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把“问题清单”转化为群众的“幸福账单”
当前,我区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通过常态化教育整顿推动干部队伍作风持续向好,聚焦民生痛点精准施策,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构建起“当下改”与“长久立”并行的制度体系。全区上下正以钉钉子精神将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现在买菜方便多了,蔬菜、水果既新鲜又便宜。”9月2日清晨,在汉丰街道安康社区新投用的蔬菜水果直销市场内,居民王阿姨拎着刚买的番茄笑着说。这个占地906平方米的市场,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成为了社区深化作风建设、践行为民服务的生动写照。
以前,安康社区周边农户因没有固定的销售场所,不得不占道经营,与交通秩序、环境卫生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成为城市治理的“老大难”问题。群众需求在哪里,社区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社区以“为民办实事”为出发点,牢牢抓住老旧小区改造这一民生工程的大好机遇,将解决“农民卖菜难”与“城市管理乱”等问题相结合,着力打造蔬菜水果直销市场,用实实在在的举措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安康社区充分调研摊贩与居民的需求,建设了蔬菜水果直销市场,并科学设置固定摊位与临时摊位两类经营空间。固定摊位主要满足长期经营的摊主需求,为他们提供稳定的经营环境;临时摊位则为零散摊贩、季节性蔬果销售者开辟“绿色通道”。
“灵活适配不同群体的经营需求,让我们每一位有销售需求的商户都能‘有位可寻、有市可入’。”“以前我们都是在街边随便找个地方摆摊,现在有了固定摊位,对我们来说真是件大好事。”摊主们纷纷表示。
“李阿姨,您坐好,看镜头——认证成功啦!”日前,汉丰街道百成社区网格员带着设备,第三次来到独居老人李阿姨家中,帮她完成社保年审。一声“成功”,让82岁的李阿姨红了眼眶。她说:“以前要坐半小时的公交车去办理,现在你们上门帮我办,让我省心又省力,你们真是比亲人还亲!”
为李阿姨办理社保卡认证服务是汉丰街道百成社区服务从“窗口”到“家门口”的缩影。今年春天,李阿姨因腿脚不便无法到社区办理社保年审,急得直抹眼泪。这一幕被上门走访的社区干部看在眼里。当天下午,社区便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如何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一周后,百成社区推出“红色代办”服务,针对高龄、残疾等特殊群体,由网格员携带高拍仪、指纹采集器等设备上门办理。同时,同步开通“线上办”通道,方便老人子女远程协助操作。
今年以来,百成社区坚持将作风建设落脚于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紧盯服务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大力倡导“严细深实”作风,主动服务群众。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检验作风成效。针对背街小巷停车混乱、占道经营等突出问题,社区干部深入调研,积极协调,将秩序维护和环境卫生列为重点民生项目,全程参与方案制定与监督整改。
“现在买菜再也不用和汽车‘赛跑’了!”日前,云枫街道永安社区农贸市场外,居民李阿姨指着畅通的人行道感叹。这场改变源于永安社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钉钉子精神破解城市治理顽疾的务实举措。
以前,农贸市场周边占道经营如同“城市牛皮癣”,既影响市容,又堵塞交通。永安社区党支部组织专班开展“马路调研”,网格员用脚步丈量痛点,记录流动摊贩分布规律;志愿者蹲点统计人车流量,测算高峰时段的占道面积。通过“解剖麻雀”式调研,精准定位商户生计与市容管理矛盾的核心症结。
症结找到后,永安社区联合辖区执法部门,发动无职党员、楼院长组成“突击队”,开展城乡治理“四大专项行动”,通过划定临时经营区、配置垃圾桶、签订责任书、拆除违规搭建等一系列措施,推动辖区环境从“干净整洁”向“文明有序”跃升。如今,永安社区农贸市场周边车辆违停率下降85%,商户日均客流量增加30%,90%的受访居民为整治成效点赞。
“今天真高兴,终于拿到房产证了。”日前,云枫街道关子社区的移民张大爷手捧红本本激动地说。今年以来,关子社区针对移民自建房办证“材料多、部门多、跑路多”的“三多”痛点,由社区党支部组建党员骨干“办证专班”,通过“板凳会议”收集群众诉求,梳理高频问题清单,将“群众来回跑”变为“干部主动跑”。
同时,关子社区还借助全区数据共享与政务协同机制,主动对接区级相关部门,打通信息壁垒,推行并联审批和限时办结,大大缩短了办理周期。针对移民群体年龄、经济条件和时间精力等差异,社区还提供“自助办理+委托代办”双模式,为移民提供贴心服务。截至目前,社区已成功办理78张联户房产证,惠及移民群众426户。
“以前下班回家到处找车位,现在直接停进新划的车位,心里踏实多了!”文峰街道富厚社区居民李女士指着楼下新增的停车位感慨道。这场由“停车难”引发的社区治理变革,正是富厚社区以学习教育为契机,持续改进作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生动实践。
2025年第二季度,富厚社区在“民情日记”走访中发现,居民对“停车难”的投诉占比达41%,尤其是老旧小区周边,因违规停车引发的矛盾频发。
“不能让群众天天为停车发愁!”富厚社区及时启动摸底数、听民声、定方案“三步走”行动,短短一个月内就在各小区新增车位65个。
从“一件事”到“一类事”。在解决停车难的过程中,富厚社区针对部分居民因行动不便无法及时挪车,导致车位利用率低的问题,推出“银龄助停”服务,组织15名党员志愿者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代停车服务,并开发“智慧停”小程序,实时显示空余车位。
作风转变不仅提高了富厚社区党员干部的工作效率,还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今年以来,富厚社区成立“银龄巡逻队”“亲子环保团”等5支志愿者队伍,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的比例从51%提升至88%。
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文峰街道中吉社区持续改进作风建设,从居民反映强烈的外墙瓷砖脱落问题切入,实实在在守护群众居住安全,提升居民幸福感。
此前,中吉社区永顺街五支路部分楼栋因建成年代久、风吹日晒等原因,出现外墙瓷砖松动脱落现象。中吉社区党支部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逐栋排查瓷砖脱落范围,利用无人机拍摄记录隐患点位,并逐户上门收集居民诉求。
中吉社区还组织楼栋长、居民代表召开协调会,明确维修资金来源、施工时间及安全防护措施。施工期间,工作人员每天到现场巡查,及时回应居民关于“施工是否影响生活”“维修后能管多久”等疑问。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工作人员提前上门告知避行路线。短短10余天,永顺街五支路自建房就完成了外墙瓷砖的加固修复,同时还对其余楼栋做了预防性检查,消除了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