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州区生态环境局关于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142号建议的复函
付弟林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区河道生态治理的建议》(提案第142号)收悉。经与区水利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开州区是三峡库区淹没大区,旧城全部淹没于水下、新城沿湖拔地而起,随着当时移民搬迁“水逼人走”的紧要形势,造成了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突出的客观现实。近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各部门、属地镇街以及全社会各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加大各项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措施,全区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汉丰湖作为我区的“水生态环境亮点”不断带来生态效益和红利,为全区人民群众营造了良好的宜居环境。
一、近几年开展的主要工作
强化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完善水环境监管体系是确保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的关键。近几年来,全区三条主河水质达标率总体稳定保持Ⅲ类,3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全部优于或达到国家标准,各支流水质稳定保持在良好。
一是强化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共争取资金3.85亿元,在汉丰湖周边实施开州区盛山片区排洪沟工程等9个排水管网建设项目,新建污水管网41.39公里,雨水管网21.05公里,改造雨污管网35.89公里,整治雨污错接混节点355处,三四级结构性缺陷1381个;2022年末,区委、区政府再出重拳,围绕汉丰湖周边镇街将17个项目纳入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总投资金额约为14.03亿元;投资7.5亿元新建乡镇污水管网约770公里、对31个镇乡实施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完成29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大幅提高了镇乡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实施城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项目,城区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1.8万吨/天,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6.63%、处理率达到98.18%,在市级考核区县排水主要指标中名列全市第10名。
二是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截至2024年全区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4.1%,实施化肥减量示范片15个,示范推广有机肥 5000亩;全区化肥使用总量50300 吨,较上年减少使用260吨;全区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56.5%,统防统治覆盖率47.43%,农药使用总量666.03吨,较上年减少使用4.1吨;对全区水产规模养殖场尾水排放开展监督检查,指导养殖户达标排放,全区规模化水产养殖场尾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90%以上;建设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示范场3家,标准化规模场3家,标准化场提升改造8家,专项巡查300余人次。
三是强化支流河道综合治理。投资3700万元实施开州区竹溪镇石碗溪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开州区小江流域丰乐等乡镇河段系统治理试点示范工程等,完成综合河道治理13.4公里,新建及加固护岸12.53公里。
四是建立完善河道巡查机制。形成以区委书记、区长为双总河长,19名区级河长、201名镇级河长、452名村级河长、40名河库警长、26个河流牵头单位为架构的三级河长工作体系。聘任40名民间河长及5名河长制工作社会监督员,建立开州区河长制工作社会监督体系;2024年,区双总河长率先垂范,累计巡河调研10次,批示督办重点问题18项,“头雁领航”推动全区治水蓝图落地。三级河长联动发力,677名河长累计巡河3.5万人次,高效处理河流问题3892个,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链条。
五是打造智慧化河流监控平台。整合汉丰湖水华预警水质监测站、城市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水位调节坝、闸泵站、视频监控系统等前端数据资源,形成“巴渝治水”“智慧河长”等一系列数字化水环境监管平台。集成蓝藻水华监测预警管理、管网运行分析、入河排污口管理、闸坝联合调控等功能,实时在线监测流域环境,如发生水质异常等情况,自动触发智能预警,平台推送预警信息至对应职能部门及属地镇街处置,实现“污染源—厂网—排口—水体”全链条智能化管理。适时开展无人机巡飞,多光谱摄像头水质监控,小水电河流生态流量在线监控等形式多样的巡查形式和河流水质查验手段,确保做到问题快速发现,及时整治,不断提高河道生态治理能力。
六是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2024年党员河长参与志愿服务累计1400人次,清理河道及漂浮物200余吨。利用“3· 22”世界水日、“4·22”世界地球日、“6·5”世界环境宣传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印发宣传手册,开展护水宣教活动48场次,推动群众护河理念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开展“河小青”“巾帼河长”“河长制进校园”等志愿活动100余次。 运用开州生态环境“双微”平台、“开州发布”平台发布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相关信息,形成全民护河浓烈氛围。
七是强化工业企业污水治理改造。坚持生态入园理念,重点实施工业技术研发、技改扩能等创新项目,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项目,改善园区污水管网布局,实施园区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工程,指导园区重点排水企业实施出水预处理设施建设,督促企业达标排放,稳步推动“污水零直排”工业园区创建活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区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正如你在提案中提到的河流生态问题,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我们近段时间甚至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需要重点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
一是水环境容量不足,人均水资源量偏低,生态基流难以完全保障,水体自净能力弱,容易导致水体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是城镇雨污分流不彻底,部分老旧小区及自建住宅内部,存在混接乱接状态,后期整改不彻底,生活污水和雨水未完全分离而进入河道。
三是乡镇污水处理厂污水“低负荷运行”与“超负荷运行”两极分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突出,城乡结合部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真空”地带多。
四是污水处理设施后期运维成本高,污水处理费用收取难度大,区财政兜底实力有限。
三、下步打算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紧密围绕你提出的五点建议,不断深化落实各项措施。
一是发挥好智慧化“巡河治河”平台效能。通过在河道关键位置安装传感器,如水质监测站、水位计、视频监控摄像头等,智慧河道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收集数据,随时掌握河道动态。将收集到的数据经过智慧平台处理与分析,精准识别出潜在的环境风险,提前发出预警,为及时有效采取措施争取宝贵时间。实现对区主要河道、湖泊等重要水域的全方位监控,提升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的效率;对江东普三河等重点河道实施精细化管理,及时应对水污染事件,确保区内绿水长流。
二是恢复好河道生态“自愈”能力。通过实施一批“美丽河湖”和“幸福河湖”创建活动,积极争取资金支持,重点加快全区各支流河道的生态建设力度,在开展项目前期研究时,采取一些行洪安全与生态缓冲相结合的措施实施河道整治,力争最大限度恢复好河道生态的“自愈”能力。
三是运用好河流水体日常监督管理手段。进一步压实区级部门单位和各镇乡街道责任,组织开展“河长+部门”联动巡河,落实“日常巡查、随机抽查、专项检查”模式,不断提升河道管理水平,进一步细化明确管网维护、设施运维、生态流量监管等责任。
四是规范好重点污染企业日常排污行为,进一步压实企事业单位责任,加大执法力度,结合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入河排污口整治等行动,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坚持“零容忍、出重拳”打击非法捕捞、岸线破坏、非法采砂等违法行为,推进以法治河、以法护河。
五是巩固好生态文明教育主阵地。进一步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全区各类教育和培训体系,广泛开展水环境、生物多样性等全民宣传活动,不断激发公众参与生态环保的热情。结合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等各类主题活动,利用网站、报纸、电视、短视频等媒体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保护河道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衷心感谢你对我区河道生态治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此复函已经区生态环境局局长徐伟审核,区政府副区长李先凯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你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开州区生态环境局
2025年6月4日