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部门街镇

我区中药材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开州中药材首次出口日韩

日期:2025-09-10

    9月5日,产自我区的党参、天麻等中药材,首次出口日韩。

  今年以来,我区中药材加工迎来“井喷式”发展:长润药业、鲁抗三叶、望业生物等药企开足马力,将我区的中草药变成了中成药;区中医院与融康堂药业合作,开发销售夏桑菊凉茶、百合麦冬茶等6个袋装茶饮,累计销售量超万盒;全区第一个院内制剂“芪术健脾糖浆”已进入稳定性试验,即将上市销售。

  在百舸争流的中药材产业赛道上,我区凭借理念超前、专注研发、精深加工三大“法宝”,成为渝东北中药材产业“最靓的仔儿”。仅今年1月至7月,全区公立医疗机构采购的253.4吨中药饮片中,本地产品占比达56%。

  “变脑筋”催生新气象

  我区坐拥“秦巴药谷”,拥有1800余种中药材,种植面积50万亩,年产鲜品12万吨,其中木香占全国产量的40%、黄连占全国产量的12%,中药材全链年产值超60亿元。

  中药材不经加工,永远是“草”不是“宝”。我区依靠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遵循“从田间到车间,让每一株药材都绽放价值”的理念,抓实抓细中药材加工环节,实现“先苦后甜”的嬗变。

  在白鹤街道远聚药业全新投产的加工基地里,清洗、切片、烘干、冷链仓储等全流程智控系统高速运转。“我们生产的20多个品种、100多个品规中药饮片,直接进入上药集团集采体系。”远聚药业企业负责人介绍,通过“药师帮”电商平台,产品实现线上线下交易,年销售额达1.5亿元。

  我区还注重“政策引导+梯度培育”双向发力,目前已兑现科技奖补资金500余万元、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5亿元。

  “组合拳”打出一片天

  今年以来,我区升规生物医药企业7家;编撰《开州药膳》,开发10道精品药膳,启动首批20名“开州金厨”药膳师系统化培训;区中医院与融康堂药业强强联合,研发中药膳调料包及3款养生茶饮;天致药业推出诚心陈意茯苓饮、人参咖啡等固体饮料,成功捕获年轻消费者的味蕾。

  我区已建成渝东北中药材仓储冷链交易集散基地,白鹤、大进等5个中药材初加工及仓储基地已初具雏形。这些“能量中转站”,让中药材上下游循环畅通无阻。

  “我们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开县木香’获农业农村部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品牌价值超20亿元。”区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区精心打造“雪宝山珍”道地药材区域公用品牌,筹办“开州北岸连”品牌学术交流会,不断提升我区中药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科技赋能上,我区与科研院校牵手,引进西南大学、重庆中药研究院等12个专家团队,选派26名市级科技特派员、18名“三区”科技人才,引进推广11个新品种、23项新技术,攻克33项技术难题,申报11项国家专利,让中药材加工更具“科技范”。

  “加工链”激活产业链

  “我们研发的健脾合剂已完成工艺验证及质量标准研究,正开展稳定性试验。”区中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院正加快推进院内制剂研发进程,争取年内向市药监局申请院内制剂批准文号。

  中药制剂即将上市销售,“开州木香”抢先一步扬名天下。关面乡泉秀村通过建设木香加工中心,实现80%鲜货就地增值,研发7类文创产品和10余种药膳,附加值提升300%。白桥镇建成初加工中心和保鲜冻库,中柏村玄胡基地增值10%,桂花村“太和寨贡菊”实现品牌溢价20%,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年增收1.2万元。

  如今,我区已建成中医药集群百亿级项目库,一批重大项目进入国家、市级规划盘子,财政资金带动债券、金融、社会资金等投入17.8亿元,培育了2700余家中医药经营主体,带动6.3万户药农增收。

  从田间地头到智能工厂,从古老药方到时尚茶饮,从区域特产到国际商品,我区走出了一条中药材加工增值的新路径,中药材产业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和人民健康的“守护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

部门街镇

无障碍

安全生产举报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开州区部门镇街网站

新闻媒体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