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重庆市开州区救助管理站

字体: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34768878590L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17  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市开州区救助管理站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开州区救助管理站(重庆市开州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

宗旨和

业务范围

提供依法救助服务,稳定社会秩序。依法为受助人员提供救助,切实保障受助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和相关服务。

   

重庆市开州区云枫街道长青社区

法定代表人

谭显安

开办资金

14(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重庆市开州区民政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

0

网上名称

重庆市开州区救助管理站(重庆市开州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

从业人数

5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2017年工作开展情况 以各种专项救助行动为载体,通过“五个强化”,实现“五个提升”,全年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959人次(其中男性663人次、女性296人次,流浪未成年人51人次),护送返乡283人次,寻亲成功9例,对312名困境未成年人实施了社会保护工作,充分发挥了救助管理站“托底线、救急难”的社会职能。 (一)强化宣传,提升救助知晓度。一是口袋宣传。制作爱心口袋,内装宣传手册和救助物资,口袋提到哪里,政策宣传到哪里,让广大群众知晓政策并倡导积极提供救助线索。二是卡片宣传。制作《求助爱心卡》、寻亲公示栏、救助指引栏,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爱心接力。三是视频宣传。通过城区公交车、新世纪商圈、部分楼宇的视频工具,滚动播放救助政策,公布24小时救助电话,畅通流浪乞讨发现机制。 (二)强化制度,提升管理规范度。深入推进国家三级救助管理站的行业标准化建设,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站内管理。健全和完善救助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救助工作人员十不准、24小时值班制度、受助人员物品存放保管制度、救助巡逻制度、职工学习制度、车辆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食堂卫生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消防器材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20多项规章制度,做到主动救助、分类救助和应急救助规范化,提升救助管理水平。 (三)强化责任,提升分工明确度。一是以乡镇为抓手,强化属地职责。要求乡镇(街道)扩宽流浪乞讨发现机制,主动发现线索,妥善安置流浪返乡人员,防止再次流浪。二是以部门为帮手,协调社会参与。切实整合民政、公安、市政、卫生、残联等单位资源,倡导社会志愿者、公交车、出租车、环卫工作、治安巡逻等参与,形成工作合力,实现资源共享。三是以社工为助手,落实未成年人保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积极引入专业社工组织,全面参与街面劝导和未保工作,协调落实生活、教育、医疗、维权、就业等五大救助措施。 (四)强化重点,提升救助精准度。一是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强调“三个节点”。扎实推进“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 、“6.19救助机构开放日”、“流浪孩子回校园”,以及全国重大会议和节假日期间的专项救助行动,始终以维护流浪人员基本生活为出发点,以保障流浪人员人身安全为着入点,以开展街面巡逻、信息核实、护送返乡、寻亲服务、托养监管为重点,切实保障流浪乞讨人员根本利益。二是信息系统数据精准,实现“三个一致”。熟练操作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办理救助对象入站、离站手续,救助对象个人信息及在站照料情况填写完整无差错,做到系统人数与实际在册人数相一致,滞留人员数量与推送寻亲网数量相一致,滞留人员数量与DNA采集数量相一致。三是滞留人员寻亲得力,做到“三个必须”。即系统信息必须与实际人员信息全面核对;无法确认身份的必须在24小时内推送到全国救助寻亲网;7个工作日内无法确认身份的,必须书面报请公安机关采集DNA样本。四是托养安置渠道多样,采取“三个途径”。通过购买服务,用足盘活站内资源,提高床位使用率;将滞留人员委托给公办的区精卫中心代养,完善托养机制;对超过滞留2年的人员办理户口登记,将符合条件的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实行长效安置。 (五)强化措施,提升救助满意度。一是托养机构整改工作。及时接回在私立托养机构的托养对象,全部安置于公办的区精神病医院,并与医院签订托养协议,明确监管责任,完善一人一档。该项工作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得到市局高度认可,称“行动迅速、措施果断”。 二是张冰冰护送工作。局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接力完成护送并统筹实施教育、低保、临时救助、心理矫治等多项措施,护送工作得到了央视全程报道。“6.1”儿童节再次对张冰冰进行了慰问和回访。三是“钉子户”流浪人员救助工作。头道河桥下一无名氏流浪汉,一直不愿接受国家救助,寄居危桥之下。为消除安全和责任隐患,我们在与精神病医院深入沟通的基础上,与公安、镇东合力成功将该“钉子户”护送到精神病医院进行妥善医养。四是寻亲服务工作。救助对象的寻亲工作因为线索缺失且无法交流,非常艰难。我们通过与“今日头条”合作发布全国寻亲信息、与公安合作采集DNA样本、与电视台合作发布寻亲视频、站内发布寻亲公示,多措并举,寻亲成功9例(省外5例),成功率位居全市前列,其中四川省邻水县游启琼流浪十年后寻亲成功,得到了冉华章区长的高度肯定。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车斌  联系电话:13983443099  报送日期:2018032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