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扎实推进村社区“滥挂牌”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显成效
挂牌“瘦身”基层“强身”服务“舒心”
“以前这个办公室门口墙上挂了四块牌子,我来办个事光瞅牌子就得琢磨半天,不知道该找哪个。现在就剩一块了,清清爽爽,一目了然。”近日,在文峰街道高市村党群服务中心,前来办事的村民王大爷感叹道。这一变化,是我区扎实推进村社区“滥挂牌”问题专项整治带来的新气象。
整治挂牌乱象,让服务窗口更清爽,群众办事更便捷。近年来,我区着眼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从规范村社区挂牌“小切口”入手,按照“应减尽减、应撤尽撤”原则,扎实开展村社区“滥挂牌”问题专项整治,助力基层减负增效。截至目前,全区535个村社区中503个村社区全面完成整改,32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正在建设施工;累计清理撤销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外部挂牌978块、内部挂牌1586块,清理撤销各类表彰、示范点、基地及规章制度上墙的牌子3472块,实现了“杂牌”清零、墙面清爽、权责清晰。
三级联动,构建整治“强引擎”
“整治工作采取区委统筹‘掌好舵’、部门协同‘破难题’、乡镇街道驱动‘抓落实’的举措,确保工作成效。”区委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区委将“滥挂牌”问题专项整治纳入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重要议事内容,推动形成区委副书记亲自抓、社会工作部门具体抓、涉牌部门协同抓、乡镇街道直接抓的工作格局。同时,坚持“谁挂的牌子谁负责”原则,针对“益农信息社”“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共性问题,组织农业、民政、妇联等重点部门自查自纠,彻底打通“不能摘”的堵点,形成整治工作合力。
此外,各乡镇街道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建立工作台账,定期调度分析、动态销号管理。
两个坚持,打造整治“硬标准”
“以前各村社区的挂牌五花八门,现在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规范,美观大方,又方便了群众办事。”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我区坚持“三个统一”,统一规范外部挂牌名称、数量、位置、规格、字体、颜色,统一设置集合式工作机制名称牌,统一规范内部功能指引牌、楼层功能室分布图。同时,坚持“四个一律”,不在挂牌目录范围、没有法律法规支撑、没有实际服务的“过期牌”“无效牌”“空壳牌”一律摘除;职责功能相近、业务内容重叠、服务对象相同的功能用房一律整合;非必要保留的制度、规定、工作流程、办事指南、奖牌荣誉等一律下墙;字体脱落、名称错误、标牌漏挂、标识缺失、规格零乱等情形一律整改。
三个从严,筑牢整治“防火墙”
“我们在审批环节严格把关,对不符合要求的挂牌坚决不予通过,从源头上杜绝了违规挂牌现象的发生。”区委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从严审批,源头管控“筑防线”。我区严格落实村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机制,统一由区委组织部、区委社会工作部审核,坚持“一牌一核”联审制度,实现非准勿入、非准不入。
从严监测,守住基层“前沿哨”。分4个片区设立8个基层减负监测点,遴选16名监测员定期直报基层挂牌情况。从严监管,确保整治成果“不反弹”。采用“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基层一线,跟踪掌握整治成果巩固情况,防止反弹回潮;适时开展“回头看”,确保多余牌子永久性“下岗”。
“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以‘滥挂牌’整治为契机,持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等实际工作中。”区委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