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农文〔2021〕66号
重庆市开州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报送开州区2021年度绿色引领高素质
农民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的报告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根据《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下达2021年度农民教育培训任务的通知》(渝农办发〔2021〕10号)要求,《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渝农办发〔2021〕51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开州区2020年度绿色引领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经区委农工委、区农业农村2021年第4次联席办公会审定通过,现予呈报。
重庆市开州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1年6月30日
开州区2021年度绿色引领高素质
农民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下达2021年度农民教育培训任务的通知》(渝农办发〔2021〕10号)要求,《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渝农办发〔2021〕51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21年是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之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奋斗之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及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聚焦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加大农民科技教育,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严格标准,动态管理”原则,坚持绿色引领,培养守法诚信、爱国敬业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持续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二、工作任务
按照市农业农村委渝农办发〔2021〕10号文下达的任务,
我区开展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1430人,市上下拨农民教育培训资金安排377万元,其中:经营管理型590人,培训补助资金每人4000元(其中后续指导管理服务等费用每人1500元),培训15天(含线上培训);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780人,培训补助资金每人1500元,培训7天;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60人,培训补助资金每人4000元。
三、工作要求
2021年,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在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全过程中要全面转变理念、改进内容、创新方式、强化服务;提升教育培训的精准性、师资教学的开放性、跟踪服务的持续性以及线上培育的普及性;树立“以培育对象为中心”理念,遵循农民需求、遵循客观规律,精心组织培训,抓实落细关键环节;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机械化、智慧农业和农业绿色发展标准化生产等,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提高农民素质,努力打造绿色引领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精品工程。
(一)精选培训对象。根据全区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围绕产业扶贫带头人及建卡贫困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者、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经理人、专业种养加能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大学生村官培训和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等培养计划建立对象库,抓好产业扶贫带头人及建卡贫困户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者培训,专业种养加能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大学生村官培训和组织动员高素质农民参加学历提升教育。
(二)摸清学员需求。培训前,认真开展摸清有意愿参加培训的农民教学需求,做好摸底调研分析与档案管理。一是重点面向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微农企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等开展生产经营管理和带动小农户发展需求调研;二是重点面向返乡创业大学生、中高职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等农业后继者创业兴业需求调研;三是重点面向乡村振兴示范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开展产业扶贫带头人经营能力培训需求调研以及贫困户专项生产技能培训需求调研。
(三)打造精品课程。遵循农业农村部制定的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块要求规定,坚持为产业发展服务和农民实用的原则,科学设置通用课程、专业课程、现场学习、生产实践、线上学习等教学环节,加强内容资源开发建设,以职业素养、农业绿色发展、政策项目推介、金融信贷、农村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加工、品牌创建、经营管理,特色产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新装备的推广应用等主题,结合农时季节和农民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集中或分时段开展培训,为学员量身打造一批精品课程。
(四)实施大融合大培训。由开州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统筹,充分发挥“一主多元”作用,用好涉农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等教育培训资源,引导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田间学校和创业孵化平台等,发挥自身优势参与教育培训工作,着力解决脱贫产业发展水平和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着力培养农民市场品牌意识,提升规划、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提升产业效益。
(五)做好延伸后续服务。扎实做好学员回访,积极主动采取多种方式延伸指导服务工作。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者的重点扶持、技能比赛、信息化手段、后续指导管理服务等,补助标准人均1500元。主要用于五个方面:一是举办农民致富带富技能大赛;二是评选优秀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是对本地从事农业生产有示范引领的农村致富带头人给予重点扶持;四是后续指导管理服务支出,包括跟踪培训、技术指导和经营管理等服务;五是促进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利用激励奖励政策,组织学员积极参加中高职学历提升教育。
