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动态

汉丰湖湿地“种子科学家启蒙营”——做科学理性的自然守护者

日期:2023-05-08


奇妙的自然能够激发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天然兴趣,儿童期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时期,是通往产生一代科学巨匠的途径,唯有“好奇心”和“热爱”才是科学研究最有效,且取之不竭的动力,我们应该无比珍视呵护、精心培育、不断激励。

1.与自然为伴

五一劳动节让我们与自然为伴,5月2日,汉丰湖乌杨观鸟台迎来了一群小客人,汉丰湖湿地“种子科学家·启蒙营”在此结集,呼吁大家用科学理性的方式成为自然守护者。当我们踏入自然的第一步开始,自然就已经在向我们不停地诉说着它的故事,风里的树叶、阳光下的花朵、水中缱绻的水鸟、偷吃的蝴蝶宝宝都是它沉默的语言。它在告诉我们什么?

2.科学观察

孩子们在区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乌杨坝区域对水位消落出露的野生植物进行自然观察,通过自然讲解引导参与者走进植物之趣,了解植物之重,身临其境了解汉丰湖春季湿地林泽生境的生命状态。老鹳草种子的“弹射传播”、窃衣草种子的“动物传播”、蒲公英种子的“风传播”以及消落带大功臣乌桕种子通过“水传播”方式让自己遍地生根发芽,聪明的植物们让孩子们惊奇不已,落羽杉、池杉、中山杉背后蕴藏的消落带治理精彩故事激发了大家进一步了解探索该区域湿地冬春两季水上、水下两种生境的好奇心。

3.科学记录

    在自然观察的基础上,参与者通过生境图绘制,进一步理解了层层分布的植物群落组合如何为鸟类、昆虫、鱼类等生物营造了良好的生境。孩子们用科学的自然观察方法记录了自己心里最特别的生物,画下了由上至下的多带多功能缓冲带的生境图。   

4.科学采集

在野外采集环节,小组成员提前做好科学分工,有的进行蝴蝶捕捉,有的观察蝴蝶位置,捉到蝴蝶后负责收集的成员立马跟上将处理后的蝴蝶装入三角袋。孩子们举着捕虫网恣意奔跑,汗水和快乐留在了这片湿地林泽中...

5.科学实践

从观鸟台回到宣教中心自然教室内,从还软、整翅、物种鉴定到干燥保存,孩子们在自然导师的带领下完整的体验了蝴蝶标本制作过程,从小心翼翼的拿着注射器不敢往蝴蝶胸腔注水软化,到熟练自如的为蝴蝶整翅插针,沉浸式体验了昆虫学家开展自然研究的科学氛围,同时了解标本制作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为孩子们树立了基础科学思维。  

活动最后,每个孩子从工作人员处领取了一只蝴蝶蛹,带回家里以便观察记录破蛹成蝶的过程。

活动中孩子们在蝴蝶野外采集中体会到了科学研究过程的不容易,有挫折、有汗水、有失落、有反复,对科研人员更加理解和敬佩,从“葛藤”的故事学习到了正确的科学研究观。通过体验野外采集再到标本制作这一完整的科学实践过程,孩子们收获了自然研究的科学辩证思维和科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建立联系形成自然科学观念,为孩子们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科学”的种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

部门街镇

无障碍

安全生产举报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开州区部门镇街网站

新闻媒体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