册等,认真开展每期培训,完成培训任务。
(二)强化培训管理。发挥“一主多元”作用,联合各科站、各部门、各涉农院校、科研单位、企业、协会等,共同实施开展类型培训模式,共同推进开州区绿色引领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着力创建市级优质培训基地品牌。精选培训教师,严格授课教师意识形态管控,推行授课教师学员满意度评价机制,加强培训师资库动态管理与培训监管。
(三)强化绩效考核。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区长责任制考核中的农民教育培训指标和《重庆市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工作考核》中关于农民教育培训的目标任务,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强化项目资金监管,实现通过培训,推进绿色引领、数质并重,引导就业、发展产业,确保资金使用社会效益。
(四)完善档案归档。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完成培训任务,及时上网填报学员培训信息,考评教师和受训农民,每个培训班结束后,由监管单位、培训机构、授课教师、受训农民代表四方签字确认,并由区农业农村委分管领导签署验收意见,规范整理培训档案,特别要完善脱贫户学员的培训信息,准确反映脱贫户参加培训和发展产业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