(六)落实政策资源整合扶持。一是建立培训整合机制。区农业农村委举办的如龙头企业、示范家庭农场、专业合作、贷款贴息、农业保险、农机购置补贴、果园建设、农田宜机化改造、绿色发展以及两品一标认证、农资经营资格等培训以及项目申报前操作规范培训与技术培训等,由委相关科室、服务站提出培训申报计划,委法规科教科协调,委办公室、财务科协作,将培训统一整合由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承办。二是加大培训成果运用。培训中心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训学习银行积分制度,区农业农村委涉农项目申报评审推行与高素质农民培训学习积分挂钩。从2021年开始,培训中心对参训的每一位学员建立学习积分档案,严格培训考核发放学习积分,一期学员终身学员,学习积分终身不清零,每期学习积分存入学习银行,每位学员学习银行的积分共享至农业农村委各科室站所,推行项目申报、评审与学习积分挂钩,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与乡村人才振兴同步典型示范、同步推进发展。三是纳入乡镇街道乡村振兴考核机制。将“高素质农民培育与基层农技体系建设”纳入乡镇街道乡村振兴考核中,整合基层培训教育人力和财力,推动高素质农民多层级重视与培育,并给予表彰奖励或项目资助。
四、项目资金及主要用途
按照“大专项+任务清单+绩效目标清单”管理,今年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经营管理型590人和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780人,由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统筹培训任务,发挥“一主多元”作用,严格按照中央、市、区财政项目资金的有关文件规定执行使用。
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60人,由区委组织部门和区农业农村委选送培训学员,重庆富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中组部农业农村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负责组织实施,培训经费按规定与培训基地结算。
按照渝农办发〔2021〕10号文件以及关于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科教司《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试行)》若干事项的试行办法规定,项目资金使用主要用于绿色引领乡村人才振兴培训工作支出,主要包括提高农民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所开展的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线上学习、现场教学团队建设、交流实践、技能比赛、文体活动、最佳评选、信息宣传、统计监测、学历提升、审计和绩效考核,以及师资、教材、食宿、交通、学习用品、档案资料制作等开支。
按照区财政局开州财行发〔2018〕147号文件规定,有关费用开支参照以下标准:
(一)学员补助费用。在镇乡参训的学员交通费按每人每天50元;学员培训期间每天中午由培训机构负责办理一餐基本伙食,开支标准每人每餐35元,据实报账。
在城区参训的学员往返交通费实行定额补助,其标准为:离城区较近的汉丰、文峰、云峰、镇东、丰乐、厚坝、白鹤、镇安、渠口、赵家等镇乡街道的学员每召集一次,每人往返交通费按50元;雪宝山、关面、满月、大进、河堰、高桥、紫水、麻柳、义和、天和、三汇口、巫山、五通等镇乡的学员每召集一次,每人往返交通费按100元;其余镇乡的学员每召集一次,每人往返交通费按80元。生活开支每人每天不超过90元(其中早餐10元;中餐、晚餐各40元);住宿开支每人每天不超过80元,据实报账。
培训期间为学员、授课教师购买的意外伤害保险1份/人。
(二)授课教师费用。授课费(税后):区内,正高级职称人员每一堂课1000元,副高级职称人员每一堂课800元,中级职称人员每一堂课600元,田秀才、土专家讲课费参照中级职称人员标准执行;区外市级以上,院士、全国知名专家人员每一堂课4000元,正高级职称人员每一堂课3000元,副高级职称人员每一堂课2000元;区外市内区(县),正高级职称每一堂课1500元,副高级职称每一堂课1000元。
其他人员授课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食宿费:区内授课教师每天中午随学员就餐;区外授课教师的食宿费按区财政规定执行,伙食费本着节约开支,吃工作餐。
交通费:区内授课教师到镇乡授课,由培训机构统一安排车辆。实习、考察租大巴车费用据实结算;区外授课教师的城市间交通费按照重庆市市直机关差旅费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凭票据实报账。
(三)场地租金(按50人一班计算,含集中实习)。包括场地使用、桌凳、音响、茶水、水电、保洁以及实习设备租赁、实习地作物补偿等。镇乡街道办班,每个教学班场地租金按培训时间每天1000元包干使用,由镇乡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代为办理;城区办班,每个教学班场地租金原则上控制在每天1500元以内据实支付。
五、进度安排
2021年3月20日前,制定绿色引领乡村人才振兴培训工作实施方案上报市农业农村委,做好培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020年11月30日前,由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统筹完成绿色引领乡村人才振兴培训任务、后续指导管理跟踪培训、技术指导和经营管理等以及最佳高素质农民评选等工作。同时,完成绿色引领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典型案例推荐材料和工作总结报市农业农村委,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和绩效考评。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体系建设。建立区、镇、村三级高素质农民服务组织体系,以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为总抓手,疫情防控和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同步推进。由村级摸清申报有意愿参加培训的农民底数;区、镇级合力开展培训需求与产业发展调研;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加强对学员的遴选与培训需求的分析研究,分类制定每期培训方案、学员手册等,认真开展每期培训,完成培训任务。
(二)强化培训管理。结合全国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农民田间学校和创业孵化基地,推进开州区绿色引领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着力创建市级优质培训基地品牌。精选培训教师,严格授课教师意识形态管控,签订授课教师责任书,推行授课教师学员满意度评价机制,加强培训师资库动态管理。
(三)强化绩效考核。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区长责任制考核中的农民教育培训指标和《重庆市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工作考核》中关于农民教育培训的目标任务,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强化项目资金监管,实现通过培训,推进绿色引领、数质并重,引导就业、发展产业,确保资金使用社会效益。
(四)完善档案归档。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完成培训任务,及时上网填报学员培训信息,考评教师和受训农民,每个培训班结束后,由监管单位(区农业农村委法规科教科和镇乡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培训机构、授课教师、受训农民代表四方签字确认,并由区农业农村委分管领导签署验收意见,规范整理培训档案,特别要完善建卡贫困户学员的培训信息,准确反映建卡贫困户参加培训和发展产业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