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3年开州区禁毒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

日期: 2023-06-22
字体:

6月19日,重庆市开州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全区禁毒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通报了相关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发布人:


张元斌 开州区政府副区长

            开州区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

崔德政 开州区禁毒办主任

            开州区公安局副局长

万   明   开州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李中英   开州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肖    波    开州区交通局副局长






针对开州区的涉毒违法犯罪活动,公安机关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


张元斌介绍,作为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主要职能部门,2022年,区公安局始终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以“清源断流”、禁毒部门“百日行动”等专项行动为龙头,大力强化缉毒执法工作。


①严打涉毒类刑事犯罪。聚焦影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零包贩毒活动和区内贩销团伙网络,认真梳理摸排盘踞本地、辐射周边的涉毒群体,对吸贩毒团伙实施精准打击,有效阻断区内流动供应链条,清剿销售网络终端。全年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109人。联合侦破公安部挂牌督办毒品目标案件,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6人,缴获毒品360余克。


② 严查吸毒类违法行为。开展“清隐”“清库”“清零”“毒驾治理”等专项行动,全区共查处吸毒人员343人,决定强制隔离戒毒132人,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188人,查获的容留他人吸毒类案件占移送起诉案件数的19.2%。



③ 严管易制毒化学品。全面清理全区39家涉易制毒化学品厂家,从严审批并实地核查易制毒化学品购买备案证明158份;核查涉精麻药品医疗机构、企业15家;严格落实物流寄递渠道的查缉堵截措施,检查物流寄递企业30余家,处罚物流寄递企业3家,精心构筑防范制毒物品流失“三道防线”。



问答精选


第36个国际禁毒日即将到来,开州区将举办哪些禁毒宣传教育活动,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崔德政介绍,根据市禁毒办要求,结合开州区禁毒工作实际,区禁毒委决定于6月20日在开州区体育场北C段举办重庆市开州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基地开放仪式暨2023年度全民禁毒宣传月集中宣传活动。


 一是由区禁毒办、区卫生健康委、区疾控中心现场设置宣传展台和禁毒宣传图片展区,发放宣传资料、接受群众咨询、引导群众观看展板;二是利用具有开州特色的非遗文化“临江香绸扇”,现场设置禁毒文化创意摊位,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表演,组织书法、绘画爱好者现场创作,现场开展优秀作品评选;三是举行 “最美禁毒人”暨禁毒题材优秀作品颁奖仪式,由区领导、区禁毒委领导为获得开州区第三届“最美禁毒人”荣誉称号、 “非遗文化助力禁毒”公益集市获奖人员颁奖;四是举行重庆市开州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基地开放仪式。由市禁毒办领导、区领导、特邀嘉宾为基地揭牌,通过媒体发布对外开放消息,同时为团区委选拔的“阳光少年”小讲解员队伍授旗。五是与会人员在现场指挥人员的组织下有序参观毒品预防教育基地。




对于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新型毒品-“上头电子烟”,公安机关下步将如何应对?


崔德政介绍,一是要认清危害。所谓“上头电子烟”实则是将合成大麻素、麻醉药品依托咪酯等混合在正常电子烟里,外表与普通电子烟无任何区别,但其毒性更强,成瘾性更大,对心血管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危害更大,诱惑性极强,呈现出“零食化”“时尚化”倾向,对青少年带来极大威胁。


二是要严厉打击。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制造、走私、贩卖新精神活性物质、精神药品和含有麻醉药品依托咪酯的电子烟违法犯罪,降低滥用风险。加强对制造、贩卖、走私成瘾性物质尤其是电子烟的风险排查管控,对构成犯罪的坚决依法查处,严防蔓延发展。


三是要强化宣传。公安机关将结合禁毒教育基地、6.26宣传月及其他宣传活动,策动禁毒委各成员单位,大力强化电子烟类毒品的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识毒、防毒、拒毒能力。同时也提醒广大青少年,上头电子烟不是时尚潮流,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远离毒品违法犯罪。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开州区如何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


