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重庆市开州区农业委员会-重庆市开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字体: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34774874166R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16  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市开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开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宗旨和

业务范围

推广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负责参与制订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农业新技术的引进、实验、示范和推广;负责农业技术推广业务指导、农业科技培训等工作;负责土壤、耕地保护技术及肥料使用技术推广工作;负责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完成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重庆市开州区汉丰街道开州大道中段163

法定代表人

王开周

开办资金

60(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重庆市开州区农业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8

18

网上名称

重庆市开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从业人数

25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20171月变更了法人,由陈道友变更为王开周,变更了住所,由开县汉丰街道开州大道中段163号更为重庆市开州区汉丰街道开州大道中段163号,变更了举办单位,由开县农业委员会更为重庆市开州区农业委员会,变更了名称,由开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为重庆市开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一年来,本中心围绕市级主管业务部门和区农委安排的任务,结合自身的职能职责,狠抓粮油高产创建、绿色防控及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确保实现粮油单产提高、科学合理施肥、耕地质量稳步提升等工作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面完成工作目标任务 1、圆满完成全县粮油目标任务 据信息中心农情统计,2016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90.99万亩,比上年190.44万亩,扩大0.55万亩,增0.29% ;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为25.11万亩,比上年24.81万亩,增加0.3万亩,扩大1.21%。在面临不利气候,特别是8月干旱的影响下,粮食总产达61.21万吨,比上年60.62万吨,增产0.59万吨,增0.97%;油料总产3.13万吨,比上年3.07万吨,增加0.06万吨,增长1.95% 2、粮油高产创建成效显著 2016年我们实施农业部水稻(含再生稻)绿色高产高效粮油主题示范1个,以白鹤、赵家、大德、厚坝、温泉、郭家、白桥、大进、敦好、麻柳、紫水、九龙山、中和、义和、临江、铁桥、南雅、巫山、长沙、南门等20镇街重点,示范面积38万亩,辐射全区中稻面积达到46万亩,再生稻面积达到9.7万亩。 实施重庆市粮油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5个,其中中稻-再生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2个(岳溪、竹溪)、油菜万亩高产示范片2个(竹溪、和谦)、玉米万亩高产示范片1个(九龙山);中稻-再生稻高效粮油示范片2个(南门、南雅),稻-/油三熟高效粮油示范片1个(中和)。稻薯油三熟涉及乡镇有岳溪、南门、南雅、九龙山、竹溪、中和、和谦、临江、巫山等9个乡镇实施。涉及作物有中稻?再生稻、油菜、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万亩高产创建面积合计7.5万亩。 粮油高产示范合计新增粮油1574.2万公斤,新增产值13176.84万元。示范带动作用强,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3、晚秋生产又有新突破 今年,再生稻和秋马铃薯面积稳步提升。再生稻有收面积达到9.7万亩,平均单产达到185公斤。秋马铃薯面积23.8万亩,稻草覆盖秋马铃薯面积5.5万亩,预计套作亩产(鲜薯,下同)达到1550公斤,净作亩产2050公斤。 4、水稻市级测产验收再创佳绩 201688日和1018日,重庆市农委组织有关专家对开州区农业委员会承担的“优质中稻-再生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主题示范”项目进行了中稻、再生稻两季现场测产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工作汇报,进行了中稻田间实收测产,形成如下验收意见: (1)、中稻:现场抽查了竹溪、中和、南雅镇的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片,并分别在三个镇随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9个田块进行实收测产。其中上等田块4.06亩,经收获晒干扬净杂质,折标准含水量13.5%(以下同)后水稻平均亩产818.3公斤;中等田块5.04亩,水稻平均亩产762.8公斤;下等田块4.50亩,水稻平均亩产686.1公斤,按照上中下等田块所占比例推算,三个乡镇优质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中稻平均亩产达到737.4公斤。 (2)、再生稻:组现场抽查了岳溪镇、竹溪镇、中和镇的中稻-再生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片,并分别在三个镇随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再生稻示范田块进行实收测产。其中上等田块4.35亩,经收获晒干扬净杂质,折标准含水量13.5%(以下同)后再生稻平均亩产466.9公斤;中等田块4.14亩,再生稻平均亩产388.0公斤;下等田块5.06亩,再生稻平均亩产达到339.9公斤,按照上中下等田块所占比例推算,三个乡镇优质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再生稻加权平均亩产达到376.6公斤。 5、绿色防控配方肥推广成绩可喜 今年在配方肥推广上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对于散户以宣传为主,对于30亩以上的种植业大户(含粮油、蔬菜、水果)、家庭农场和种植业公司购买配方肥进行补贴,每亩补贴30元;2016年全区共推广补贴配方肥2000吨,推广面积6.667万亩。为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化肥流失,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改变起到了积极作用。 6、全面完成了2015年度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 共采购秸秆腐熟剂200吨,推广秸秆腐熟还田技术10万亩。同时采购三叶草8吨、豌豆5吨,紫云英6吨在有关项目区进行示范推广2万亩,为下一步实施该项目奠定基础。 7、基本口粮田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2016,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基本口粮田建设任务为44826亩,计划总投资3362万元。具体建设内容:改扩建山坪塘87口,总蓄水容积12540立方米,灌水沟10151米,排水沟11401米,耕作道路71264米,沉沙凼11口。 8、完成各类监测任务 在中和、温泉建立了两个个桔杆还田有机质监测点,完成了测产、取样、化验等监测任务。每个月定期完成2次土壤墒情监测,全年底共发布土壤墒情简报24期,全面完成市总站年初规定的计划任务。今年在大德镇磨梁村建立了水稻耕地质量监测点,在白鹤街道高楼村建立了柑橘耕地质量监测点,在201611月水稻监测点上升为国家级监测点,柑橘监测点上升为市级监测点。 9、其他工作 1201612月获得农业部全国农业先进集体称号。 2、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统计管理系统”需要上报的内容。 3、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系统”需要上报的内容。 4、完成“全国土壤肥料专业统计系统”需要上报的内容。 5、完成“全国门市肥料信息采集上报系统” 需要采集上报的内容。 6、完成“全国农企对接工作合作进展统计系统”上报内容。 二、2016年主要经验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强力保障 通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工程的实施,使4万多亩项目区形成了渠相通、沟相连、确保了旱可灌、涝可排,形成了稳产、高产良田,为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2、加大惠农补贴力度,调动农民积极性 对30亩以上的种植业大户(含粮油、蔬菜、水果)、家庭农场和种植业公司购买配方肥进行补贴,每亩补贴30元,2016年全区共推广补贴配方肥2000吨,推广面积6.667万亩。 3、高产创建搭平台,各种技术来唱戏 今年我们在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内引进新品种、推广配方肥、实施秸秆还田、稻草覆盖秋洋芋等一系列新技术,使工作有抓手、技术有了展示、项目有支撑、操作有内容、实施有保障。 4、深挖秋冬资源,打造农业生产特色 再生稻和稻草覆盖秋洋芋是开县晚秋生产的两大亮点。再生稻抽水环节给予补贴,并作为一季庄稼享受种粮直补,稻草覆盖秋洋芋种植50亩以上的给予每亩补助100元。今年累计蓄留再生稻9.7万亩,稻草秋洋芋种植5万亩。 5、努力开展试验示范,加快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今年围绕粮油、特经等作物共开展肥效试验9个、实施粮油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耕制试验21个。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提供了先导条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易小艳  联系电话:13896318950  报送日期:20170217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