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镇以“三聚”为笔绘就作风建设新画卷 以学促行转作风 为民服务办实事
初秋时节,漫步于南河竹溪镇段,20公里焕然一新的河堤如玉带蜿蜒,一排排太阳能路灯在暮色中次第亮起,照亮了群众的归家路。这幅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正是竹溪镇持续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的真实写照。
聚焦主题,让理论学习“活”起来
“以前觉得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离我们基层很远,现在通过集中学习和案例研讨,我深刻认识到,这与我们每一位党员都息息相关,作风建设就在点滴之间。”不久前,在竹溪镇第五期“干部大课堂”上,青年干部尚禹彤的发言引发共鸣。
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竹溪镇紧扣学习教育目标要求和工作安排,制定了一系列学习计划,深入开展学习研讨。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充分发挥领学促学作用,组织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学习会并进行研讨交流。同时,辖区各村、社区党组织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扎实推进学习教育。
截至目前,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已组织专题学习会3次、研讨发言2次,召开警示教育会4次;各村、社区党组织累计开展学习研讨40余次,实现了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全覆盖,进一步筑牢思想防线,让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入脑入心。
聚焦问题,让整改落实“实”起来
“思想上的灰尘必须常扫。我们坚持问题导向,逐条学习‘两个清单’,把问题查摆作为学习教育的关键环节,结合巡视巡察、群众来访等多方面反馈的问题,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切实找准找实存在的问题。”镇党委副书记周红清介绍,竹溪镇通过“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的方式梳理问题,建立起“问题—责任—整改”闭环管理机制。
有居民代表在荷花社区院坝会上直言:“希望能清理辖区背街小巷的历史积存垃圾点!”这条意见被列为“立即整改”事项。如今,16处历史积存垃圾点已全部清理干净,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齐的分类垃圾桶。
竹溪镇领导班子带头自查,关键岗位人员、年轻干部认真查摆并形成个人问题清单。同时,竹溪镇通过走村入户、召开院坝会等方式,广泛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对查摆出来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整改效果好不好,他们最有发言权。“整治后,环境变好了,住起来也舒服多了。”村民们纷纷点赞。
聚焦民生,让发展成果“暖”起来
“以前卖水果要挑到场镇上,现在短视频一拍,订单直接送上门!”果农老程的喜悦,源于镇里打造的特色农产品销售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模式。今年以来,竹溪镇联合官方媒体报道辖区特色农产品,通过短视频平台、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宣传,让原本滞销的优质农产品通过互联网直播销售出去,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筑牢了坚实基础。
在基础建设方面,一串串数字彰显了民生“温度”:8公里油化道路使山货运输成本下降30%,4处新建蓄水池解决了219户群众的饮水难题,14户危房改造户搬进了新居;投资800万元对场镇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补种行道树150棵、修剪120棵;修复破损路面2公里,增设节能路灯300盏、分类垃圾桶20个。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夜幕降临,竹溪场镇新安装的600处监控探头开始工作,与300盏节能路灯共同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镇党委书记张家红表示:“我们以‘三聚’为抓手,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效。下一步,我们将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让清风正气成为乡村振兴最动人的底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