万明介绍,我们把毒品预防宣传教育纳入常态化工作,创新宣传方式,拓宽教育格局,筑牢了青少年拒毒防线。



一是确立了“线上+线下”的宣传路径在线上,明确专人督促学校、学生用好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实现学校平台接入率、学生注册率、课时完成率“三个100%”。通过校安头条APP等新媒体,推送各类禁毒信息30余条次。在线下,紧紧围绕全民禁毒宣传月、国际禁毒日等主要时间节点,持续开展了主题班会、专题教育、社区共育、美育展示、知识竞答等“五个一”专题活动,10余名学生在全市第七届小学生“从小远离毒品”征文大赛中获奖。

二是打造了“校内+校外”的教育格局。在校内,把毒品预防宣传教育融入到学校德育、安全教育、法治教育,纳入思政课等课程,聘请165名法治副校长,每年至少开展2课时的专题课程,3所学校被命名为重庆市首批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在校外,依托团委、妇联、民政等部门,借力心理咨询等社会公益组织,对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吸毒人员家庭和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儿童等特殊学生群体,进行帮教保护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从小树立“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的生活理念。

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针对从业人员是否吸食毒品有哪些举措,取得哪些成效?


肖波介绍,一直以来,区交通局高度重视交通运输从业人员毒驾监管工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从业人员监管。


第一,明确范围。一是督促39家重点运输企业(客运企业3家,公交出租网约车企业7家,货运企业29家)分别建立从业人员管理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对新进从业人员一律要求毛发检测后方可上岗。

第二,明确方式。一是企业自查自纠。要求重点运输企业对所属从业驾驶人从招录到现实表现采取档案审查,家访问查、群众调查等方式开展自查自纠。对于吸毒驾驶人的排查采取毛发检测等方式开展全员筛查,检测结果异常的移交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二是行业管理部门核查比对。要求执法支队和道路中心通过大数据筛查、事故调查、群众举报等方式开展从业驾驶人信息核查比对。


第三,明确措施。一是解聘辞退。对排查出驾驶人有吸毒行为、有长期服用依赖性精神药品记录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规定予以解聘或辞退。二是注销证件。排查整治中被查获有吸食、注射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行为,依法被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或者决定强制隔离戒毒,或者长期服用依赖性精神药品成瘾尚未戒除的,依法注销从业资格证。三是线索移交。对排查发现驾驶人有吸毒情况和日常执法检查中发现有运输毒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及时移交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查处。
去年以来,共督促39家运输企业共计2610名从业人员完成毛发检测,经筛查暂未发现吸食毒品等异常行为。


我区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的开展情况如何?


李中英介绍,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是防治艾滋病与禁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纳入区政府防治艾滋病与禁毒工作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区坚持公益性原则,于2007年设立戒毒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常年为阿片类吸毒人员提供戒毒药物维持治疗服务,对符合条件的申请维持治疗人员按照规范提供治疗及综合干预,按规定开展实验室检测、信息管理等工作,减轻吸毒人员对阿片类物质的依赖,促进身体康复。门诊设在区疾控中心,设施设备齐全、监控全程覆盖,实行全年开诊、双人坐诊;盐酸美沙酮治疗药物双人双锁、入库双确认、出库双签字,规范药品管理;服药过程看服下肚,坚决杜绝未服带走风险,门诊运行以来无安全风险事故发生。截至目前,开州区维持治疗门诊已累计入组治疗432人,对规律服药人员按照每人每月200元发放交通补助,激励戒毒人员坚持服药,持续巩固戒毒成效,有效减少因滥用阿片类物质造成的违法犯罪行为。



警方提醒:近年来,各种各样的新型毒品通过“乔装打扮”潜伏在我们身边,让人防不胜防。在日常生活中,群众最容易接触到的是与普通电子烟外观相似,烟油里却添加了合成大麻素的“上头电子烟”;有将毒品掺杂在“奶茶”“可乐”“跳跳糖”“巧克力”“饼干”中,伪装成食物的“毒零食”“毒饮料”;还有虽然没有被列入毒品进行管制,但吸入后能致人发笑,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笑气”。这些新型毒品形态各异、五花八门,极具伪装性、隐蔽性、迷惑性。面对毒品千变万化的外衣,我们要擦亮双眼,不要误食,更不要轻易尝试,让我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共同筑牢禁毒防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